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寶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永恒的,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當前形勢必須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提高認識,糾正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觀念,不斷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新的發展觀指出了新時期高校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方向。本文將基于實現文化自信教育,開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自信教學角度做出相應研究,為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下提高學生文化自信的教育方法提供一點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探究研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概念描述
在現代社會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人生觀、價值觀等,因此,在我國進行文化強國建設過程中,需要高校對學生開展基于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從而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未來規劃,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幾點問題
現代社會急需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進行文化自信的紅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單一已經不能滿足時代要求。
(一)學生角度
1.學生被動接受
部分高校學生進入學校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成績不理想,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對自己的學習失去了信心,更是對思想政治這種課程沒有明確的認識和理解,在學習生活中,由于學生并沒有切實感受和發現身旁的中華文化,也沒有將文化自信與未來的自身發展進行結合考慮,尤其是部分學生在課后早退,不遵守課堂紀律,由于種種原因,大多數高校的學生還沉迷于游戲,沒有學習的意圖,還有很多惡劣的愛好,例如抽煙、酗酒,甚至在課堂上打游戲等等,都是學生缺乏責任心的表現,這些也是影響學生積極接受文化教育的原因,是當下教育者需要重視解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鍵點。
2.認為只需要學好專業知識即可
到了上高校的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往往更習慣于從成年人的角度看待世界,即使遇到問題,他們也會以成人的方式解決問題。許多高校的學生認為學習是為了找到一個好的職業前途,并不在意發展自己的綜合素質以及愛國情懷,進而忽視了對文化自信的學習工作,再加上許多教師無法很好的引導學生,導致學生更加滿不在乎,認為只要可以順利畢業就好,不用多管文化自信這樣空泛的東西,錯誤的認為對自己未來發展并無實際性益處,最終惡性循環。
(二)教師角度
1.教育理念傳統,需要跟上新時代腳步
在對學生進行文化自信教育時,部分教師無法緊跟時代的腳步,課堂仍然保持著傳統教學的方式,并且部分教師對待思政教育中的文化自信缺乏講課激情,這也與長期的有利性教育觀念有關,認識不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自信教育對學生未來的長期發展有著重要的精神指導的作用,認為學生到了高校這一階段,三觀已成熟,已經不需要在繼續塑造價值觀了,應當將精力更多的放在未來工作或是學習生活中,在平時學習生活中僅僅把他們的分數放在合格的線上,對學生不再有相關文化自信的要求,覺得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就行,不將文化自信教育放在主要位置。這樣的觀念是需要改變的。
2.教育缺乏靈活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普遍泛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空洞,缺乏實際內容,特別是文化自信方面,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逐漸使學生了解了國外的事情,部分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外國文化對我國新一代青年的滲透和影響作用,文化自信若無法真正落實到有思想的一代年輕人身上,后果不堪設想。然而,有因有果,學生不愛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教師的教學方法脫不了干系,高校教師往往采用傳統的教材教學方法,不注重課堂教學的互動,只通過課本和講課,是無法真正吸引學生注意力的。
三、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一)更加關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文化自信教學
若想要加強文化自信的教育,教育部門還應做好引領作用,做一些實質性改變,并且盡量配合新一代青年的腳步,開發新技術,例如應用APP、做網上調查、開網課、測評等等方式,來更新教育模式,重視效率,積極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能夠讓學生知識面更加寬泛,在與人交談中也會不自覺的流露真正的自信感,作為新一代社會的有志青年,必須深層次了解我國文化,建立紅色思想,培養民族精神。
(二)把握課堂,利用新技術手段開展文化自信教學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用良好的音頻、圖像、良好的圖形和文字來強化課堂學習。例如,在教授講解“我們的中國文化”等知識時,為了使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基本特點——有著悠久的歷史,悠久歷史的主要見證是寫作和史書。因此,引領學生們閱讀相關文獻或是觀看我國史實視頻資料等,真正了解中國文化的發展作用,認識到創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這樣的方式既能增強民族團結的信念,又能堅定地相信,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一代有為青年一定能夠創造出中國文化的新輝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我國傳統文化相關知識,在PPT軟件的幫助下,學生們能夠更加了解中國的符號性文化,如黨徽或其他圖片,將這些圖片擺放在他們面前,很快這些圖片就會傳遍所有的學生,在圖片的傳閱過程中調整了教室的氣氛,這些圖片的設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集合,是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的視覺沖擊力的象征。不僅如此,還要教給學生——幾千年來,我們的漢字作為典型的“方格字”,在中國的國學化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寫作是漢字的基本載體。文字——記錄了我國中華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是東方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國文化的見證。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可以激發高校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容易的被這樣的課堂所感染,同時也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使每一個高職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四、結語
因此,高校需要各方面人員的共同努力,從教師到學校,并且需要每一名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對文化自信的理解和真正能夠做到自信自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鄭毅龍.“互聯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模式建構的理論研究[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40):234.
[2]魏學春.試述課堂上改進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途徑[J].現代職業教育,2016,(34):12-13.
[3]杜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8,27(02):84-8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