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沙沙
摘要:在工筆花鳥畫的創作上,首先揭示大自然的美妙,達到美化生活,陶冶性靈抒發情感的目的,就要遵循繪畫的創作規律,按照繪畫的步驟進行。本文以陳林花鳥畫為例進行探索工筆花鳥畫的創作方法。
關鍵詞:工筆;創作;方法;陳林;
一、深入生活,師承造化
通過認真觀察,掌握花卉的生長規律,結構特征,從形象到神態,用速寫的方法加以詳盡的記錄,作為創作素材。
在具體創作時,第一步是構思立意。確立主題,選用什么題材,達到何種意境和情趣。接下來是搞好構圖,不論畫幅大小,經營畫面中的形象位置,處理相互關系,不外乎賓主、虛實、疏密、聚散、開合等問題。賓主要分明,主體是重點描繪的對象,客體相應要處理的次要、隱蔽些。不能主次不分,甚至或喧賓奪主。至于虛實、疏密、聚散等,即是要求畫面在不平衡中取得和諧,變化中求得統一,從整體到局部,相輔相成,做到全幅安排得體,氣脈貫通,多不嫌滿,少不厭稀,力求情景交融,氣韻生動。構圖搞好后,為了體現創作意圖,就要選擇適當的表現方法。中國花鳥畫經過前人千年的探索,創作了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大致可分為工筆白描、雙勾淡彩、雙勾重彩和水墨工筆多種,而意筆則以點厾筆為主,或兼鉤帶點半工半寫,工寫結合。工筆白描是純以線條勾勒來描繪對象,所以對線的要求很高,既要能表現物象外形質感和神韻,又能表現出用筆的意趣,讓人欣賞到線描的藝術魅力。雙勾淡彩是在白描的基礎上以水色為主的設色方法,它要求簡潔明快,以求得清新明麗、自然生動的效果。雙勾重彩是以嚴謹的線條鉤勒和濃重的設彩為表現形式的畫法,是重要的中國傳統繪畫技法。所用顏料以礦物顏料為主,方法有渲染、平涂、罩染、積水、襯托、瀝粉等多種技法,要求設色精到華美,達到一種既高貴富麗,又典雅大方的藝術效果。
二、陳林工筆花鳥畫創作賞析
陳林,他是一位具有個性和思想深度的畫家。他的工筆花鳥畫創作能以文心開道,以詩心啟境。其作品細而不甜膩,工而不板滯,有秀逸俊朗的氣質,清新雋雅的格調,畫面輕松沉靜,頗具“沖和”之美。他筆下的花鳥草蟲,結構準確,造型不茍,形態多變,古雅嫻靜,極盡思古狀今之幽情及借物寫心馳思之逸趣。他在師法造化、借鑒傳統的基礎上,又善于吸收其他藝術門類及外國現代繪畫的一些表現手法和藝術觀念中的合理因素,在立足當代大文化視角的審美思潮的背景下,按照自己的藝術標準,創造出一種頗具個性特征的恬淡而雋雅的審美圖式,充分顯示出畫家的才情、氣質和學養。也正因為如此,陳林的工筆花鳥畫在同時代的畫家中能自張一幟,卓爾不群。
神旨趣和藝術表現上更趨于現代。表現在他作品中的如立意、構圖、設色和意境的營造上,都有新觀念和現代因素的融入。他嘗試著確立一種新的標準來經營自己的畫面,在重新的解構和組織傳統工筆畫的同時,采取理性而溫和的方式對工筆花鳥畫進行現代意義的轉換。毫無疑問,這種新工筆畫,既有前衛的探索性質,又不失傳統中和之美的文化底蘊。在傳統與現代的轉換中,確立自己新工筆范式。這些作品在給欣賞者提供了一個現代工筆畫有意味的有機情境同時,也展示了現代新型文人畫家的理趣空間。
在他的新工筆畫作品的出現并非偶然,他曾說:“一位成熟的畫家不能沒有自己的藝術追求和人文價值觀”。他認為對于傳統工筆畫的繼承和尊重,不應僅停留在用筆、設色、構圖等具體的技法套路上,這會導致作品陳舊的程式化因循和畫家時代意識的封塞,充其量也只是“器”的表現,而這顯然也不符合工筆畫藝術發展的歷史屬性。在他看來,畫家整體素養、時代意識和創新精神應是首要的,而技法和形式只能為“用”,不能作為藝術的終極性目標去追求。正是因為他有如此成熟的創作理念,當一些畫家在現代工筆畫的多向度發展的十字路口彷徨、困惑時,陳林卻能沿著自己理想的藝術實踐穩健前行。
作品中既有純正的傳統理路,又有現代文人的精神內涵和情感表達。作為一位優秀的工筆花鳥畫家,他不斷加強畫內功夫的錘煉。他曾多年徜徉于宋人花鳥畫的藝術世界中,追本溯源、飽游飫看、心摹手追,可以說他對宋畫的研究已相當精到和醇正。這些無疑為他的工筆畫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傳統技法功底。為了求得筆下花鳥的生趣和情態,他曾無數次深入鄉間,對禽鳥觀察、寫生、畫了大量速寫。他筆下的花鳥情態自然可人,正是多年寫生積煉的結果。而作為一位有學養和思想深度的畫家,他關注和思考的除了審美和表現對象外,更多的還是工筆畫的現代性轉換和變革的問題。他的畫作并沒有落入為形式而“形式”,為變化而“變化”的俗套,而是把工筆畫創新的探索運用到觀念和語言的突破方面,在作品中賦予形象以特殊的意態和文化情境,表達出畫家的詩性感受和文化憂思。在他看來,好的作品不僅能備極自我意趣,而且應體現畫家理性的審美追求和執著的求道精神。
他的新工筆畫創作和探索的意義在于他積極地利用和吸收傳統工筆畫中的合理內核和中華文化的積極因素,并把它們放置在現代文化的大視角和動態語境中加以個性化改造和建構,努力發揮傳統工筆畫語匯的藝術張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工筆畫傳統中的有機因子,賦予工筆畫以新的精神和時代內涵。他的藝術實踐充分體現出當代畫家的歷史責任和文化使命,這也許是他的作品被世人關注的原因之一。當然從他的創作實踐中,人們不難感受到一位執著為藝者在寂寞之道上理性探索的艱辛與付出。
參考文獻:
[1]《新工筆文獻叢書:陳林·卷》,[M]出版社:安徽美術出版社
[2] 李華.美術創作規律十二講.湖南美術出版社.
[3] 梅忠智.20世紀花鳥畫藝術論文集[C].重慶:重慶出版社,2001.
[4]鄒躍進.多重組合變異求新---試析姚舜熙工筆花鳥畫中的現代性[J].美術,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