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英
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眼科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間收治的56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應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將患者進行分組,分別將雙數與單數患者納入對照組(28例,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28例,接受眼科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前后視力變化情況。結果 護理前,兩組視力較接近,且組間無顯著差異存在(P>0.05);護理后,兩組視力均上升,在升幅比較上,觀察組大于對照組,且組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 在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中實施眼科護理干預,對患者視力的改善可提供一定幫助,值得應用。
關鍵詞: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眼科;護理干預
前言
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1]超過50%的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可引發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不僅對患者視力水平造成影響,而且極易導致患者失明,對患者的生存直接構成威脅。在某個角度上分析,部分患者患病眼部出現的視物模糊與視野損害等臨床癥狀可降低依從性,無法保證預期的治療效果[2]。因此,臨床認為在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治療基礎上應開展科學合理的護理,通過改善患者的眼部癥狀促進療效的提升?;诖耍以涸谑罩蔚?6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中分別實施常規護理與眼部護理干預,分析護理效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間收治的56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應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將患者進行分組,分別將雙數與單數患者納入對照組(28例,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28例)。納入標準:患者于我院經相關臨床檢查明確病情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自愿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標準:合并認知或精神障礙難以進行溝通的患者;合并肝腎不全或心血管等嚴重疾病患者。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齡范圍在56~78歲之間,中位年齡69.45±1.17歲;視網膜病變病程范圍在2個月~1年之間,中位病程為1.15±0.64年。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齡范圍在57~79歲之間,中位年齡70.41±1.42歲。視網膜病變病程范圍在3個月~1年之間,中位病程為1.21±0.79年。以上兩組一般資料經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在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即護理人員幫助患者定時清潔眼部,并向患者講解保護眼睛的方法等。
在觀察組中則實施眼科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1)健康教育:由護理人員全面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患者的發病原因后,向患者系統的講解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相關知識,強調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可對生存造成的危害,幫助患者深入了解積極治療對改善病情的重要性,端正患者對待治療的態度。(2)眼部護理:患者入院后首先接受降血糖與血壓等常規治療,嚴格控制患者血糖處于穩定狀態中,同時在患者收縮壓、舒張壓與血糖分別低于160mmHg、90mmHg、10mmol/L,即可為患者開展熒光血管造影,同時在造影結束后叮囑患者多飲水,促進造影劑的盡快排出,向患者示范與指導識別光線的方法,但避免強光對患者眼部造成刺激,做好患者眼部的清潔工作,例如每日為患者清洗眼部等;(3)用藥指導:向患者講解滴眼液與胰島素等治療藥物的使用劑量、方法與時間等,重點示范正確的滴眼操作,確?;颊咦襻t囑采用藥物進行治療后盡快改善眼部癥狀。此外,向患者解釋治療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加重患者的負面情緒。
1.3觀察指標
分別在護理前后對兩組視力進行檢測與對比。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指標采用( )表示,行t檢驗,若結果顯示P<0.05說明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前,兩組視力較接近,且組間無顯著差異存在(P>0.05);
護理后,兩組視力均上升,在升幅比較上,觀察組大于對照組,且組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詳細數據。
3.討論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是一種病程長可給患者眼部帶來不適的慢性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長期服用藥物改善眼部癥狀,但部分患者相對缺乏治療積極性,或是因眼部不適而并伴嚴重的負面情緒,導致患者難以取得預期的療效,甚至無法康復[3]。經臨床醫療學者的分析,糖尿病患者一旦發視網膜病變的并發癥,必將會給自身眼部與生活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為鞏固療效,并促進患者的康復[4],在治療基礎上需對患者進行眼科護理干預,以實現改善患者病情與癥狀的目的。此次研究中,我院考慮到部分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治療依從性較低的原因是因患者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因此我院護理人員首先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深刻認識到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對自身健康可造成的危害,提升患者對治療的重視程度。同時,考慮到患者發病后眼部極度不適,護理人員負責做好患者的眼部護理工作,有助于促進患者眼部舒適度的提升,此外護理人員對治療期間的用藥進行治療,可讓患者了解藥物的作用,確?;颊邷p輕眼部不適癥狀并提升施力,從而體現出眼部護理干預的應用意義[5]。此次研究數據顯示:護理前,兩組視力較接近,且組間無顯著差異存在(P>0.05);護理后,兩組視力均上升,在升幅比較上,觀察組大于對照組,且組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
綜上所述,予以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眼科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眼部癥狀與視力的改善,值得今后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陳代霞,謝云.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眼科護理干預[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0):185-186.
[2]豐楓,譚璇. 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及臨床效果觀察[J]. 心理醫生,2016,22(21):165-166.
[3]鄭成娟,鄭成燕,汲萍萍.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眼科護理干預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0):144-145.
[4]季紅,陳晶,孫穎慧,等. 眼科整體護理干預用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效果探察[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12):176-178.
[5]陳曉霞,余詩軍,陳澤華,等. 延續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