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明
摘要: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應當在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上進行開展,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靈活的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小學數學生活化能夠讓課本知識更加容易理解,學生在學習中更容易掌握課本內容,真正的讓所學知識為自己所用。基于此,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生活元素,以促進學生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元素;教學情境;學習興趣
引言:
小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一定是只能在課堂中養成的,如果學生不能將自己的學習習慣運用在生活之中,那么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很難得到提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關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同時也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教學與生活體驗相聯系,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數學知識生活化,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應用意識,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小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時,要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實際情況為依據,創設與生活緊密關聯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1.將生活元素引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價值分析
1.1生活元素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有利于學生的語言理解。
在數學學科教學中,學生只有對語言有正確的理解才可以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可以從文字當中攝取更多關鍵性的數學元素,強化學生對數學題目的理解。教師實際教學發現,很多學生都無法理解題目中的要素,要點和關鍵點,在數學學習中可能會遇到非常多的困難。若是教師引入生活中的多種要素就可以將數學和生活更好的結合在一起,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都發生轉變,從思考數學學科問題變成思考生活問題,由此讓學生對問題進行順利的解答。
1.2生活元素融入到數學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問題意識。
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講,一定要具備問題意識,學則需疑,疑問是學生思考的開始,也是學生數學思維得到鍛煉的一種方法。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主動的提出問題才可以進行更加主動的探索,最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逐漸學會反思,查看和總結自己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溫故知新,更好的學好下一階段的知識,數學本身也是環環相扣的,鞏固是創新的基礎,問題是發現的前提。將生活元素融入到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學習更為熟悉,所能夠提出的問題也會十分貼切,那么在實踐價值上才可以有更多的問題意識。
1.3生活元素融入到數學課堂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
數學教學過程中,傳統方式都是按部就班的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也是從課本內容開啟的,這樣極大的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對課堂教學氛圍產生負面影響,壓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一部分學生數學問題理解不夠深刻,因為距離自己的生活比較久遠,缺少實際的應用價值,很多都停留在教師講授的范圍之內,缺少主動探索新知識點和知識運用的精神,自己的知識面非常狹窄,學生長期此以往就缺少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的能力。相反若是教師將生活元素融入到數學課堂上,學生的情感被激發起來就可以更好的對知識做好把握。
2.將生活元素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分析
2.1帶領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可以捕捉到數學元素。
將生活元素融入到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需要首先做好帶領學生觀察生活的工作, 爭取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捕捉到數學的影子,無論是學生購物、吃飯、學習、坐車等等都可以看到數學元素,這些也都是數學學習中的可用元素。例如,學生在學習有關“長方體”的知識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自己去尋找和探索,從自己的飲食起居、學習等等開始。如家里媽媽做飯用的砧板,自己的書本還有鉛筆盒等等都是長方體,那么這些長方體放在一起觀察有何共同點呢?這個問題引發學生自己的思考,讓學生可以具備獨立思考的精神,在生活中去實踐數學知識的應用。
2.2創設生活化學習情境,增強學生學習樂趣。
將生活元素融入到小學數學學習之中就需要教師使用現代化教學方式模擬真實的生活場景,做好情境創設,由此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以讓學生了解知識在生活中的可用之處,不斷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例如,學生在學習“計量單位”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對于米、分米、厘米等等概念不是十分清晰,那么教師就可以將生活中的元素引入到課堂上給學生創建情境。如,班級創設博物館,博物館有飛機模型,還有大鯊魚等等,假設這些都是實物,學生自己去配備計量單位,看看誰匹配的最正確。若是不正確極可能引發學生大笑,在樂融融的氛圍中讓學生清楚每一種事物的計量單位,清楚厘米和米的區別,噸和克的區別。借助于生活做好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可以使用這種幽默的搭配錯誤引發學會說呢過的光柱,也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會思考。
2.3利用生活化元素,做好課堂教學實踐。
生活情境有很多,教師教學時可以帶領學生做好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分析給學生帶去真實的知識運用感受,體驗,也能夠讓學生學習更為活躍。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元角分”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到超市中去購物,每人十元錢,看誰購買的物品又多又實用。
2.4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的生活體驗。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沒錯,長期將學生拘泥在封閉式的環境中進行數學理論知識的學習,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和作用,同時也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和抵抗情緒。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除了固定于課堂上的數學教學,還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加強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如此,才能使小學數學新課標的要求得到真正的落實。
3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 對此, 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元素,并以此為切入點來進行教學,從而在提高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同時,將數學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王金興.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J].教育觀察,2011(10).
[2]石彩霞.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J].學周刊,2017(06).
[3]鄧旺陽.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J].江西教育,2013(21).
[4]葉占海.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