楊啟帆
摘要:隨著現代化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政務新媒體成為了主流價值引導的重要載體。在網絡信息化的發展視域下,人們對于“言論自由”的關注愈加熱烈,在構建“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產業體系下,很多地方媒體著力探索新媒體發展視域,積極打造“兩微一端一網”的產業發展格局,搭建一個融洽的信息傳播視域,加速公共化服務的發展進程。本文圍繞政務新媒體發展的實施價值、現狀及相關強化對策展開探究,并結合自身實際,體現出了一系列的意見和建議,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政務新媒體;信息化:政府平臺:融合
顧名思義,政務新媒體指的是各級行政機關、單位在承擔行政職能的過程中,在微博、微信、論壇等領域上開設的公共政務賬號或應用,通過行政部門的開發建設,搭建連一條聯系群眾的橋梁。這種現代化的溝通、宣傳和處理方式,能夠加強對社會網絡意識形態的確立,構建人民滿意、利企便民的“指尖上的網上政府”。201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的意見》中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此實施網絡強國政策,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和政府服務優化,持續提高政府的網絡履職能力,在2022年達到全國政府新媒體規范、創新、融合發展的輿論格局。
一、政務新媒體發展現狀
截止目前,我國網民規模達到了8.29億,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信息傳輸群體。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踐行網絡發展意識,積極運用政府新媒體推進戰略,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是,一些政務新媒體仍然存在著定位不清晰、信息不嚴謹、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一)服務性能、互動意識較為不足
政務新媒體的運用是面向社會大眾而言的,其目的是實現真正的官民對話,傳遞和解釋很多官方的決策、部署、意見和精神,將更多底層的聲音真實的反映出來。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政務新媒體存在著信息回應緩慢、政策解讀智慧、官民互動不強等問題,難以立足百姓的實際情況,無法進行積極完善的引導,導致群眾對于政務類新媒體的關注熱情逐步下降。
(二)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的缺乏
政務新媒體的建設受到人民群眾、社會大眾的評判和監督,是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的報答。但是,一些政府新媒體往往在公共服務中,側重于對科普、教育性能的開發,卻忽略了其中的政治性、思想性。導致一些群眾雖然通過政務平臺得到了很多的生活知識,但是對于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民生訊息,知之甚少。
(三)輿論引導力度有待加強
如今,對網絡輿情的控制和管理已經成為了擺在廣大媒體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問題。政務新媒體的開辟一方面營造了多元化的媒介信息出傳輸環境,但是也存在著一些潛在的輿論風險。當極個別群眾在發表不當言論后,政府新媒體需要加強對輿情的引導,予以適當的處理和調整。但是,一些媒體對于這一問題并不關注,就像福州公安措施最佳引導輿論危機這個案例一樣,政務新媒體難以占領輿論引導的先機。
二、強化政務新媒體發展與對策
(一)加強政務新媒體平臺建設
為了加速推動政務新媒體發展視域,廣大媒體工作者要始終堅持高效、便利、全面的發展理念,堅持一站式與多元化服務向并論的優質服務體系。
首先,建立“以民為本”的服務對象,將網上和線下的服務有機結合在一起,使群眾能夠積極的參與進來,增進政務新媒體建設的開放性。其次,秉承著“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發展理念,將建設服務型機構和提高群眾滿意度結合起來,以此增進政府門戶網站的發展質量。在具體的網站欄目和政策論述中,通過實地調查、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群眾的內心所需,進一步提升公眾服務的發展質量,使政務新媒體平臺建設更加高效穩健。
(二)構建專業的新媒體人才隊伍
政務新媒體不同于傳統媒體,要想讓其中凝聚的各項信息接地氣、通人氣各項原則,媒體工作者應該將公共服務作為新媒體建設的首要任務,在提高政府門戶網站質量的同時,將更多專業的人才引入到政務新媒體的基地之中,以此搭建一個便捷的新媒體信息平臺。尤其是對于一些敏感性、關鍵性的新聞事實,要結合相關職能部門的政策和方針,吸引公眾積極參與網絡輿情,形成良好的發展循環,以專業的新媒體人才隊伍夯實政務公眾的發展基礎。同時,吸納企業、社會、學校、教育等方面的參與力度,起到對群眾思想的積極引領。
(三)加強政務新媒體信息互動
為了切實打造服務型新媒體網絡,媒體工作者要取得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對于和公民切身利益相關的知識和信息,進行精準而有效的公開。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微博、抖音、快手等熱門的媒體傳播形式,在新媒體的創設獲得更多的反饋。同時對于和百姓進行信息活動的工作人員進行逐步的培訓和教育,以此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操作技能。積極打造以政府網站為主體的輿論監督體系,積極擴充新媒體資源的收集和處理,將各省、各市及相關部門的信息資源整合在一起,搭建高效的信息傳播平臺,繼而實現對網絡平臺的有效建立和優化。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政務郵箱、“一問一答”等形式,深化政府網絡門戶的建設,推動服務型政府的優化。
(四)完善公眾信息監督機制
為了能夠提高政務新媒體的普及效率,政務媒體應該促進權威媒體的發展機制,順應時代潮流,在網絡中廣泛積極的開展各項政務信息。同時,要將政務網站作為政務信息公開、公示的發展平臺,從而使各部門能夠在整理欄目信息上,獲得全面的分析和優化。以此利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打造接受群眾反饋的輿情通道,讓更多的人能夠通過網絡表達各自的觀點,提升政務新媒體的發展深度。
三、總結
綜上所述,為了促使政務新媒體獲得積極的發展成效,相關媒體工作者要立足當前實際工作,進一步完善對政務新媒體的推進、指導、協調、監督,認真履行政務新媒體規劃建設、組織建設、安全管理等各項職責,使政府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沿著更加科學、完善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媛媛.自媒體營銷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J].現代商業,2018(36):19-20.
[2]張蕊.服務型政府網站建設策略研究[J].絲路視野,2017(16):177.
[3]賈麗娟.服務型政府網站建設的現實檢視與優化[J].黑龍江科學,2015(10):110-111.
[4]沈玉峰.公共服務型政府網站建設對策研究[J].活力,2017(8):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