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琴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根據教育部出臺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進而促進整體素質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發展。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改變傳統的以傳播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嘗試以活動、體驗、討論、認知等全新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參與,提升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課;教學方法探索
1 中職學生的特點
1.1中職學生的生源復雜
中職學生是一個生源復雜的群體,更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群體。他們很多是中、高考失敗的學生,大多數學習成績差,品德、行為、心理有問題;還有曾經打過幾年工的社會人員等。他們構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同時也存在著日益嚴重的心理問題,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1.2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1.2.1中職學生大多年齡在15歲—19歲之間,正處于青春期,是心理變化最激烈、心理困惑及心理沖突最多的時期。青春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與依賴性錯綜復雜、充滿矛盾的時期;內心世界逐步復雜,從開放轉向閉鎖;而青春期的心理發展及其特點更多取決于社會和政治環境的影響;青少年的思想比較敏感,更容易產生變革現實的愿望。
1.2.2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對中職學生存在偏見與歧視;由于中、高考失敗,很多父母對孩子徹底失望;由于學習成績差,沒有學習動力,沒有人生目標和理想。學生普遍存在一種自卑感,缺乏自尊、自信。受家庭、社會、學校及學生相互之間的共同影響,出現不良心理現象較多。主要有:自私,自卑,孤僻,冷漠,嫉妒,暴躁,偏執,敵對,抑郁,焦慮,強迫,人際關系敏感,自暴自棄,自控力差等,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2 教學方法的運用
2.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就是一種設定某種情境與題材,讓學生扮演一定角色,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充分體會角色的情感變化和行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際交往、內心沖突等心理問題,然后通過觀察、體會、討論,從而使學生受到教育。鼓勵學生把角色扮演當作一種游戲,不去批判,讓學生完全放松進入角色。這樣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積極參與,沒表演的同學積極關注表演者,給予更多的支持和激勵。如一個現場的“拍賣會”:進行拍賣游戲,心理老師扮演拍賣人,拍賣朋友、父母、健康、幸福、影星、服裝、財富、成功、理想等,由學生叫價,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及其原因。用這種方法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有現場“招聘會”:了解學生的擇業觀,最后討論分析。通過這種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但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而且還可以促進班內思想情感的交流,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2.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學生對某一專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感悟,群體進行研討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集思廣益,溝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影射自己一些不正確的想法,促進問題的解決。
2.2.1專題討論
老師針對在某一段時間里學生普遍面臨或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題性討論。如:新學年開始,讓學生討論如何更快地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考試前討論考試策略和考試焦慮的問題等。
2.2.2辯論
就爭論性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提出正反兩方面不同的觀點、論據。如:早戀的利與弊。
2.2.3腦力激蕩
腦力激蕩是利用集體思考和討論的方式,使思想觀念相互激蕩,發生連鎖反應,以便能夠引出更多的想法或意見,它往往是在團體中通過暫緩判斷和評價,鼓勵團體成員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看法。必須遵循的原則是:不批評嘲笑、鼓勵暢所欲言,允許異想天開,意見愈新奇愈多越好;歡迎對他人意見作綜合改進,自始至終保持輕松自由的心態。如:到了青春期,你有什么明顯的生理、心理變化?當你遇到傷心、焦慮、抑郁、憤怒、恐懼等不良情緒時,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進行自我調適?
2.2.4六人討論
這種方法以六人為小組進行分組討論,每個小組自己取一個名(如心橋組、快樂組等)。每個人先對要討論的問題進行思考,然后進行組內交流。這是一種人人參與又比較省時的方法。并且把這種小組討論延伸到了課堂外,引導他們課后遇到問題一起討論,相互幫助,共同解決。如:怎樣提高學習興趣?學習、生活中有哪些壓力?如何減壓?
2.3榜樣激勵法
教師利用學生有很強的模仿特點,選取可親、可敬、可信并與學習者有較大相似性的榜樣,讓他們通過榜樣行為的觀察,使自身受到強化,模仿榜樣的言行,從而實現受教育的目的。舉例班級的優秀學生,聽其言,觀其行,激發學生向榜樣學習的強烈愿望。讓學生模仿身邊的榜樣,從日常生活做起。由于榜樣是活生生的,學生較易保持注意力,更有利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另外充分利用科技教學手段,通過傳播媒介來呈現榜樣(如圖片、幻燈、錄像、電影等)。例如:感恩教育,播放“讓生命充滿愛”的演講視頻。這種教學方式教育性兼容藝術性,形象生動有趣,頗受學生歡迎。
2.4模擬情境教學法
面臨就業和擇業,許多中職學生根本不知道職場壓力和人際關系的復雜性。學校教育必須提前給學生預設社會模型,讓學生在其中知曉基本處事方式,了解行為規則。模擬情境教學就是根據專業方面的職業崗位模擬一個社會場景,比如法院、餐廳、儲蓄所、辦公室、公司等等。心理健康課可以根據學生從業前后的心理變化,預設這樣的職場模型,教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真實體會以后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職業素質的全面提高。
2.5認知法
認知法是依靠學生的感知、思維和想象等認知活動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導入新課時,選擇放音樂,講案例故事,看視頻等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的注意力定格在讓他愉快的課堂。之后讓學生表達各自的觀點和想法,從中得到啟發,進而改變生活與學習的態度。另外,教師讓學生做各種活動,通過質疑、暗示、說服等方法,來改變學生非理性的信念和觀點,從而恢復合理的正面思維,引導學生重新認識自我,重塑認知,促進健康人格發展。
參考文獻
[1]俞國良.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1)
[2]賀文瑾.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心理問題分析.論文網
[3]郭卜樂.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正道心理咨詢網
[4]饒洪.高職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建設中的教學改革策略探討.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5).
(作者單位:伊犁技師培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