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傳統的高中階段的教學中,音樂課作為一門副課,其在學生和學校的認知里只是是語數外等主課課間的一項調節劑。對于音樂課的重視程度不夠,以及學生稀缺的音樂知識,這讓高中音樂課堂的高效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施行和深入,各種各樣高效的教學模式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交互模式就是其中一種較為新型的教學模式。在高中的音樂課堂中,通過交互教學模式的使用能否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呢?基于此,本文將針對交互模式下如何構建高中音樂高效課堂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交互模式;高中音樂課堂;高效課堂教學
所謂的高效課堂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而不斷學習到新知識的同時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而所謂的交互模式,就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積的極性,從而讓學生學有所得,完成高效的音樂教學課堂。高中生在巨大的學習壓力情況下,音樂學習的時間少之又少,在課堂的學習中也是效果不佳,如何構建高中音樂高效課堂成為高中音樂教學的難點課題。通過互動模式的展開,不僅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創造良好的音樂課堂,完成高效教學的目的[1] 。
1.交互模式的開展意義
隨著社會以及時代的發展,交互作為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項重要發現和創造手段,廣泛應用于現實中的各個位面。同時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施行和深入,交互模式成為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被應用在各個階段各個科目的教學中。在高中的音樂教學中,建立交互模式的教學課堂,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交互學習中,學生能夠自我總結學習的效果,也能幫助他人完成學習目標,形成一個教與學,學與教的良性循環模式。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學,教師更好的教,不斷提高音樂課堂的學習效率。
2.交互模式下提高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2.1情景交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最為教學的主體位置,如果他們沒有學習的意愿,那么任何教學手段都將落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構建高中音樂高效課堂的前提。想要激發高中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教師必須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全新且合理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音樂作為一種藝術,是來源于生活的,教師在進行音樂課堂模式設計的時候應該釋放學生狹隘的音樂藝術思維,將音樂和生活緊密的聯系到一起來[2] 。
例如,在湘教版高中音樂第二單元第二節第7課《賽龍奪錦》音樂課的學習中,其中有很多劃龍舟比賽時的感嘆詞,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模仿賽龍舟時候的情景或是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關于賽龍舟比賽的視頻給學生們觀看,如此讓學生們充分了解該音樂中包含的內容的同時,讓學生們融入到相關的情境當中去切身的感受這樣唱法的技巧和生活出處。如此,教師通過加強學生們情境的交流,通過情景模仿和影片觀看的課堂設計,不僅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們的音樂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讓學生的情感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中得到升華。進而讓同學們在這樣的音樂課堂氛圍中,人人學而有得,不斷提高高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
2.2互動教學,和諧課堂學習氛圍
音樂課作為高中學科中的一門副課,其輕松的學習氛圍是廣受學生喜愛的。在構建高效的高中音樂課堂中,應該充分發揮師生互動,輕松氛圍這一優勢,不斷進行課堂質量的提高。在高中的音樂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和各種信息技術,讓學生們欣賞不同版本的教材音樂或是流行音樂。在不同音樂版本的渲染下,學生們不僅開拓了視野,提高了審美能力,更可以學習到不同的演唱技巧和音樂樂理知識[3] 。
例如,湘教版高中音樂第三單元第一節第二課《遼闊的草原》音樂欣賞課上,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流行的學生們耳熟能詳草原歌曲如《套馬桿》給同學們欣賞。在原版本播放完畢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多媒體設備將這首歌換一個曲風,如重金屬。通過不同風格的轉換,學生對這兩種音樂曲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候教師再針對這兩種曲風和其中包含的一些樂理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們將會良好的吸收。
在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教師還可以和學生一起互動學習流行歌曲,甚至是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位置的作用,讓學生們自己決定用什么樣的形式來上課,或是播放哪些流行音樂。在學生成為課堂主人翁的同時,課堂的高效性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4] 。
2.3交流點評,引導學生學習總結
老師和學生的交流點評對教學的有效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只有知道自己哪里對了,哪里錯了,才能究其原因,從而學有所長。高中音樂教學的交流點評應該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本身的同時,進行自我的一個反省。在交流點評中,不是“你唱的真好”這類含糊的評價,而是和學生針對某句歌詞的唱法技巧以及情感把握等問題進行有效交流[5] 。
例如,湘教版高中音樂第三單元第一節第9課《黃河船工號子》,黃河號子是我國古老的一種民歌形式,其中飽含著人們與大自然搏斗時發出的呼喊聲音,同時也飽含著勞動者復雜的情感,是中國地方與行業悠久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淀所在。對于《黃河船工號子》的學習首先要求學生們具有飽滿的熱情和激情,例如在整首音樂中,存在著很多的嗨、嗨襯詞,這是船工們面對兇險的同舟共濟以及力挽狂瀾之膽,所以對于這些襯詞的演唱需要雄渾的氣魄。教師可以和學生針對這些襯詞的演唱進行演唱交流,首先學生聽聽老師怎么唱,然后老師聽聽學生怎么唱,最后彼此發表看法和意見。通過師生之間的教學交流,不斷總結和改善,是提高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互動點評和交流中,教師引導了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也通過交流反饋,教師更能發現教學中的不足。教與學,二者相偎相依,能夠幫助學生在快樂中學有所得,從而不斷形成高中音樂教學的高效課堂。
3.總結
音樂的學習不光是音樂教材上歌曲和樂理知識的學習,更是學生思維能力、學習方式的學習。通過打破傳統,實施交互模式的課堂教學,能夠多元化的、有效化的構建高中音樂高效課堂。而在高中其他課程的教學方式上,教師同樣應該打破傳統老舊的教學模式,去糟粕,取精華,交互總結,不斷創新高效的教學手段,為祖國未來的長足發展,不斷輸送理論與實踐并行的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陸戎榮.關于高中音樂鑒賞高效課堂教學的探究[J].北方音樂,2019,39(10):209-210.
[2] 羅德生.構建交互模式的高中音樂高效課堂教學研究[A]..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四卷)[C].: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12(15):4.
[3] 陸小清.淺談如何構建高中音樂高效課堂[J].大眾文藝,2017,15(15):247.
[4] 馬維斌.創設高中音樂高效課堂的嘗試[J].戲劇之家,2015,12(16):195.
[5] 宋艷響.高中音樂高效課堂初探[J].成功(教育),2017,16(14):140.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嚴倩倩(1986.3)女,漢族,湖北省宜昌人,武漢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畢業,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小溪塔高中,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郵編443000
(作者單位:夷陵區小溪塔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