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摘要:如今我國生態資源不斷惡化,使得森林面積大量減少,全面發展生態林業培育和管理也到了關鍵時刻。文章針對于林業培育技術發展的近況,談論提升林業培育技術的培育路線。林業培育以一種生物轉變過程的變化,有效的利用太陽能及一些物質實現的生物轉變,我們日常的一些原材料、生物能源等一些日常生活需要的物質就是從此產生的,主要的功效是更好的保障人類和生物生活的環境。鑒于森林資源體系的不斷退化,增強生態林業培育和管理也成了現今最為重要的階段。
關鍵詞:森林培育;技術措施;森林保護;森林利用
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是確保森林種苗質量。因此,要促進林業的快速發展,必須要抓好種苗培育。隨著國家對林業發展越來越重視,森林種苗培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為了進一步抓好森林種苗培育建設,需要不斷提高育苗技術水平,加強管理,盡可能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培育出生長力強的森林種苗。
1 森林種苗培育技術的要點
1.1種子處理技術 針對不同的樹種制定出了適宜的種子處理技術體系,從種子采收時間、貯藏條件、處理時間和方法、種子處理環境控制、播種時間、萌發環境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準確而又規范的技術。
1.2體胚苗生產技術 利用優良品種的針葉樹種子為材料,通過成熟的體胚發生系統產生體胚,經嚴格篩選后采用包衣技術將規格基本一致的體胚制成人工種子,便可以在溫室內或大田上進行播種育苗,我國對林木體胚苗的研究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大部分樹種還處于體胚發生系統的建立過程中,少數樹種雖然初步建立了體胚苗生產體系,但仍需要進一步完善。
1.3苗木施肥技術 經過多年的分析測定,積累了大量的苗木生長狀況與營養供應關系的數據,這樣可以通過定期測定某種苗木的鮮重,根據不同時期該種苗木的增重情況確定是否采取施肥措施以及施肥的種類和數量。
1.4灌溉水質技術 灌溉用水的水質控制做到精準化,定期對灌溉水的PH值。主要金屬離子的含量,雜草種子及藻類的情況進行分析測定,并根據苗圃灌溉用水需要對水質進行過港濾和相應處理,林業苗圃對于灌溉用水水質缺乏了解,絕大多數苗圃對灌溉用水的PH值,主要金屬離子的含量,雜草種子及藻類的情況一無所知,更談不上采取措施來調節灌溉用水的質量。
2 促進森林種苗培育技術優化和改善的有效措施
2.1 促進森林種苗培育技術發展的產業化和創新化
森林種苗培育技術人員應該將培育技術的開發和利用投入到市場經營體系中,并對森林種苗技術進行產業化管理,借助市場的力量促進森林種苗培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優化。長時間以來,我國營林工作受到林業傳統觀念的束縛,導致森林種苗培育技術的研發和改善難以與林業實際發展相符合,使其產業化以及創新化的目標難以實現,大多數營林相關的科學技術不能在森林種苗培育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運用,為森林種苗培育工作的開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新形勢下,有關部門和營林工作人員應該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以及林區的發展特點對能夠實現森林種苗機械化、自動化培育的部分進行提取,并對這部分實施工業化、系統化的技術,使這部分的森林種苗培育向產業化發展。在保證其培育質量的基礎上,促進森林種苗培育技術的進一步改善和優化。
2.2 調整并優化森林種苗培育的產業結構
森林種苗培育工作相對復雜,并對其培育工序的系統性要求較高。因此,種苗培育人員應該對森林種苗培育的產業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進而使其培育質量得到顯著的提高。據目前情況來看,營林工作人員的主要任務就是對森林種苗培育的產業化結構實施建設。傳統森林種苗的培育常常采用農戶自培自種的模式,農戶們根據自身種苗培育經驗對其進行培育,這種種苗培育模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在對森林種苗培育工作實施產業化管理后,營林企業可以與農戶進行合作,并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使其成為技術較強的種苗培育一線人員,企業通過擴展種苗的銷售渠道加快森林種苗的產業化發展,在帶動營林經濟發展的同時,調動農戶培育森林種苗的積極性,并為其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進而實現了企業與農戶的雙贏,促進我國高質量林地的建設,為提高我國森林覆蓋率提供重要的前提。所以,我國營林企業應該盡量加快實現森林種苗培育的產業化,并對“企業+科學技術+農戶”的經營模式進行深入探索,發揮科學技術的先導作用,促使廣大農民群眾借助科學技術脫貧致富。同時,營林企業還應該加強在科學技術研發方面的創新,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另外,營林企業還可以加強與科技研究院和高等院校的合作,為“生產+學術研究”模式的發展奠定基礎。
2.3 促進造林工作的科學技術創新
森林種苗種植區應該重視科學技術創新的作用,通過有效措施構建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管理體系,并利用規范化和系統化的方式與方法優化森林種苗培育基地,為營林生態與營林工程建設創造條件的同時,加快營林經濟結構的調整,進而帶動當地的經濟,促使社會進一步發展。同時,通過先進的技術促進我國森林種苗產業化示范園區的建設,并利用連鎖經營的模式對市場進行種苗供應,使其形成規范化的產業鏈,為規范森林種苗市場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促進我國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推動我國國民經濟增長。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林業是生態建設的命脈,優良林木種苗是提高造林綠化成效的關鍵因素,也是生態環境建設與現代高效林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深刻認識到,現代生物技術對我國林業建設將產生重要的影響,但目前林業生物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化與我國生物技術的整體發展水平還有一定差距,加快生物技術在林業中的應用,對解決林木新品種的開發繁育、林木病蟲害防治、速生豐產將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為了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和工業用材的需要,加強科技投入、加速優良林木種苗繁育依然是今后一段時期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我國林木種苗發展形勢、問題與對策[Z].
[2]吳方林.中國園林綠化苗木產業化現狀和發展趨勢[J].山東林業科技,2003(6).
[3]劉海軍.種苗培育建設的問題及對策[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7(4):50.
[4]楊柳.森林種苗培育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9):253.
[5]王建山.淺談森林種苗培育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5(11):221.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