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青 王曉菲
摘 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以下簡稱為《思修課》)是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環節。作為高校大學生的必修課,它肩負著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治觀和道德觀的重大使命。要想順利的成功的完成這一重大使命,培育出有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時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能夠順應時代潮流發展的大學生,這就需要我們從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來不斷的探索提高《思修課》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非常重視,《思修課》作為大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也在其中。
關鍵詞:思修課教學;有效性;探析
《思修課》為大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程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于一體,針對大學生成長過程有效的開展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引導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使大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目前《思修課》的教學現狀
(一)學生不重視
在我國,學生從入學就接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到大學還開設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如《思修課》,使得高校的大學生產生麻痹和厭倦思想,許多學生抱著考試能過不掛科的心態對待《思修課》,而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用在專業課上,對于《思修課》不夠重視。
(二)教學方式方法老套單一
大部分高?!端夹拚n》教學主要采取老師課堂灌輸式教學,很難適應新時代的大學生的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思維跨度大,思考問題更加深入細致,而且當前許多高校的教學方法老套、單一,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要采用多種形式的方法來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采用傳統課堂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模式,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被動的接受一些知識,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有效性,使學生對《思修課》不感興趣。
二、提高《思修課》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一)轉變教學觀念
由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變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資源
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或者貼近的視頻,引導學生熱烈討論,既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可以培養大學生的觀察能力,鍛煉大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熟悉講解的理論知識,還要制作或者下載相關視頻,根據視頻設疑解問。
(2)發揮當代大學生優越性
在新媒體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當代大學生,他們對自媒體或者微視頻的操作比60后或者70后的教師要熟練的多,可以在上課之前布置給學生制作或者下載有意義的熱點視頻,在上課之前播放給全班同學,并且進行講解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其他同學也可以參與討論,這個就需要把握時間的問題,因為課時有限。讓同學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1)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授課內容,可以把要講的案例通過ppt展示給大學生,再讓他們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達到自教和他教的目的?;蛘邔φ故镜陌咐O問討論,通過邏輯性很強的問題討論達到自教和他教的目的。
(2)利用微視頻或者翻轉課堂,教師在制作ppt的時候可以插入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微視頻或者錄制的翻轉轉課堂,通過視頻播放,引起學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三)開展《思修課》實踐教學
好多人認為《思修課》都是純理論的說教和講解,哪來什么實踐教學。任何理論知識都是由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再到實踐,循環往復的過程?!端夹拚n》對大學生的教育作用更是如此。
(1)在校內,可以開展愛國知識競賽、法律知識競賽、愛國詩歌朗誦等活動,通過這類活動增強大學生的愛國熱情。還可以通過“我身邊的道德楷模”校園廣播報道活動,道德墻文化長廊等營造立德樹人的校園文化氛圍。凈化大學生的心靈,塑造正直、積極向上、誠實友愛的品格。
(2)在校外,可以利用當地資源進行社會實踐教育。比如各大高??梢耘c當地政府合作共贏,讓大學生到當地法院參加庭審旁聽,幫助大學生樹立法治觀念,同時也可以幫助大學生對社會上一些不良傳言進行有力的抨擊。還可以到當地的革命烈士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先烈們的艱苦奮斗精神和來之不易的和平時代。
基金項目:山西財經大學教學改革創新項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過程中的“時、度、效”研究(201612)
參考文獻
[1]李子君.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科學,2013(11).
[2]王書賢.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探討[J].教育信息,2014(08).
[3]韓冬梅.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有效性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1).
[4]譚雅穎.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路徑探究[J].科技經濟導報,2017(31).
(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