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濤 葉霞
摘要:從現狀分析到展望未來,這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實現發展目標。雖然我國在機械工程領域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可是離國際化還有一段距離,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不斷自主創新、堅持不懈的努力,制定科學的、合理的發展戰略計劃。在繼續保持現有技術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并作出合理的判斷,開發新技術工程,健全機械工程制造體系。
關鍵詞:機械工程;現狀;解決措施
一 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的現狀及問題
1 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的現狀
我國的機械自動化在自動化技術方面,還處于單子自動化、剛性自動化階段。而工業發達國家自動化技術方面普遍實現了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在機械自動化的生產管理方面,我國的大多數企業依然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而工業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計算機管理,并且在工業組織與管理、生產模式方面不斷進行著創新和升級;在人才管理方面,沒有好的、適宜的人才管理機制,理論人才過多,不夠全面性;在機械設計方面,我國還沒有做到及時更新,設計水平也沒有很大的提升;在工藝水平方面,我國的數控加工技術還多停留在精細加工等初級階段,在復合加工手段的采用上尚未真正掌握,仍處于追趕階段。
2 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存在的問題
自動化技術在我國的機械工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缺乏相關技術人才,自動化技術相對落后,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范圍不夠寬廣等等。人才是發展進步的關鍵,我國大多數人只有知識理論而沒有實踐經驗技術,對人才的管理培養不夠合理、全面。要結合理論和實踐經驗,不斷研究創新,才能提高實際自動化技術。自動化技術的進步將會大大推動我國現代機械制造產業的發展和進步,但是我國的自動化技術尤其是數控系統是傳統的封閉式體系結構,必須提高水平,改變落后的狀況我國的自動化技術應用的領域還不夠廣泛,缺乏自動化技術的科研投入和制定自動化技術的管理策略。
二 改善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的措施
1 充分認識機械自動化的發展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引進國外機械制造技術的引進和學習,國家重視教育行業,科研實力逐步增強,我國的機械制造業逐漸發展起來了。目前我國機械制造行業雖然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的機械制造業水平相比,我國的機械制造業技術水平還處于較低階段。針對我國的具體國情,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應該以企業的生產和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及市場需求為基本導向,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為指導,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加大技術投資,優化產業鏈為首要任務。在我國,切忌盲目搞自動化、搞自動生產線的做法。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盲目生產只能造成低效率、低質量的生產,不僅產生不了經濟效益,還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做到效率和質量的有機統一,充分考慮市場經濟下的物資平衡,才是我們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所要達到的目標。
2 加強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力度
機械制造業作是我國基礎工業,對國家經濟基礎命脈,機械制造業自動化技術的先進程度也決定了國家經濟的強弱。我國機械制造業各企業具有大量的通用設備,在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時,應將原有設備作為基礎,合理調整機床布局,通過添置少量的數控設備,充分發揮電子計算機自動化管理的優勢,充分發揮人的創造性,共同創造一個以人為中心、以信息自動化為先導,建立自主的單元化生產系統。我國經濟發展很快,問題也相對較多,首先是能源的巨大消耗,和環境的破壞。雖然說我國的能源相對來說比較豐富,用我們13億人口這個龐大的數字平均一下,就顯得非常匱乏。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了經濟發展要遵循“節能減排”的目標,這樣就要求我們在產業方面要加大科研創新力度,大力發展節能型產業和經濟性產業,利用最少的能源創造最大的利潤的同時要注重環境的保護和能源的可持續利用。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應該立足于自我研發,然后配套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共同來完成技術的升級和改造,要重視降低能源消耗,并減少污染物的排放,走一條低成本的機械自動化發展之路。
3 合理地使用機械自動化技術
目前,中國機械制造業同世界先進水準之間存在著階段性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普遍應用電子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的高度自動化,并不具備相應的基礎技術、發展經驗和所需資金。因此,應該發展生產工藝成熟的大批量生產的自動化技術。目前在我國,在數量較大的同類產品連續流水作業的切削加工生產中,自動化設備被仍然是以半自動機床、自動機床、組合機床及其組成的自動線、回轉體零部件加工自動線等為主。在大批量的鑄造、鍛造、焊接、沖壓、熱處理以及裝配等生產過程中,采用自動單機和自動線則是符合現實的,也是可行的。針對品種較多的成品生產,應該采用可快速重新調整的設備組成成組工段或者流水線可更換主軸箱組合機床自動線、短自動線和復合制造單元從而實現成組自動化。針對單件小批量生產,應該從推廣成組技術人手,適當發展采用數控機應用或加工中心。近20年來,制造系統正在由原來的能量驅動型轉變為信息驅動型,這就需要制造系統不但要具備一定的柔性,同時還要表現出一定的智能,實現在對大量復雜信息處理的同時,能夠自主進行選擇與處理這既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
三 機械工程科學發展和展望
在機械工程科學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了矚目的創新及進展,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機械工程科學總體上還處于落后狀態。主要體現在這方面:中國機械工程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對中國制造業的自主創新和發展的貢獻不顯著;所提出的機械領域的新概念、新理論不多;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機械工程理論、方法和技術不多;國際機械領域學術界有較大影響的中國學者很少。總體上中國機械工程學術領域在國際上的地位滯后于中國制造業在國際制造界的地位。
機構學是機械工程學科中最有代表性的學科之一,機構學研究一方面應注重機構學基礎理論研究,以使我國在國際機構學界保持優勢地位,另一方面應注重與制造和控制的學科交叉,在設計理論和關鍵技術兩個方面同時取得突破,以開發出性能優良新機構和新裝備。航空航天器、機器人機構、紡織機械、工程機械、微納機構、仿生機構等工程中存在大量機構問題,機構學大有用武之地。
參考文獻:
[1]魯先珉,機械自動化發展趨勢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23).
[2]聶海波,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