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英 許雙朝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也開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在人們法律意識逐漸增強的背景下,醫院進行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引發護患糾紛,這對于醫院的聲譽以及患者的健康都會造成消極影響。為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以及降低護患糾紛,醫院需要在消化內科護理過程中加強患者營養知識的宣教,這對于提升護理質量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主要對消化內科營養知識宣教與護理管理的內容進行簡要分析與論述,希望能進一步推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消化內科;營養知識;護理管理
一、消化內科營養知識宣教的相關內涵及方法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升高,非常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消化內科的疾病與人們的日常飲食習慣存在密切的聯系,而且消化內科的疾病種類十分繁多,疾病的臨床癥狀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我們必須要十分重視消化內科營養知識的宣教。其中宣教的內容包括消化內科疾病的發病因素,總的來說,該類型疾病的發病因素主要包括營養結構不合理,精神狀態高度緊張,生存環境惡化等內容。首先在營養結構方面,現代人的飲食習慣都偏向于高糖,高蛋白,高脂肪以及低纖維。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存壓力大,競爭壓力大,家庭壓力大,造成了人們在生活中精神狀態高度緊張的現象。除此之外在生存環境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的惡化速度越來越快,除了要面對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之外,其他類型的污染也影響著人們的健康生活。
現代醫學證明,人類60%的疾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也就是說只要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人們就可以預防某些疾病的發生。為了杜絕部分疾病的出現,人們在生活中要徹底堅持健康生活的理念,以健康為中心戒煙戒酒,心態平衡,合理膳食以及適量運動。對于消化內科疾病來說,為了減少疾病的發生,必須要合理的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安排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時間,不要使自己長期處于過度緊張的狀態,要適當的加強體育鍛煉,并且有規律的生活。
二、消化內科護理管理的對策
為了提高消化內科護理管理的質量,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必須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同時保障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合法權益。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需要同時做好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有可能存在的風險,當然在將風險情況告知患者之前需要獲得家屬的同意及支持。為了保證患者護理服務能夠順利有序的進行,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要密切關注他們的精神狀態,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不良情緒,要及時的進行開導,并且告知醫生。患者在進行治療過程中,對于自己的飲食問題比較看重也比較敏感,所以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患者隱私的保護,避免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為了避免出現醫療錯誤以及醫療事故的發生,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要加強護理風險的監控。對于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進行重點分析和學習。
三、消化內科加強護理管理的臨床效果
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宣教時,除了要進行基本的健康教育之外還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以及分析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臨床癥狀與飲食之間的關系,一旦患者出現病情變化的情況,必須要及時的匯報醫生進行處理。按照內科疾病的一般護理規律,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基本的護理檢查,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嚴格控制患者的飲食安排。與此同時,還要做好患者與家屬的安慰工作,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對于特殊患者或者是患病情況,十分危重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的飲食安排,同時還需要做好患者的術前準備以及術后護理,并加強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護理。
自從消化內科科室加強對患者進行營養知識宣教教育的工作以來,消化內科住院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的滿意度明顯升高。當然護理人員經過培訓之后也能主動的對患者進行接待,并且給予熱情的護理服務。除此之外,在進行營養知識宣教與加強護理管理之后,消化內科患者對于健康知識的掌握度明顯升高。護理人員開始主動為患者進行營養知識講解的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流。
結語
只有在全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前提下,對患者進行醫療護理才可以真正降低患者的投訴率。通過實際調查,我們發現其與消化內科疾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能夠使他們的呼叫率顯著降低。優質護理的具體操作步驟需要對消化內科的患者進行營養知識的宣教,同時護理人員在未被呼叫的前提下,也需要主動到患者的身邊提供服務,特別是對于部分生活無法自理或者年老體衰以及病情急重的患者更要進行定時的巡視以及詢問情況。只有做到以上內容才能真正的提高消化內科護理管理的臨床效果,并降低患者的呼叫率。
參考文獻:
[1]王紅霞,馬紅紅,崔海燕.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6).
[2]周貞萍.消化內科營養知識宣教與護理管理[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3).
[3]張麗.探究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