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振
摘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建立完善相關制度作為保障,產業興旺為基礎,培養人才是基石,生態宜居是關鍵。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制度;產業;人才;宜居
在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我國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收入持續提高、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供了基礎支撐。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農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在“三農”中的表現依然十分突出,比如尚存質量效益低和競爭力不強,農民增收后勁不足,農村自我發展能力較弱,城鄉差距依然較大等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為更好地解決農村發展問題和矛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為落實鄉村振興這一國家戰略,必須出臺一系政策措施,在城鄉統籌、融合發展的制度設計和政策創新上想辦法、求突破。
一、實施鄉村振興,完善制度是保障
以改革勇氣和創新精神切實做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頂層設計。鄉村振興的戰略頂層設計,核心是加強政策和制度的頂層設計,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通過改革與創新,消除不利于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障礙和制度瓶頸,形成各行各業支持農村農業發展的強大合力。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等,把制度建設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
1、加快建立鄉村振興的用地保障機制。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迫切需要。一要以農業現代化為目標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二要完善農業設施用地管理政策。對農產品冷鏈、初加工、休閑采摘、倉儲等設施用地,停車場、廁所、餐飲等配套用地,應實行更靈活和寬松的管理政策。三要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布局。四要探索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的有效途徑。在不以買賣農村宅基地為出發點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有效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的具體辦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將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和空閑農房及宅基地,以入股、聯營、出租等方式,發展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項目,盤活利用。
2、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類資金向農業農村流動的體制機制。無論是實現“產業興旺”還是“生態宜居”,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應從財政、金融、社會資本等多個渠道籌集鄉村振興所需資金。一要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一方面,要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領域,確保農業農村投入適度增加;另一方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創新使用方式、提高支農效能上。要做好“整合”和“撬動”兩篇文章。“整合”,就是要發揮規劃的統籌引領作用,把各類涉農資金盡可能打捆使用,形成合力。“撬動”,就是要通過以獎代補、貼息、擔保等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地投向農業農村。二要加快農村金融創新,解決投放“三農”貸款積極性不足的問題。三要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鼓勵社會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農業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以及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
二、實施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
產業興,百業興,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和基礎。產業發展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一是堅定不移地夯實農業基礎。扎實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進一步將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落得更實更牢。二是推進質量興農,由增量向提質轉型。進一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三是抓好產業融合。將更多要素導入到城鄉經濟發展平臺上來,為鄉村創造更多適合農民需要、適合各方面人才展示才華的廣闊天地。繼續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是基石
鄉村振興歸根到底都要靠人才這個基石。我國鄉村人口進城和農業勞動力轉移具有“精英移民”的特征,進城的人口和轉移的勞動力在年齡、受教育程度、性別比例等方面明顯優于留在農村的那部分人口。實現鄉村振興,必須提高鄉村人力資本質量。要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加快培養現代青年農場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業職業經理人。既要重視從目前仍在農村的人中發現和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也要重視引導部分有意愿的農民工返鄉、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回鄉、在城市中成長的各類人才下鄉,將現代科技、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引入農業農村。要制定一系列搞活人才的政策措施,讓方方面面的人才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展示才華;要進一步創造更好環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造“永久牌”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四、實施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
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村環境改善,使農業更生態化、農村更宜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要加強農村資源環境保護,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擴大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保護好綠水青山和清新清凈的田園風光。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短板,實現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體活動、養老服務等設施配套均等化;實施鄉村人居環境改造,突出鄉村特色;注重文化傳承,弘揚優秀農耕文化。建設生活環境整潔優美、生態系統穩定健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良好的生態宜居鄉村才能煥發出發展動力,才能吸引外來資金、人才和其它生產要素向鄉村流動,才能留住人才不外流,這是實施鄉村振興的基礎和源泉。
五、結語
利用國家實施鄉村展戰略的機遇,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鄉村振興規劃,來引領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根據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制定科學合理相關實施措施,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培養新型農民和引導有志青年投身鄉村振興建設,改善鄉村人居環境、補齊公共設施配套短板,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最終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1.
(作者單位:阜陽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