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社會對小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父母都想望子成龍,然而這些對孩子無形中增添了很多壓力。在這些壓力下有的孩子無聲的承受,有的逃學,有的厭學。要想孩子學好也給社會增添了壓力,尤其是在農村有些孩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屢見不鮮。要讓學生樂學一門課程。樂學于自己所學的東西,所以我們來探討關于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樂學數學的研究。
關鍵詞:樂學數學;農村;義務教育
小學數學對于孩子而言是一種最簡單的技能,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然而數學的學習是認識數字、進行計算、進行邏輯推理。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既簡單又復雜,因為它很枯燥乏味。然而數學的學習又是一環扣一環,如果一個知識點沒弄懂,那么后面的知識就脫節了,所以樂學數學很重要。樂學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將以小學數學如何樂學為例,進行一定的研究與探討。
一、小學生心理特征分析
小學生的年齡主要集中在6~12歲,在6~12歲的小學生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大腦發育逐漸完善,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也在逐漸加強。6~7歲的小學生認為數學知識是新鮮事物,在這一階段,老師要抓住機會讓學生喜歡數學,讓學生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四五年級后,知識的難度加大。如果對數學沒有濃厚的興趣,那么對于數學的學習就枯燥無味了,可想而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就拉開了差距,從而學生會對數學產生討厭,有厭學的心理。老師要對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學生實際情況對癥下藥。
二、樂學的必要性
學習就好比吃飯,不想吃的食物嚼在嘴里都難以下咽。喜歡吃的食物吃在嘴里心里都是高興的。教師的任務并不是把教材上的學科知識拿到課堂上重新講解一遍,而是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情境,用貼近學生生活和心理狀態的各種方式,來重新演繹學科知識;或者通過把教材上的學科知識還原到其產生的背景中,通過恢復學科知識的前世今生,通過對學科知識的介紹來充分地演繹學科知識,讓學科知識從抽象走向具體,從平面走向立體,從固定化走向生活化,從而盡可能實現讓學生更容易搞懂學科知識的目的。[1]因此樂學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了。興趣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樂學,老師起主要的引導。
三、如何樂學小學數學
(一)用學生的思路來上課
要讓學生樂學小學數學,就要先了解學生的心理,玩是他們的天性,那么如果讓學生在玩中學,他們會學的很輕松。如果你想讓自己搞懂那就用自己的思路——不過不用講出來,心里對自己說說就可以了;如果你想讓別人,比如學生搞懂你講了些什么,就得盡可能地用別人的思路來講話或者上課。[2]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樂于接受所學知識,也能很好的理解知識點,也達到了樂學的目的。
(二)培養學生有樂學小學數學的動機
如果說興趣是一個人學習的原動力的話,那么什么是他努力的直接動機呢?是目標,并且是近期目標,而這個目標又容易達到,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是非常愿意達到這個目標的。把小學數學的知識點分成無數個簡單的小目標,讓學生一個一個地理解并會應用,無數個小目標湊在一起就完成一個大目標,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讓數學變成自己生活中的一種技能。
(三)了解學生,并設定不同的學習門檻
門檻太高難以完成,學生完成起來很吃力,久而久之對數學學科就沒有興趣了,門檻太低又沒有挑戰性,太容易完成,讓學生覺得已經沒有了挑戰性,也會覺得數學乏味,所以老師設定的門檻要不高不低,讓學生能完成又不太難也不太簡單,這樣學生就越學越有興趣。
(四)以多種方式來學習數學
宋代大學者朱熹強調讀書要“三道”即“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視覺和聽覺在學習中的作用。科學研究發現,人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25%;但是如果把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就能記住65%的知識。[3]而讓學生能把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就得讓他們對數學感興趣,也就是要樂學。
(五)課堂采用形式多樣化
為了讓學生樂學,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很重要,怎樣才能讓課堂多樣化呢?用教師的定力提高課堂的活力。課堂教學一定要有活力,只有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夠吸引學生,也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夠持續下去。同時教師的定力越深,他的課堂越是活潑,就越有利于教學目標的落實。[4]這樣課堂才越有效率,學生學起來越感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就是最好的引導者,所以要讓學生樂學數學就要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知道他們的需求,必要時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學生在犯錯誤時不要冒然生氣,理性的彎下腰,豎起耳朵聽他給的解釋,這時你會明白錯誤在情理之中,你會原諒他所犯的錯誤,同時你也會從中悟出一些東西來,學生的世界很簡單也很單純,只要讓他對數學有興趣,他就會有動力去學習它,并學好它。同時我們作為教師,應該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顯得課堂不枯燥、乏味,有新鮮感,學生一直保持新鮮感,對數學一直充滿神秘、好奇。這樣學生就會不斷的探索更深層次的內容,挑戰更高的難度,形成更多的數學技能,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對數學的認知程度。
參考文獻
[1]課程方法/周彬著.——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1
[2]課程方法/周彬著.——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1
[3]讓孩子聽話的心理學/舒童著.——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6.8
[4]讓孩子聽話的心理學/舒童著.——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6.8
作者簡介:
田仁江(1989.10-)女,漢族,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小學一級,本科,鹽邊縣永興鎮中心小學校 617200,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作者單位:鹽邊縣永興鎮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