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麗英
摘要:現階段,城市生態公園的建設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但中國城市生態公園建設的研究和實踐處于初級階段,仍存在需要深入解決的問題。筆者首先介紹了城市生態公園的概念,指出了當前中國城市生態公園建設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為未來城市生態公園建設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生態;節約型;公園建設
城市生態公園作為一種新興的公園發展類型,一方面,在改良和修復城市的生態環境和生態系統,恢復城市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多樣性,調節城市氣候環境,減少城市環境問題中發揮了突出作用。另一方面人們需要一個能夠提供休閑娛樂和親近自然的空間,城市生態公園在滿足生態保護前提下輔之為人門提供娛樂和科普教育場所。在人工修復生態基礎上堅持生態學的科學指導,不僅能夠完善現有的生態系統還可以通過科學指引改進方法與時俱進;通過科學的人工修復使得城市地區成為人們休閑觀光,放松身心和開展科普教育的理想場所。
1生態公園概述
生態公園是結合生態學與園林藝術美學的生態體系,其涵蓋了生態工程、園林工程、文化工程等一系列專業內容。《景觀設計原理》提出,在城市生態公園景觀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生態優先原則。城市生態公園是基于城市生態發展基礎上所設計的公園景觀。因此,進行設計時必須要站在生態的角度來滿足城市的生態設計要求,從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實際需求出發,對當地自然植物進行合理的配置與設計,科學高效地改造與利用自然資源。在城市生態公園景觀設計過程中要突出當地的人文景觀與自然特征,并且結合當地地形地貌、氣候環境、水分供給來營造符合自然條件指標的生態類型。第二,生態可協調性原則。生態可協調性原則指的是,在進行城市生態公園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景觀格局的構成并不是被動形成的,而是根據當前自然狀態、過程以及已有資源條件來營造的,是一種主動結合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等因素來實現的過程。絕大多數城市生態公園景觀設計都要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涵蓋綜合美觀因素、建設經驗成本、使用者滿意度等。
2城市生態公園建設
2.1人工濕地和下沉式綠地
人工濕地和下沉式綠地是城市生態公園景觀中生態條件最為優越的景觀區域。首先,設計師可充分利用這個區域的優越條件,在城市濕地和河流沿岸區域設置濕地淺坑、滯水塘、調蓄池、蓄水池等,或者在場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置地下儲水蓄水設施、排洪管道等,在暴雨時增添對雨洪的承瀉能力。無論是基于對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還是賦予濕地生態的蓄洪儲水功能,其作為城市最大海綿體所具備的價值是巨大的。其次,設計師可利用地形的高差建立下沉式綠地。新建的下沉式綠地和人工濕地在日常觀景中和普通場景中沒有差異,但在降水期間,下沉式綠地可以提供一定空間和臨時蓄水場所,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區域排水系統的壓力。為了防止該區域造成水土流失,可在下沉式綠地和濕地旁種植一些喜水性的植物,如:水杉、桂花、楓楊等。這些植物能夠起到美化環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將人工濕地與下沉式景觀有效融合,使之不僅能夠承擔城市洪澇排水系統,而且能為城市提供一處凈化水質的“綠肺”。
2.2生態節約型園林建筑和鋪裝的應用
成型的園林離不開建筑,生態園林也不例外,沒有建筑的園林是有缺憾的園林。園林建筑不僅可供游人避雨雪、休憩、賞景,而且建筑本身也是景。生態園林中的建筑可以畫龍點睛、顯示意境,對植物景觀點石成金的作用。以蓮莊公園為例:園林建筑主體是步追東山軒,軒的墻體用本當產的青磚砌筑,同時砌筑漏窗;屋頂用當地產的青瓦覆蓋,柱子和天花板采用仿木紋裝飾,而地面則用仿古透水磚鋪裝,配以匾額、楹聯,體現出古樸的閩西特有的建筑風格。青磚和青瓦是農村拆除老房屋后的舊材料,既節約了大量石材和木材的使用,又減少了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節約了建筑成本。公園的入口主廣場和竹亭廣場的鋪裝是采用本地的粒徑大小不同的天然河石進行鋪設,其中竹亭廣場應用河石嵌草模式。而貫穿整個公園的游步道則全部采用仿古透水磚結合透水基層進行鋪設。通過天然河石和仿古透水磚的應用,提高了園林景觀效果,降低了工程造價,又充分提高了雨水的回收利用率。
2.3生態駁岸技術
駁岸是連接水體與陸地的紐帶,其生態性設計很重要。生態駁岸的設計要與自然生態過程相協調,盡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關于生態駁岸設計,提出兩種設計方法:自然原型駁岸和自然駁岸,通過改造原有地形,并結合植物景觀來構建駁岸環境,最大程度保留和維護了原有自然生態系統。
3城市生態公園建設研究展望
3.1提高施工人員的綜合素養
人員是技術的載體,想要保證園林施工技術的應用水平就要保證施工人員的綜合素養,但是當前我國園林施工的現狀之一就是人員綜合素養過低且流動性強,大部分施工人員是來自農村的務工人員,他們從未接受過任何專業性的技術培訓,相關工作都是憑借自身的經驗以及個別領導的具體要求來完成的,因此,很多施工環節難免會出現相應的不足之處,基于此,施工單位應組織施工人員分批次的參與專業技術培訓,并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進行培訓結果的測評,測評通過才能夠準許入崗工作,保證每個施工環節都能嚴格遵照具體的施工規范,領會施工圖紙中的具體表達思想,提升生態公園園林工程的整體質量,推動可持續發展建設。
3.2理論體系建設
城市生態公園的建設涉及生態學、建筑學、景觀學、管理學等一系列學科,是綜合了多學科、多領域的研究課題。因此,理論體系必須完整,同時結合海綿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等概念從多角度構建城市生態公園,避免設計目標過于單一,綜合完成城市生態公園的規劃設計方案。
4結語
目前,我國面臨著嚴峻的人地關系,要從建設和諧社會和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出發,最大限度地節約各種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資源的消耗和浪費,獲取最大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參考文獻:
[1]丁新權.城市生態公園特征及其規劃布局[J].中國園林,2009,25(8):35-38.
[2]李育全.淺析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和管理[J].廣東園林,2009,31(2):70-72.
[3]金芳煒.觀賞性公園的植物景觀設計要點分析[J].現代園藝,2015,(20):73.
(作者單位:招遠羅山省級地質公園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