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宗
摘要: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樣的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容、規律和聯系。而自主學習正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發現、去探索,去獲取知識。因此,在教學中要采取適當的方式和策略,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學習需要;創設自主學習的情景,提供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在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應用激勵評價促進學生表現出自主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獲得自主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學習的主人
面對時代的挑戰,小學數學教育如何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以適應充滿合作競爭的現代社會的人才,是當前小學數學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過去的數學教學中,人們更多關注學習的結果,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往往忽視。一是單純傳授數學知識,忽視了數學知識技能的培養,純屬知識型數學教學;二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數學知識,扼殺了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其結果是教師教得死,學生學得死,學生跟著老師轉,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和探究創新能力。
我們認為:教學過程,不能單純是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數學意識、數學思想、獨立獲得和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過程。學生不僅“學會”數學,更要 “會學”數學,學會學習,具備在未來的工作中科學地提出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創造性地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如何構建“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教學策略?課堂教學策略,是師生圍繞教學目標對文本、時間、空間、程序等資源的合時、合宜、合度的配置利用,以達到學生愿學、會學、善學、樂學、會用數學的境地。通過研究,我們構建了數學教學策略的框架,這個教學策略遵循數學課堂教學的規律,體現新《課程標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數學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有利于提高全體學生參與的程度,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加強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對數學教學活動的結構成分進行綜合規劃,科學合理組織“部件”發揮整體功能。因此,在研究實踐中探討了以學生為主體的 “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一)教師創設情境,學生進入探索。
數學課的情景創沒,是數學問題挑起學生在教學內容、生活情景、求知心理之間的認知沖突,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觀察、實踐、運算欲望興趣,啟動學習、探究的數學教學環節。本階段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情景,生動形象地展示數學的魅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結合具體的數學教學內容,利用數學知識本身的內在美,創設豐富的、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學習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提高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深化所學知識,進而養成學生自主學習數學、探研創新的好習慣。
(二)教師相機點撥,學生自主發現。
本階段關注學生獨立思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面的狀況,充分相信每個學生有探究數學知識的潛能。實驗老師在研究數學教材和了解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一個面向實際的、進行探究的學習環境,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感性和理性的素材,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同時逐步增強學生自主探索的自信心,針對學生的疑問、猜測、看法,把握時機提出富有探索性的指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操作,自己發現規律。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思想方法,自己解決,發現新規律,實行知識的再構建,在自主學習中探索出有價值的東西,從而獲得真切的體驗,內化知識,形成能力,促進思維的個性化發展,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教師檢測反饋,學生當堂消化。
在學生經過系統的有一定量訓練的基礎上,教師設計各種不同層次數學練習來了解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的情況,及時檢查教學效果,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反饋新知的掌握情況,以變式練習加深理解新知,了解新知的掌握程度;以綜合練習發展新知、培養能力,反饋知識的應用情況。即時糾正,當堂消化,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階段,教師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練習分層,變換練習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討論交流,鼓勵求異思維,一題多解,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總之,我們將進一步總結經驗,不斷探索,以求更大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能力,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能力的關鍵在于教師。讓我們在數學的教學中,不斷更新觀念,勇于開拓,不斷創新。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創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氣氛和環境,使學生不僅獲得學習的樂趣,更為他們以后的繼續學習打下基礎,用學到的知識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把學生的創新潛能當做一個金礦去勘探、發現和開采吧!
參考文獻:
[1]、戴再平主編、朱樂平等著: 《小學數學開放題》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張天孝:《現代小學數學研究和實驗》科學出版社 ? 1999年
[3]、孔企平:《小學兒童如何學數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