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若溪
摘要:自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以來,我國在發展素質教育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多輝煌的成績,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仍然面臨很多問題。小學是素質教育的起點,也是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開始。本文就新時期小學素質教育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小學 素質教育 存在問題 對策
一.素質教育的概念
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使基礎教育返璞歸真,重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基礎教育。長期以來,基礎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嚴重干擾下,已異化為“應試教育”。這種異化使基礎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征逐步被扭曲,背離了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教育,教學秩序和規范,導致了學生素質的片面發展或畸形發展。因此,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移是歷史賦予的重任。而轉移的過程,實質上也就是基礎教育回歸自身,重新定位,尋求自身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征的過程。
小學素質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基礎,是提高我國教育質量的關鍵,在這一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速度是極其顯著的。小學素質教育對學生未來綜合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個階段的學生是身心發展與知識學習較為迅速的階段,并且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小學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1.素質教育體系不完善
由于受到知識,實踐經歷的限制,教育工作者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尚不全面。某些教育工作者認為素質教育等同于課外活動,即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但在課外活動的實施過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仍不能鼓勵小學生參加培養他們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活動,只是讓這些活動限于形式。素質教育的實行應摒棄應試教育的評價體系,缺乏一個新的評價標準。
2.過分重視智育,忽視全面發展
部分教師過分重視文化課教學,忽視對學生在美術,音樂,手工制作綜合能力的培養。由于家長和社會更關注的是學生的成績,學校將分數定為評價教師能力的重要標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知識傳授為主,忽視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布置大量課后作業進行練習,有時甚至占用學生體育課,美術課的時間。
3.教育內容滯后,不符合時代發展特點
在大部分的小學教育中,教師,家長注重考試學科,而忽視非考試學科。在教材和課程標準的編寫與修訂上,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的修訂次數明顯高于其他學科,甚至部分學科完全落后于時代的發展,與小學生日常生活脫軌。
三.促進小學素質教育的對策
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觀念,健全素質教育體系
小學教育工作者應在思想上正確認識素質教育的理念,摒棄應試教育中完全落后的理念,重視對學生能力和品德的培養。教師是素質教育的直接組織者和實踐者, 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素質教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廣大教師的思想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和教書育人的能力與水平。廣大教師要切實轉變教育思想, 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學生觀和師生觀,避免素質教育走入形式主義的誤區。素質教育是一種全面的教育,除了確保學生在知識技能的收獲外,身心健康也是素質教育的落腳點。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性,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因材施教”,真正讓學生會學習,會做人。
四、深化教育改革,建立素質教育評價體系
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是面向全體學生。就整體而言,就應加強薄弱學校建設,通過薄弱學校的改造,可以縮小校際之間的辦學水平差距,使每一所學校都能向受教育者提供大致相近的教育條件,從而使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素質教育重要目標的實現從宏觀上成為可能。著力堅持一手抓教育現代化工程建設,一手抓薄弱學校改造。通過分層制訂改造計劃,實施“軟硬”并舉,強化薄弱學校改造工作的激勵機制,積極營造學校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社會氛圍。引導學校和家長意識到教育過程比教育結果更加重要,根據學生所處的水平,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進行分班教學。在教師考核體系中,擴大評估因素的范圍,將身心健康,教育態度,教學研究等加入到考核標準,鼓勵教師改革課堂教學。教育評價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的后繼環節,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科學觀,積極探索評價方法的改革,努力構建一種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要采取符號評價,認知評價,情感評價和成長記錄袋等評價方法綜合評價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的發展,保進課程改革的健康發展,增強素質教育整體健康推進的力度。
五、增加教育經費,完善教育資源配置
在政府的支持下,完善小學教育設施。政府制定發展計劃,多種渠道籌措資金,添置小學緊缺的教學設施。
優化教學內容,營造良好教學環境
改變教學內容單一的局面,將非考試科目納入到綜合評價中去,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優化小學階段的課程設置,以學校教育特色為基礎,改善課程結構和內容,將一些有利于學生課程發展的科目加入到課程體系中去。推進素質教育的最大潛力在課堂,抓住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建設起貫徹執行教學法規的責任制,嚴格執行課時計劃,有效控制學生在?;顒涌偭亢透骺普n外作業總量。積極形成“人人關心課堂教學,人人參與課堂教學,從研究課堂教學,共同評價課堂教學”的濃厚氛圍,狠抓課堂教學。強化教學質量形成過程中的目標意識,促使學生在各科各種目標的調控下得到全面發展。
結論
小學階段是素質教育的開端和關鍵一步,社會都應給予重視。小學素質教育的發展仍然有很多問題去面對,這就需要在實現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社會,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的共同努力,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學生能力發展的實處,使得他們成為素質教育的最終受益者。
參考文獻
[1]肖恩龍,張慶麗.新時期小學素質教育存在問題與改進措施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4):267.
[2]孔翠翠.淺析小學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及促進素質教育的策略[J].中國新通信,2016,18(05):149.
[3]王德啟. 素質教育視域下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策略[N]. 山西青年報,2014-10-12(013).
[4]李學淑.新時期小學素質教育存在問題與改進措施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23):251.
[5]張佰富.淺談目前小學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0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