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蘇紅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強,從而促進旅游行業取得突破性發展,但旅游紀念品的開發和創新依舊是旅游領域的薄弱環節,同時進一步制約了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弘揚。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旅游紀念品開發進行融合,不僅有利于提高當地的旅游效益,同時還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紀念品;開發;傳承
旅游紀念品作為當地特色的象征性名片,具備較高的收藏和鑒賞價值,能夠體現當地的風土人情及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景觀,對推進地方旅游行業的改革發揮著積極影響。但在現階段的旅游市場上,大部分的旅游紀念品存在同質化,紀念品設計發生滯后,且缺少一定的創新和特色,難以調動游客的購買欲望[1]。
一、當前旅游紀念品的開發現狀
(一)缺乏產品特色
不少旅游景區所售賣的旅游紀念品大多有著明顯的相似度,紀念品特色較為雷同,甚至同款的旅游紀念品在外地也能買到。此外,由于同質化紀念品在產量上劇增以及旅客人數比例失調,以致當地旅游紀念品的市場價值失去優勢。同時,惡性的低價競爭經常在同行之間發生,這樣既嚴重地收縮了旅游紀念品出售的經濟效益,還會進一步降低游客的購物需求。價格競爭導致旅游紀念品的產業環境長期處于低迷狀態,不利于促進當地旅游行業的發展。
(二)欠缺創新設計
旅游紀念品是一種快消型旅游行業的依附品,當游客前往各地進行旅游參觀時,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紀念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迎合游客的消費心理,但目前大部分旅游景區內缺少具有創新性的旅游產品。且產品設計形式落后、陳舊,甚至多年前的旅游紀念品還在市場上進行銷售,未能開發出具有明顯亮點的創新型旅游紀念品[2]。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市場背景下,缺乏創新的旅游產品難以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以致無法激發他們的購買欲望。
(三)缺少實用價值與鑒賞價值
在現階段,一些具有特色的旅游產品大部分欠缺實用價值與鑒賞價值。同時有的旅游紀念品由于不宜保存,或是缺少符合大眾審美的外觀設計,或是在開發時未考慮人性化因素,從而導致游客降低了購買沖動,使得消費行為日益趨向理性。此外,加上旅游紀念品銷售利潤逐漸降低,以致旅游紀念品產業逐步壓縮制造成本,無法對創新的開發技術投入過多資金支持。而失去文化價值且質量低下的旅游產品仍舊占據市場大部分份額,進而導致紀念品的實用和收藏價值嚴重降低,流失了許多旅游紀念品高端消費客群。
總而言之,導致旅游產品生產行業形成低層次、低效益發展狀態的重要因素在于缺少旅游文化創新產品[3]。而燦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為旅游紀念品的開發帶來一定的物質儲備。
二、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開發旅游紀念品的策略
(一)積極強化地域文化特色
旅游紀念品的核心價值在于能夠體現出本土的民風民俗,展示了美麗的自然畫卷,展現出當地的非遺手工等,而消費者購買旅游紀念品主要為了保存留念、贈予親友等,無論源于什么目的,只有旅游紀念品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實用價值及收藏價值時,才能吸引他們進行消費。因此,旅游紀念品在設計過程中,應當融合本土的特色文化及潛在內涵,賦予旅游紀念品嶄新的生機和活力[4]。
首先,充分發掘旅游景區所在地的文化內涵和特色資源,彰顯特殊性及唯一性,進而提高旅游文創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打造獨特產品的相對壟斷格局。比如,廣州海珠地區的盆景技藝、硬木家具制作技藝、粵繡技藝、廣彩瓷燒制技藝、木雕技藝、咸水歌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可以作為旅游文創產品的輔助開發資源。通過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旅游紀念品開發進行融合與搭配,進一步在形式上進行創新和豐富,使游客對廣州海珠地區形成固定思維,有助于促進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聯想到當地的代表物品,提到廣州則會想到家具、古琴、木雕、粵繡、盆景等,促進游客更好地了解和認識當地的獨特文化,從而激發他們對旅游紀念品的購買興趣。
(二)將現代設計理念融合到產品設計
為了促進旅游紀念品的開發和創新,需要根據市場對于旅游產品的需求情況,明確各類文創產品的設計定位和設計方向,充分發揮其個性化。比如,針對廣東特色粵繡文化,將其設計定位為裝飾型與實用型,進而根據定位進行設計開發,滿足不同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對于購買裝飾型粵繡產品的游客,更粵繡的設計造型及文化價值,因此,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可以通過中華傳統文化來借鑒民族元素,選取較為傳統的設計素材,比如戲劇臉譜、中國結、書法國畫、剪紙造型等,同時還能借助當地的名勝古跡及特色飲食等進行設計,比如海幢寺、小鳳餅等,這樣不僅能夠拓展出更加多樣的粵繡設計主題,還能與本土的旅游文化相融合。此外,還可以與當前社會中所出現的新鮮事物進行結合,通過具有現代感的設計方式來迎合年輕群體的興趣喜好,比如可以設計形象的卡通粵繡作品,將維尼熊、灰太狼、小黃人、皮卡丘、白雪公主、美人魚等圖案編織到粵繡作品中[5]。另一方面,還可以結合當地知名的洪圣誕活動,聯名發布一系列與活動相關的粵繡造型。這樣不僅能夠進一步拓寬粵繡的購買群體,增加了粵繡的市場份額,同時還間接宣傳了當地的代表活動,從而實現雙贏的目標。
而在設計實用型的粵繡作品時,應當在考量造型設計的基礎上,著重開發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產品。針對目標人群的使用需求,編織出繡法多樣的產品,比如被面、枕套、床楣、披巾、頭巾、鞋帽等,通過用色明快、花紋豐滿、對比強烈,實現華麗的產品效果。
(三)從多角度進行設計創新
在基于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開發旅游紀念品時,既要保護好地區本色,還要貼合現代化的審美潮流。由于社會在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形式和處事態度均有所轉變,人們的審美品味也在逐步發生變化,時尚已成為現代人的追求目標。因此,在進行旅游紀念品的設計時,應當從多角度進行創新,主要包括設計理念、設計材料及設計構思等方面。
進行設計理念創新的關鍵在于針對游客的精神需求積極推出不同風格的設計主題,比如對于廣東地區的廣彩瓷,可以在傳統主題的基礎上進行深入開發,設計出彰顯年輕人個性的潮流類廣彩瓷,同時還可以推出以當地的景點景區為主的風景類廣彩瓷,或是設計以當地名人事跡及民俗故事為主題的文化類廣彩瓷,對中華文化元素進行采集、提煉、重組、優化,進一步滲透到當下的流行趨勢中。通過充分發揮地區的文化資源,提取出最具有文化符號的代表性元素,再結合現代人的審美品味進行創新,設計出突破傳統認知的時尚文創產品,極大地滿足了游客追求新奇的心理。
在進行設計材料的創新時,應當選用合適的設計材料,以實現保護自然、節約成本、效果實現等目的[6]。比如在進行家具設計時,可以針對家具的設計主題及目標人群,選取適宜的材料。對于主打中高端市場的家具產品,可以考慮選用名貴的黃楊木、黃花梨、棗木、紫檀木等材料,并利用多種加工手段進行設計;對于主打低端市場的家具品,則可以考慮選用一般的木材或替代材料進行設計,通過科學的研發技術進行批量生產,進而減少開發成本,保持普通民眾禮俗用品市場的穩定。
在進行設計構思的創新時,可以利用新的技術和形式來進一步拓展設計思維。比如將旅游紀念品和常用裝飾品、公共環境、穿戴飾物等進行融合,或是采用塑料、木頭等材料制作精良的小型工藝梳、耳環、項鏈等紀念裝飾品,以滿足年輕群體追求與眾不同的心態。
三、結語
綜上所述,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經過長期歲月沉淀而形成的文化財富,以非自然形態存在的文化形式,在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占據必不可少的核心地位。如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旅游紀念品開發相融合是旅游行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通過充分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將現代設計理念融入至產品設計及創新設計理念、設計材料及設計構思等措施,能夠有效提高旅游文創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刺激游客進行消費,有利于推進旅游行業的改革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紅霞.簡論喀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紀念品開發對策[J].群文天地,2018(3):74-76.
[2]劉江,安勇.湘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紀念品現狀與創新設計[J].湖南包裝,2017(4):30-31,42.
[3]張巧梅,崔樹強.基于旅游產品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探析 ——以大同市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2):47-49.
[4]胡朝朝.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溫州旅游紀念品設計研究——以南戲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7(28):18-20.
[5]伍夏,皮永生.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重慶市旅游紀念品的策略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4(4):120-124.
[6]祁紅媛,賴守亮.非遺旅游紀念品卡通形象的審美向度設計 ——以粵西壯族遺風禾樓舞為例[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8,39(6):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