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金成棟 程靜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門教學藝術。語文教學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語文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為滿足學生的求知渴望、培養學生能力、陶冶學生性情、凈化學生思想的樂園,是語文教學追求的目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以問激趣
創設情境,引導質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不會憑空產生,有效策略是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質疑,提出問題。那么教師如何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發生發展過程中積極、主動、創新學習呢?
例如:學習《孔乙己》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問:“讀完課文后,你一定會覺得課文中有些片段、有些細節非常生動,令你過目不忘。請你舉例回答,并說明它為什么讓利印象深刻?!眴栴}的提出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爭相回答。經過朗讀體會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問,供學生合作探究:“你對孔乙己這一人物是否同情?為什么?你對孔乙己這一人物是否討厭?為什么?作者為什么要刻畫孔乙己這個典型形象?”暢所欲言、敢于思考、敢于創新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教師精心創設問題情境,營造接納性的、知識性的、愉快的、寬松的課堂氛圍,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有積極作用。
二、以情養趣
情感教育是教學的根本,是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動力?!敖逃荒軟]有情感?!闭Z文和其他學科相比,更強調情感。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要讓“情”貫穿語文課的始末。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在教學開始就牢牢吸引住學生,教師滿懷激情的導語很容易感染學生。教學時老師融入課堂,與學生成為一體,構建出和諧、活躍、敢言的課堂氛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從設計教案到課堂實踐,我都追求將自己融入其中,避免成人思維的干擾,從語言及身體語言上力求實現興趣化,以達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創造出生動活潑的課堂,進而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言行要幽默興趣化。這一點是教師基本功的一種體現,也是在課堂上能與學生成為一體的最基本的前提。當然這種言行的幽默是有一定度的,這涉及到課堂的組織管理,而這個度卻是視不同的班級整體水平而定的。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最優化學生的注意力,而通過教師的言行實現最優化分配學生注意力的方式是最為可取和可行的。
例如:學習《鄉愁》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設計導語:“同學們,我國偉大詩人屈原在《九章·哀野》”中寫道‘狐死必首丘,也就是說狐貍死時必將頭朝向出生的山丘。獸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鄉之愁?多少海外赤子抱著葉落歸根的情感回到祖國,回到家鄉。無論力走得多遠,但總猶如風箏一樣,有一根用拳拳愛心織成的線緊緊握在母親手中。鄉愁啊鄉愁,你是什么模樣?為什么千百年來的人們想起你總是心驚魄動,總是淚水漣漣?今天,我們學習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讓我們走進那如煙似霧的鄉愁世界里?!弊寣W生帶著被激起的情緒和興趣走進課文,主動參與學習。
三、以變引趣
教師教學時應大膽突破課堂教學的單一模式,用于創新,創造并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和促進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采用知識擂臺賽、新聞發布會、故事會、朗讀比賽、演課本劇、辦手抄報、編作文集等形式,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采用小品德方法。小品具有強烈的幽默色彩,能使人啞然失笑,身心為之一爽,于風趣中得到享受。教師可以適當安排小品欣賞活動,故意抖開“包袱”。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角色來表演,到鄒忌三諷齊王的時候,讓學生自由想象鄒忌是如何說服齊王的,最后再公布結局。這個過程能讓學生釋然一笑、一樂、一悟、一得。生動有趣、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四、以讀促趣
教師讓學生通過朗讀欣賞美、感受美,能給學生提供審美、創美得時間和空間,培養他們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使學生產生熱愛生活、愉悅和諧、樂觀向上等積極情緒,朗讀的語調和聲音或高亢或沉穩,或激越或悲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語氣語調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把作者創作時的激情重新釋放出來。
例如:學生朗讀朱自清的《春》時,用較快的語速朗讀“盼望著,盼望著”,能體驗到作者對春天得引頸張望;用親切的語氣朗讀“東風來了,春天得腳步近了”,能體驗到作者對春天來臨得喜悅;用漸趨高昂的聲調朗讀“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能體驗到放眼擁抱自然后的心潮起伏;用輕柔的聲音朗讀“春草圖”,能使學生用純真自然的眼光感受春的新鮮爛漫。
五、以信心強趣
有了信心,做任何事情都會事半功倍。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教師要因材施教,通過個別輔導,使學習好的學生“吃得飽”,較差的學生“吃得了”,使不同的學生感到越“吃”越有味道,給他們帶來滿足和快樂;對成績差的學生,教師要從不放棄,想著法的表揚,讓他感覺到自己在進步……以多種手段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教師教學過程中應多采用行為激勵法,通過設疑、設題等手段,以小活動形式激勵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訴,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知識、發展能力的前提,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教師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從而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真正做到主動、快樂、持續地學習。
(作者單位: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