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羽
摘要: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的加劇,養老服務開始進一步優化,對推動我國社會全面發展具有深刻意義。隨著“互聯網+”的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將互聯網信息技術引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領域,借用互聯網在信息交換、信息處理、信息存儲、信息維護、大數據挖掘方面的優勢,借助計算機、服務器、信息管理中心、移動終端設備等物聯網信息技術應用能有效提升社區養老服務成效與效率。
關鍵詞:“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運用
我國在1999年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老齡人口基數大、增長快,致使我國人口結構發生較大變化,并日益呈現老齡化、空巢化趨勢,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劇增。當前人們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在逐步強化,對養老服務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面對我國的老齡化困境,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為主要形式,社會居家養老服務便捷舒適,具有多項優勢,也能適應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心理特征,是現階段老年人能主動接受的養老方式。傳統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僵化、服務內容單一,難以有效并充分的利用社會資源。 “互聯網+”居家養老是傳統居家養老超越社區本身的狹小空間,充分利用社區外的資源,為社區內居家老人提供服務的新型養老模式。
一、傳統居家養老服務的困境
從目前諸多地區居家養老服務基本現狀來看,養老服務與資源提供未能全面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我國居家養老社會認識度低,輿論宣傳度小;經費不足,籌資渠道單一;服務模式單一,服務范圍有限;政府各部門、各地區之間協調力度差。作為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居家養老模式,目前在我國的社會認知度還不是很高,缺乏主流媒體的輿論宣傳和引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家模式在中國的傳播速度。我國居家養老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大的、最直接問題就是在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中社會投資參與主體不足。當前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經費籌措渠道單一,各個機構、組織的參與積極性過低。當前我國居家養老服務還不能滿足老人多元的需求,服務模式相對單一,再者,當前我國居家養老服務模式還存在一個顯著的問題就是在制定養老服務內容時,大多一概而就。我國各地區實行的居家養老服務方式大都比較獨立或稱為封閉性,各個地區之間的交流協調能力低,沒有一個加強地區交流和探討居家養老問題的有效機制。
二、“互聯網+”對我助力國居家養老服務
2015年4月22日,發改委等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養老服務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要在養老領域推進“互聯網+行動”。 7月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其中特別提到加快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養老服務。意見指出,“要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依托現有互聯網資源和社會力量,以社區為基礎搭建養老信息服務網絡平臺,提供護理看護、健康管理、康復照料等居家養老服務。鼓勵養老服務機構應用基于移動互聯網的便攜式體檢、緊急呼叫監控等設備,提高養老服務水平”。 “互聯網+”居家養老作為新興業態,可以利用互聯網對傳統居家養老服務領域的生產要素進行優化,使居家老人享受到更有質量的服務。
近些年我國互聯網技術整體發展速度較快,為我國養老服務行業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大數據是基于信息技術發展基礎上的重要成果,大數據對各項數據處理能力較強,數據分析速度較快。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合理應用“互聯網+”技術能保障養老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對各類服務資源及逆行優化配置。借助信息的整合分析能掌握老人生活多方面需求,為老人提供個人化、專屬化的養老服務。在“互聯網+”應用過程中不能單方面重視養老服務物質方面的變化,要極力追求精神服務,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強化養老服務供給實效性。在“互聯網+”與居家養老服務結合中,通過養老服務系統能掌握養老服務者各項需求,將多個地區養老服務資源進行整合,實現多個區域資源有效共享。借助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及時獲取養老服務效果,掌控養老服務工作質量與各項工作開展現狀,對養老服務進行全面監督與監管。對養老服務工作隊伍人員各項工作進行全面監控,有助于督促服務人員不斷強化自身養老服務水平,此類措施能提升各項工作管理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強化養老人員幸福指數。
三、“互聯網+” 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的具體應用
學者對互聯網在居家養老中解決供需不匹配問題都持積極態度,但是大多都認為現如今互聯網平臺建立的不完善,使得其在居家養老中此方面作用的發揮并不明顯。在“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供給方面,侯慧榮(2016)提出互聯網可促進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側改革,有利于構建“草根聯盟”生態圈。龔艷萍(2016)提出運用“互聯網+”思維解決居家養老產業長期不能提供有效供給的狀態。運用“互聯網+”思維,從增加供給的角度出發,將社區居家養老產業鏈培育放于重要的發展位置。徐美玲(2016)認為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開放性、資源共享性和信息傳遞的及時性等特征,解決了居家養老供需不匹配的問題。
(一)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完善養老服務內容
近些年我國“互聯網+”技術全面發展,為養老服務行業發展提供了更多有效方法,在居家養老服務行業發展過程中能推動我國養老服務行業全面發展。基礎信息數據庫系統的建設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健康運行的基石。因為這些基礎數據直接影響養老服務需求和供給的對接,影響管理決策的制定。只有充分掌握轄區內老年人、社工、志愿者、養老服務供應商、社區醫院、醫生、超市、商場、健身機構等各種便民設施的多項基本數據,才能在今后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靈活性、智能化的養老服務奠定基礎;同時對信息庫應包含內容觀點大致一致,都提出其應該整合老人、社區、市場等多方信息。基礎信息庫建設需包括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老年人基本健康狀況和需求信息數據庫、養老服務機構信息數據庫、養老服務人員信息數據庫;在居家養老服務中,政府部門起到關鍵作用,當前政府部門要認識到“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價值,通過大數據建立社區養老服務平臺。通過此類平臺對各類養老服務信息進行集中收集與整合,集合養老服務需求建立完善的評估制度以及社會評價體系。基于各項大數據對各個區域不同人群養老服務基本需求進行分析,這樣能實現養老服務平臺大范圍、多方面覆蓋,能提供不同層次養老服務,為不同生活條件、生活環境的老人提供個性化服務,優化居家養老服務內容。
(二)管理部門確立“互聯網+”思維,優化養老資源配置
當前政府部門全面優化傳統工作思維,建立“互聯網=”思維理念,對傳統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中服務內容體系、用戶服務體系、服務組織形式等進行全面創新。逐步建立完善線上平臺,政府部門對社區養老服務資源與各項要素進行整合。保障養老服務多項要素能更加協調,為居家老人提供低成本、全范圍、便捷化的養老服務,能保障各項養老服務得到有效優化。(三)建立完善的線上養老服務反饋機制,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在居家養老服務中通過大數據技術應用要逐步建立完善服務檢查機制,促使養老服務質量能全面提升。基于線上對養老大數據進行多方位評價分析,掌握各項數據。能建立完善社區科學化養老服務與服務反饋評價機制,對各個地區養老服務基本現狀進行動態化、多方位跟蹤,掌握養老服務基本現狀。通過養老服務人員來提升自身專業化服務能力與工作水平,保障養老工作服務質量能全面提升。“互聯網+”技術全面發展應用使得人們發展視野能有效拓寬,促使人們能更好地認識世界。將大數據技術融入到養父服務業發展中,能推動養老服務業全面發展。在大數據應用中也要客觀分析大數據應用價值,不能將其視為絕對化工具。
參考文獻:
[1]童星.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以應對老齡化[J].探索與爭鳴,2015(8):69-72.
[2]徐美玲.“互聯網+居家養老”:智能化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探析[J].北華大學學報,2016,10(5)
[3]張泉,邢占軍.“互聯網+養老”概念辨析[J].社會福利(理論版),2016(1):12-16.
[4]侯慧榮. 以“互聯網+”促進居家養老服務業供給側改革[A]2016.100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