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靜
摘要:隨著獨立學院在社會上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廣泛認可。漓江學院近幾年貧困生的比例呈現出遞增狀態。本文在分析獨立學院學生群體特點的基礎上,以漓江學院為依據,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分析目前漓江學院貧困生群體思想方面及學校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問題。形成一定的輔導員工作策略以供借鑒。
關鍵詞:獨立學院;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
一、獨立學院貧困生與普通高校貧困生群體差異性分析
獨立學院的貧困生與普通高校貧困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經濟負擔呈現差異性
獨立學院與普通高校財政收入存在差異,導致學生學費金額上存在差異性。以廣西為例,國家財政對普通高校的大學生都有相應補貼,而獨立學院則僅依靠自收自支來維持辦學,學費收人成為其主要經濟來源。以2018年漓江學院學雜費收費情況為例,不同專業具有不同的收費標準,漓江學院27個專業收費標準為每生每年13500一17000元不等,進一步加重了來自農村和經濟條件較差家庭的經濟負擔。
(二)心理問題表現差異性
通過對漓江學院學生調查問卷數據可知:獨立學院的生源主要有三個類別,分別為:高考失利與普通二本院校失之交臂的學生;高考發揮正常選擇讀三本的學生;高考超常發揮才能夠考上三本的學生。三個類別中學生心理會產生不同的差異性。其中第一類別的學生是由于高考失利,與普通二本院校失之交臂的所產生的心理問題是最多的,他們往往會在此種情緒的影響下會產生特殊的心理問題,例如嚴重的自卑心理、焦慮心理等。目前學生家庭經濟條件出現的兩極化使第一類別的學生中,來自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除了面對經濟壓力和嚴重的心理問題外,還要面對與家庭經濟情況好的學生之間的學習生活問題,因此又會衍生出攀比、偏激、不愛和人打交道等一些列心理問題。這類心理問題學生往往表現出更顯中的心理問題,例如:缺乏安全感,對前途感到迷茫和無助、仇恨同學、憎恨父母等特點。
(三)就業能力存在差異性
在就業方面,對于用人單位來說,獨立學院與普通高校畢業生相比,普通高校更受青睞。用人單位普遍認為獨立學院畢業生含金量較低。因此從廣泛的意義來講,獨立學院畢業生相比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偏弱。對于家庭經濟貧困的獨立學院貧困生來說,就業方面又存在更深層次的差異性,家庭經濟貧困學生面對社會資源少、人際交往、在求職過程中難以承擔異地應聘需支付的車旅住宿費等經濟問題只能對心儀的單位和崗位望而卻步,從而又一定程度限定了獨立學院貧困生就業。
二、獨立學院貧困生群體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
通過數據分析,多數貧困生思想方面符合大學生基本要求,趨于正常。有一部分貧困學生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思想政治認知方面存在偏差。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一)心理問題突出
自卑和極度敏感心理問題并存。貧困生群體多數是來自交通欠發達,家境貧寒的農村家庭。考入大學之后和來自城市中或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一起學習、生活,往往會表現出不敢和他人進行交往的現象。有些貧困大學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無法向其他同學一樣享受物質生活又怕他人瞧不起,時間一長很容易出現內向自卑和極度敏感的心理問題。在這種自卑心理的影響下,又會產生一系列的情緒變化,例如:孤僻、偏激,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恐懼和他人接觸,或者會產生仇視社會的心理和行為。這種情況下的貧困學生很大程度影響了他們自己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二)三觀存在偏差
大學階段對學生來說是一個特殊時期。部分貧困生的三觀由于客觀原因會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感恩意識不強。對父母,部分貧困生由于經濟物質方面拮據,又產生和其他同學攀比的心思后,會將所有的過錯歸結到父母的無能上,認為是父母使他們窮困的根源,從而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絲毫沒有感恩意識。面對國家和學校的資助,部分貧困生中存在著這是自己理所應得的思想,在上交材料時,絲毫不注意時間結點和材料的規范性,存在著能拖則拖,錯了再改的心理。貧困生大多數都進行了生源地貸款,有些學生畢業后會出現了聯系不上等誠信意識淡薄行為和思想。因此他們在三觀上存在偏差。
(三)綜合素質偏差
通過對漓江學院貧困生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可知:大部分貧困生都來自于農村家庭,他們其中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單親和家庭人口眾多致貧等。原生家庭的經濟條件和從小到大的教育教學條件都制約著這些貧困學子綜合素質的發展。以本人所帶的2018級財務管理專業新生為依據,大部分來自農村的貧困生對電腦基本操作一竅不通,甚至有些從未碰過電腦,對于處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他們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對于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科特點,電腦操作做賬是學習的基礎。從而導致他們整體綜合素質與非貧困生存在偏差。
三、獨立學院對貧困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一)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和具體性
獨立學院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統性主要表現在:目前獨立學院貧困生更多的是從物質方面解決貧困生的經濟困難,忽視了貧困生思想及心理方面的教育與指導,未能從大一至大四系統的安排出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樹立扶貧先扶智的教育理念。加強思想教育的系統性。獨立學院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和具體性的表現:未能區分貧困生與非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側重點。
(二)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線實施者缺乏理論性
獨立學院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由工作在一線的思想政治輔導員開展。以漓江學院為例,一名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基本帶班人數為250人,在管理這些學生的基礎上還有學院相應工作模塊的劃分,在如此大的工作量情況下,還要分出余力對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做方案并實施是有一定的困難的。以漓江學院為例,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專業不一,大部分輔導員并未取得心理咨詢師證,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十分缺乏。獨立學院對于思想政治輔導員這方面的培訓機會較少,只通過簡單的幾場講座很難學習到相關知識,并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因此給之后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阻力。
四、完善獨立學院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工作策略
(一)輔導員對貧困生進行系統性幫扶,建立貧困生思想幫扶檔案
首先,在貧困生大一剛進校園時,全面地了解貧困生的實際情況,并建立貧困大學生思想幫扶檔案,做好貧困生家庭成員經濟情況等方面的調查、登記工作并做好等級認定,每學期對貧困生進行調查,了解那些貧困生存在異常情況。其次,輔導員設置貧困生大學四年培養方案,根據每個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區分每一年的培養重點。例如:一二年級以培養貧困生感恩、誠信、自立自強為主要側重點;三四年級以培養貧困生社會實踐能力、就業能力為主要側重點。不只單一的以貧困生財物資助為主,更主要的是培養貧困生思想意識和社會能力,真正做到扶貧先扶志的思想引領。
(二)輔導員對貧困生進行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貧困生樹立正確三觀
可以通過兩方面完成此項工作:第一,可通過以感恩和誠信為主題的教育班會、經驗交流會、貧困生優秀人物事跡宣傳和等活動,使貧困生能夠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激勵自信自強的意識。幫助貧困生樹立感恩意識。對貧困生設立誠信檔案,檔案內容主要包括: 個人基本信息情況、言行品行情況、學費欠費情況、學習成績情況、受資助情況,勤工助學崗位情況、社會實踐及公益活動情況等等。在評獎評優過程中,不僅根據學生貧困程度來發放助學金還要考慮到本人的其他指標情況作為重要參考依據。可以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輔導員加強貧困生資助及思想理論知識學習,并與實踐相結合
針對目前獨立學院輔導員隊伍貧困生心理與思想理論知識匱乏和缺少系統培訓的現狀,加強對該部分工作內容的學習與培訓,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十分必要。首先,學校針對輔導員心理理論知識欠缺的情況進行相關知識培訓講座、定期開展經驗交流會,根據輔導員情況發放相關資格證書。其次,針對個別心理問題突出的學生給予特別關注,讓班級優秀骨干學生對心理問題特別突出的貧困生進行日常言行觀察,如發現問題及時與輔導員溝通,把風險降到最低。
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而又重要的復雜的工作,獨立學院由于其自身特點,如何開展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亟需面對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毛小玲,李 陽,蔡其明.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狀況[J]. 中外健康文摘,2008,( 2) :159 - 160.
[2]熊尚鵬.高校貧困生非正式支持的現狀與拓展[J].教育評論,2007,( 4) : 73 - 77.
[3] House,J. S. Work,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M].MA: Ad-dison Wesley,1981. 3-5.
[4]張長偉 .高校貧困生的社會支持網絡: 現狀與對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 4) : 173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