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內科治療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間收治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為對象,隨機選取其中106例,將患者分為兩組,即觀察組(52例)、對照組(52例)。對照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消化內科治療,觀察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消化內科治療和替普瑞酮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治療有效率方面,觀察組較高;6個月復發率方面,對照組較高;住院時間方面,對照組較高。上述差異顯著(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兩組接近,差異不顯著(p>0.05)。結論: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在常規用藥基礎上,可以通過替普瑞酮加強治療效果。
關鍵詞: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內科;替普瑞酮;阿莫西林
前言:慢性萎縮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是一種常見的內科疾病,患者的主要病變信息集中于胃部,其胃部黏膜、腺體萎縮、減少,臨床表現上包括疼痛、消瘦、貧血等,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的同時存在惡化甚至癌變可能。常規治療以藥物為主,強調炎癥控制,受多種因素影響效果參差不齊。分析認為替普瑞酮的療效更佳,我院研究所獲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間收治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為對象,隨機選取其中106例,將患者分為兩組,即觀察組(52例)、對照組(52例)。對照組52例患者資料:男/女分別為28、24例,年齡區間31-71歲,平均(46.9±5.3)歲。對照組52例患者資料:男/女分別為29、23例,年齡區間32-70歲,平均(46.5±5.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消化內科治療,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枸櫞酸鉍鉀。每d用藥一次,取0.5g克拉霉素、1.0g阿莫西林以及1.0g枸櫞酸鉍鉀,口服。如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可根據主治醫師意見,增加枸櫞酸鉍鉀用量0.2g。對于存在反酸癥狀的患者,于晚間服用20mg奧美拉唑。該組治療持續7d為一個療程,共進行6個療程治療。期間觀察、記錄患者不良反應。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額外給予替普瑞酮治療,每d用藥三次,早、中、晚三餐后各服藥一次,劑量50-60mg。要求服藥距用餐時間不低于30min。該組治療持續7d為一個療程,共進行6個療程治療。期間觀察、記錄患者不良反應,對存在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酌情進行用藥調整。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6個月復發率、住院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
2.結果
2.1兩組治療有效率
2.2兩組6個月復發率、住院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
3.討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因復雜,患者數目眾多,是一種得到廣泛重視的消化內科疾病。此前學者在研究中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上皮、腺體會首先出現病變,功能退化,其中60%-90%的患者,可伴有不典型的增生,也有70%左右的患者出現腸腺化生、幽門腺化生病情[1]。從病因上看,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習慣、免疫因素、遺傳因素、放射因素、金屬接觸等均可致病。大部分患者臨床變現缺乏特異性,表現為常見的疼痛、食欲不振、消瘦等。
常規消化內科治療,以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枸櫞酸鉍鉀為主,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均為臨床常見抗炎藥物,具有廣譜抑制患者體內病原體的作用,枸櫞酸鉍鉀與抗生素合用澤能有效清除幽門螺桿菌,常規療法的核心為病情控制。替普瑞酮的治療機理與此不同,該藥物為一種具有廣譜抗潰瘍作用的萜烯類化合物,作用于人體后能夠進行病損組織修復,從而提升患者的康復速度。該藥物對人體胃部的功能不會產生直接影響,同時能夠促進一些合成作用,包括磷脂、高分子糖蛋白等,這使其具有了提升胃黏膜修復速度的作用,磷脂濃度的改善,也有助于提升胃黏膜的防御能力。有學者在分析中發現,應用替普瑞酮進行胃部炎癥的治療,可改善細胞的活性,使增生部位細胞的異常活躍得到抑制,促進損傷部位功能恢復,降低疾病復發率[2]。也有學者在研究中發現,單一抗生素治療的有效率往往在70%-85%之間,由于患者機體合并癥情況不同,幽門螺桿菌得到控制后,其他病原體依然可能造成患者機體免疫力下降,導致疾病復發。同時,不理想的生活習慣以及其他病因無法借助抗生素得到消除,這也導致患者病情的反復。我院研究中,接受常規用藥和替普瑞酮治療的情況下,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達到94.23%,復發率也較低。
綜上所述,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內科治療,在常規用藥基礎上給予替普瑞酮,能夠提升治療效果,且見效快、安全性理想,可予以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孫莉,牛柯.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消化內科臨床治療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4):65+77.
[2]蔣德濤,趙文冰,陳曉蕓.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消化內科規范性治療的效果研究[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8,29(08):1008-1009.
作者簡介:錢斌(1988-12)男、漢族,江蘇(泰州)、2012年畢業于佳木斯大學臨床醫學,現供職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太宇醫院,執業醫師,郵編: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