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龍
摘要:設備是企業生產中的重要器具,設備運行的是否順暢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生產的有序性,也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可以說設備管理在企業經營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介紹了設備管理的相關概念,指出設備管理在企業生產管理中的作用,并就企業生產管理如何進行設備的管理與維護做出具體分析,以期能夠加強企業設備管理,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益。
關鍵詞:設備管理;企業管理;生產;經營;效益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生產設備也在不斷進步,各大企業也逐漸由人工操作完全走向了機械化操作,設備也漸漸地取代工人的位置,成為企業生產中最重要的一環。隨著企業管理理念的不斷發展,很多企業也漸漸認識到設備并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機械,它們也需要得到重視與發展,進而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設備管理。如今,設備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提高企業競爭力,增長企業經濟效益發揮著重要作用。良好的設備管理會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同時會使企業在生產技術進步方面獲取更多的資源。
一、企業管理中設備管理的相關概述
盡管大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企業管理中設備管理的重要性,但仍有不少企業對設備管理的理解較為狹隘,認為設備管理就是對企業生產設備的日常維護與檢查,管理環節主要是設備的安裝、使用、維修、維護、清潔、更新、改造等基本環節,這種片面認識使得企業在日常管理中難以真正重視設備管理,設備管理原有的作用也難以發揮出來,進而引起企業生產效率低下,經營效益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其實設備管理是一種科學性的管理,雖然對象仍是企業的設備,但管理的技術、方法、環節、程序必須講求科學性、方法性、經濟性與實用性。要想企業設備實現高效運轉,帶來更大的生產經營效益,必定離不開行之有效的設備管理方式。這基于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并且通過應用一系列的經濟措施、技術措施和制度措施對設備的物質運動和價值運動進行整體性的管理,以追求設備的綜合效率,這樣才能提升設備的運行效率、使用壽命和安全性,服務于企業管理,幫助企業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
二、企業生產管理中設備管理內容
企業設備管理主要任務是對設備進行綜合管理,保持設備完好,需要不斷改善和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才能充分發揮設備的效能,取得良好的投資效益。下面分幾個方面進行簡述:
(一)提高員工對設備管理的重視
可以說設備是企業生產的主要生力軍,首先企業員工要充分重視企業生產經營使用到的各項設備,把設備當做是自己的“武器”、“戰機”,要認真管理和對待各項設備。只有企業員工重視對設備的愛護,認識到設備管理的必須性,才能更好地維護企業各個生產設備。工作人員在使用前要認真檢查設備零件、附件是否齊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設備是否正常運轉,性能是否良好,加工精度、動力輸出、運轉速度等是否與要求一致,原材料、燃料能源、潤滑油消耗等是否符合標準規格。使用完畢后要定期擦拭、精心維護、適時檢修,使設備保持良好狀態,隨時可以滿足企業經營的需要。
(二)制定完善的制度規范,建立設備臺賬管理
設備是企業生產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管理效果需要依靠一定的規章制度和標準予以規范,為科學地進行設備管理,做到合理選購、正確使用、精心維護、安全生產、適時改造和更新,保證設備長周期穩定運行的同時不斷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技術裝備水平,企業應制定關于完好設備的具體標準,使操作人員與維護人員有章可循。設備臺賬管理也稱設備基本信息管理,包括關聯資產的概況及其技術細節、文件、操作程序、制造廠商手冊、工程圖、設備安全運行周期、相關技術資料等,并能記錄設備的讀數、檢測記錄等數據。如:設備的名稱、類型/類別、單價、供應商、制造廠、對應備件號、采購信息,如采購日期、采購單價、保修信息等,設備臺帳涵蓋設備從設備前期管理、設備日常運行、設備檢修、設備退役、設備報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
(三)改善和提高技術裝備水平
設備是企業生產管理的基礎,只有提高了設備的運行效率,減少故障發生,才能保證生產任務的達成。技術性能更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更高的設備更能滿足企業生產的需要,所以企業也要注意對設備性能的改善與提高,一方面可以采用技術先進的新設備替換技術陳舊的設備,另一方面還可以應用新技術來改造現有設備,這種方式更加快速、節約資金,也是企業在更新設備時優先考慮的方式。通過技術改造提高設備的可靠性與先進性,可以減少故障停機和修理停歇時間,進而提高設備的可利用率,加強生產計劃、維修計劃的綜合平衡,合理組織生產與維修,提高設備利用率,取得良好的投資效益。
(四)注重環保管理與節能減排
節能減排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長遠戰略方針,也是當前企業發展過程中一項極為緊迫的任務。隨著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以及社會發展的需求,企業對設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設備不僅僅要滿足企業的生產,還要能夠實現環保性、節能性與先進性。國家推行“節能減排,低碳經濟”政策后,環保節能型生產設備成為企業采購設備的重要考慮因素,因為環保與節能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之一,有些企業的設備需要使用大量的油、煤等,如此可能造成較大的環境污染與能源消耗。為此,企業設備需要不斷更新、創新,比如采用使用天然氣、電能的設備,即節約能源消耗與生產成本,又能更好地保護環境,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這是設備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五)加強設備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建立三級保養管理體系
要充分重視企業設備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要為設備管理人員創造條件,要定期選拔工作負責的員工進行晉升,有計劃地培養設備管理與維修方面的專業人員,不斷提升企業設備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水平與個人素質。且要根據現代設備操作、維修人員進行多種形式不同等級的技術培訓,通過提高人員素質來推進設備管理現代化。三級保養管理:指對設備實施日常保養、一級保養和二級保養三個等級的保養。日常保養:指由操作者每日進行的保養。一級保養:指在維修工輔助配合下由操作工定期進行的保養。二級保養:指按檢修計劃由維修工負責進行的保養。大修:對設備的全部或大部分部件,包括電氣系統進行修復,調整并翻新外觀,達到全面消除大修前存在的問題,恢復設備的規定精度和性能。
(六)推動自動化設備的信息互聯向智能制造轉型
隨著產品多元化、智能化、新技術、高科技含量不斷加大,產品生產過程對質量管理也由傳統的抽檢、點檢、樣本檢驗管理面向全檢、質量控制點數據驅動全面質量管理控制。質量控制點是指為了保證作業過程質量而確定的重點控制對象、關鍵部位或薄弱環節。它對生產現場質量管理中需要重點控制的質量特性進行控制,體現了生產現場質量管理的重點管理的原則,只有抓住了生產線上質量控制的重點對象,并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才算抓住了質量的要害,然后通過“抓重點帶一般”,保證整條生產線的產品質量穩定和提高。因此,正確地確定質量控制點,是搞好生產現場質量管理的重要前提。確定質量控制點要遵循下述原則:①對產品的性能、精度、安全性、壽命和可靠性等有直接影響的質量特性;②工藝上有特殊要求,對下道過程或裝配有重大影響的質量特性;③由于過程質量不穩定,質量信息反饋中發現的存在較多不合格品的質量特性。一般應根據產品質量特性重要性分級資料和質量信息資料,并按照控制點設置原則加以設置輸入到設備控制程序中,實現設備自主管理。傳統人工裝配控制生產,不僅效率低下,而且產品制程不良率高帶來高昂的返修、返工、物料報廢等制造成本,嚴重制約企業市場競爭力。因此高精度自動化設備及設備間互聯,實現數據傳遞協同,是產品高端智能制造時代需求。通過設備自動監控生產過程裝配參數控制及過程全部數據記錄,讓管理者通過對系統數據提取,運用數據統計方法,不斷進行分析與改進,達到產品質量控制點驗收標準,設備高度標準化和規范能快速高效生產,保障產品質量可靠性與穩定性,也為企業低成本、高質量、快速相應互聯網電商營銷環境需求。
另外,設備自動化聯網升級為未來智能制造發展奠定技術基礎,智能制造就是在現代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擬人化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的感知、人機交互、決策和執行技術,實現設計過程、制造過程和制造裝備智能化,是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裝備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與集成。它把制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這更對企業設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企業要學會應用智能制造技術,與時俱進,達到縮短產品研制周期,降低資源能源消耗,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的目的,實現企業能永續發展變革,持續盈利,提升市場競爭力。
結語
設備的管理在企業發展管理中逐漸占據重要位置,影響著企業經營的經濟效益。特別是在用工短缺和人工成本上漲的當下,企業要提升產品市場銷售成本競爭力,應大力推進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工操作,用自動化大規模生產效率提升降本單件加工成本,同時滿足市場快速需求變化。所以提升企業各種設備的管理的水平,要從設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意識水平、安全操作、設備間系統協接、日常保養防護方案上加強培訓和管理,不斷提升設備使用效益。面對消費升級、企業轉型發展新的挑戰,企業需要將設備管理逐步升級作為經營戰略轉型核心課題,持續推動企業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賈永亮.加強機械設備管理提高設備經營效益[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6(8).
[2]李澤茂.通過加強工程機械設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探討[J].大科技,2017,(20).
[3]馬新國.現代企業設備管理百科全書[M].哈爾濱地圖出版社出版.2006(3).
[4]劉治平.加強機械設備管理提高設備經營效益[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19):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