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冠仁
摘要:彝族,羌族圖騰最具代表,是古代社會保存的文化體現以及崇拜圖騰文化的代表物,現今社會的發展,遠古民族的文化也開始衰退,在新世界的發展中,尋求新的形式,新的載體出現在現代流行中去。圖騰的圖案因為民族的不同,所信仰的圖騰產物和代表不同,新事物的產生必然取代舊事物,必須尋找新的方式才能共存,在人機應用交互一塊,以及圖案新設計都是圖騰的新存在形式,圖騰文化的研究任重道遠。
關鍵詞:圖騰,新形勢,應用交互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來源于新設計新面貌與新文化創新項目而展開的研究,目的是達到促進非遺貧困地區的文化傳承,也是為了促進當地圖騰文化的保留與重視,藏族,彝族,羌族的圖案作為川西地區最具代表性的三個民族,特別是彝族,身為我國最悠久古老文化的偉大民族之一,彝族的虎圖騰是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虎是彝族的代表圖騰,也是原生圖騰,隨著人口的增加,圖騰也在不同形式的轉變,這種轉變的方式,很像現在社會的轉變方式,不同人口對于圖騰的理解崇拜是不同的解釋,這造就了同意圖騰有著多種樣貌以及多種寓意和精神寄托崇拜等等。將民族圖騰與科技應用相結合,以新的載體新的文化形式進行傳播與流傳是我們研究的目標,是新文化新數字創意產品的必要研究,創造性的展示文化創新的可能性,促進賦能創新。
圖騰文化、特別是我國少數民族的圖騰現象極少有人作過系統和全面的綜合介紹和研究,所以也就意味著少數民族圖騰文化的傳承延續正面臨著很大的障礙,需要重視保存與研究,圖騰文化的沒落對于中國豐富多姿的文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和遺憾。然而通過對圖騰文化的紋樣的再創造對保護少數民族可以看來,少數民族非常注重圖騰文化,如果將圖騰文化與現代的交互應用設計聯系起來,那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宣傳和民族精神弘揚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來源是對新設計模式與社會發展創新項目的一次嘗試,項目的目的是要借鑒舊圖騰圖案重新設計新的圖案來結合新的應用,促進非遺貧困地區的文化傳承,促進當地的文化與產業創新。
以彝族為代表,彝族是我國歷史最悠久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彝族的虎圖騰是彝族的崇拜圖騰,虎圖騰在彝族的歷史和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中都有圖騰的身影,人口對于圖騰的傳播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研究的圖騰與現代移動設備的交互設計也是對圖騰的再次創新,新的圖案新的形式出現在民眾視野里是很重要的,這是我們探索研究的方向,以及將民族圖騰與科技應用相結合,以新的文化形式,新的載體表現多元化的文化傳播,創造性的展示文化創新的可能性,促進賦能創新。
再次重新用同構的思維方式,將圖騰圖案的語言重新設計出現在物體本身上,形成一種新的視覺感受嗎,一種心理感受,視覺引導人的視覺,例如云南白族的旅游紀念品圖案,商品在人們日常用品中出現,“冰箱貼”就是這一種。手機移動端作為新的文化傳播載體,其作用源遠流長,新的載體有著新的作用,為圖騰與現代設計再添加新的神秘感,在現代設計中,圖案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為此,圖騰的圖案在新的載體上必須進行二次創作與創新創作來出現在公眾眼里,以全新的圖案形式在新的載體上出現在公眾視野,任何民族的圖騰都有可鑒之處。
圖騰的獨特造型,頗有藝術感,造型夸大,繁復而又精悍,對比強烈節奏輕快,炯炯有神,而造型是藝術設計里最重要的一環,相當于骨。圖騰的寓意也同樣重要,彝族的圖騰圖案主要以野生老虎為主,當地有特色節日,一年一度的“虎節”日,到了每年的正月初八還會有“接虎節”,正月十五的“送虎節”等。每到“虎節”期間,所有居民都會祭祀虎祖,祈福消災報平安喜樂,合族同樂。羌族的則是山羊的形象作為圖騰圖案,北川的古老羌族是一個養羊為生的游牧民族,由于羊的重要性,對于這個民族來說是重要的經濟來源以及生活來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這些種種原因讓羌族對于羊有了崇拜,也就有了“羊圖騰”文化的出現。最初是來自于日常生活習慣,因為在遠古時期,捕獵工具非常不發達,而羊比較溫順,容易被馴服,所以,很自然的,羊成了他們最初捕捉到與馴化的獵物了,所以它就成為了羌族的主要生活來源點。藏族圖騰的圖案也別具特色,是野生的高原牦牛,它的沿用到現在還在使用至今,牦牛圖騰象征著生命力的頑強旺盛,藏族人自古以來相信著生靈涂炭的說話,相信著萬物有靈,對于藏區屬于高原地區,有著高寒性,而牦牛的耐寒性非常高,是高海拔生物里極具代表性的,又因為強壯的體型而被藏族人民追捧,并且加以馴服還能當作交通工具使用,在當地還被稱為“高原生命之舟”,可見藏民們對這種高原物種的熱愛,也讓這種物種成為了這個民族上千年甚至上萬年歷史的代表,他們與高原牦牛的共生影響著整個民族的繁衍
其實現在許多圖標運用也是通過結合古代圖騰樣式和現代審美結合,比如電視臺圖標,以及一些城市圖標等,寓意明了簡潔大氣而又富有現代感,是古代與現代的完美結合,新的形式完美展現。如果以古代圖騰圖案為基礎,加上現代豐富的表現手法,創作手法,形式多樣,更符合現代審美,多樣化的今天,更方便文化的傳播和大眾的接受。中國文化身為四大古國之一,世界文化無不中國文化身影,許多設計師的靈感都會在古圖騰中尋找,使得他們的圖標設計非常豐富多彩如果我們不加以運用,那么創造性將會低于國外設計師,我們要重視自己的文化,作為文化輸出大國,這是必要的。在日本,就有很多抽象繪畫,都是借鑒中國圖騰圖案再次創作,做到了文化創新創意,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民族就是世界的,要從中吸取精華。最早的起源文化,就是以圖案為代表,最早可追朔到原始社會,農耕社會等等,甚至不少符號科學家也在研究圖騰文化,可見圖騰文化對于現代與古代的連接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視的。
圖騰文化的起源是所有文化出現最為早的,符號文化是保留至今最古老也沿用最多的表現形式。從原始社會到今天的現代社會,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發展新的世界需要新的文化形式來傳播古代優秀文化,圖騰文化在許多方面都影響著產業的設計,人們的使用等等,其產生的價值不可估量的,只有做到古今結合,才能發展出更加出色的設計,我們就能在新的設計思路上開發出新的設計意識,為現代社會做出服務貢獻。
新的時代,新的設計,新的方式,新的思路,對于現在慢慢被遺忘的圖騰文化,圖騰文化古老而又神秘,在揭示層層面紗的背后,充滿著許許多多的挑戰,在如今信息社會飛快發展的年代,要讓古老的圖騰文化適應現代社會人的審美標準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在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范圍內去共存。新事物的產生的確會取代舊事物,但是并不意味著舊事物完全消失,而是以新的形態,新的方式,在新的載體上呈現在公眾眼里,我們在挖掘著無限的可能,為好的優良舊事物尋找新的方式,在新的時代潮流下繼續發揮作用,這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任務,這也正是我們在探索的可能。
結論
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圖騰這個說法,這個詞匯,但是圖騰的存在以及古代人民對圖騰的崇拜是存在的這在古籍中是大量存在的并且記載的,古代書籍就提供了大量證據。在現在的手機移動端應用中,用戶對于手機的依賴度相當大,特別在當今人工智能的促進下,人機交互應用是大熱門,對于古代圖騰的獨特造型,在當今個性化消費的時代是可以有立足之地的。對于應用交互一面來說,UI的設計,圖案的創新設計,以及對于用戶的使用反饋,這就是我們要去探索的可能性,我們要尊重先人的文化果實,要加以運用,保留以及創新,只有這樣才能讓被人快拋棄的文化得以傳承。
參考文獻
【1】郭紹義 陳越 沈陽建筑大學《現代平面設計中圖騰文化的應用研究》
【2】陳自升 《彝族圖騰崇拜研究評述及再思考》
【3】沈怡淳 武漢工程大學 《淺談圖騰文化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運用》
【4】諶德軍 《現代標志設計中圖騰文化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