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
摘 要:分層教學法是眾多教學工作者實踐教學活動中探索出來的具有實用性的教學方式,將該種教學方式應用在教學活動中有利于提升教學資源的應用效率,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應用針對性,獲得最優的教學效果。基于當前分層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本研究認為還有必要進行深化研究,逐步提升分層教學方法在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途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分層教學;有效應用
眾所周知,語文是高中生主修科目,關系著高中生的素質建設。在新時期教學背景下,教師在語文課程執教手段方面也有所創新,在語文課堂上,更加關注高中生個體在語文學科領域的發展。因此,語文教師選擇將分層教學法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上,通過分層教學,提高班級學生整體語文學習能力。
一、當前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了學生實際接受能力
由于有的語文教師教學觀念比較陳舊,無法充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和工具,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沒有制訂完善的教學規劃,教學內容雜亂無章,無法讓學生真正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學生只能被動的學習,師生之間缺乏互動,無法讓學生高效地學習知識,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盲目的進行課改
有的青年教師,他們富有激情,對語文課改充滿了熱情,但是在進行實際改革過程中,由于缺乏實際的改革經驗,經常出現各種問題和矛盾,再加上教學任務繁重,不能及時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培訓,對新課改理論了解不透徹,導致教學改革效果不理想,很難真正落實高中語文新課改的要求。
(三)存在以“講”代“讀”的問題
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在編寫教案過程中,主要利用設計模板,無法充分發揮教學設計的重要作用。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主要以考點教學的內容為主,忽略對學生實際能力的提升。并且在課堂上,語文教師非常重視對教材的講解,不重視學生的心理活動和情感體驗,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對策
(一)分層設計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當前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用分層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提問設計不僅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促進學生的自信心建立、活躍學生思維。在過去的語文課堂上,每當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學優生總是興高采烈地搶答,而中等生、學困生則袖手旁觀,參與度不高。深入分析產生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沒有兼顧不同層次學生語文水平的差異,設計了太難的問題,導致很多學生不愿意參與課堂活動。為了激發全體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教師應該分層設計課堂提問,為不同層次學生設計與其能力相匹配的問題,讓每個層次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問題思考過程中,進而獲得不同程度上的發展。
(二)制定科學合理的分層次訓練模式
語文學習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無疑是由點到面,由簡單到復雜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教學過程中注重對于新舊知識進行對比掌握,對于重點難點要精雕細琢,逐層深入,促進其全面發展。下面對教學方式提出了要求:首先,授課過程做到分層講解,遇到重點難點時要兼顧基礎薄弱的學生,并精選實際案例進行教學。如教授《燭之武退秦師》時,針對低層次學生的教學要求主要讓其掌握文章部分詞語的含義及文章的段落內容概述。對于高層次學生要求弄清課文所記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和能準確把握燭之武退秦師的原因,對中層次的學生要求其在完成低層次學生的學習任務的情況下,自由對文章進一步學習與探究。其次,要分層次設計學生作業,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設計與之相應的作業題目,低層次的學生作業設計要偏向于基礎知識鞏固,中層次的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需搭配少量提高題,高層次學生的作業要傾向課外拓展延伸等綜合性題目。這樣能激勵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超前學習,同時為基礎薄弱的學生創造相應的發展條件,最終實現共同發展的教學目標。
三、分層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學生個體分層
語文教師在利用分層教學法展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時,應注重做好學生個體分層。首先,語文教師應積極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深入了解高中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表現,并掌握高中生語文學習基礎,并以此為依據,對學生展開合理分層。通常情況下,語文教師會將學生分成A、B、C三個等級,A等級屬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群體,而C等級學生學習基礎較弱。同時,語文教師需要注意,在對學生個體進行分層時,一定要注意隱蔽,避免傷害學習基礎較弱學生的自信心。
(二)課堂教學分層
在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應該針對教材內容,向不同層次學生展開分層提問。在設置課堂問題時,首先應當分析各個階段學生的語文基礎情況,然后根據學生基礎設定課堂問題,教學難度。通常情況下,語文教師將課堂問題按難度分為三個等級。對于A等級學生來講,教師可以適當提出一些具有擴展性的語文問題,從而有效訓練學生語文思維,健全學生語文素養。而對于C等級的學生來講,一些簡單的比較容易理解的課堂問題,更能讓他們提起學習興趣,建立起語文課堂學習自信心。
(三)將教學方法進行分層
對于A層的學生,要在教學中加入稍有難度的拓展題目,進行難度更深層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在訓練中提升高中語文學習方面的綜合能力。針對層B的學生,就要改變學習策略,要慢慢使學生接受新的知識點,在多做練習題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進行拔高似的訓練學習,進一步幫助學生學習語文基礎知識。
(四)將作業分層布置到學生手中
作業是為了幫助高中生鞏固知識和記憶的重要方式,多做練習能夠幫助學生再次回憶課堂學習要點,將作業分層布置相應層的學生手中,既能夠避免學習一般的學生遭遇難題時的無奈,又可以避免學習相對優異的學生對于基礎題目的興趣索然,使每個層的學生都有適合自己學習的題目可做,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分層進行學習成果評價
可以通過附加題或者AB卷的形式,層A的學生要多給予鼓勵性的評價,肯定學生的努力成果。層B學生要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找到自己學習的差距和努力方向。層C的學生只要取得一定進步教師就可以頒發進步獎,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四、結論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分層教學能夠幫助每個學習層的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培養高中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每個階段的學生都需要來自老師和家長的鼓勵,鼓勵的作用遠遠大于批評,也是自信心的養成過程。
參考文獻:
[1]劉曉玫,宋慶莉,趙其蕙.基于課堂的分層教學:理解與實施[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