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藝文 牛建軍 華立平
摘 要:運用聚類分析法將大學生體質狀況分為四類,對處于不同類別大學生體質狀況進行詳細解讀;運用判別分析法分別構建男、女大學生體質健康綜合評價分級模型,并選取該校男女大學生進行了綜合評價分級模型的應用研究,認為該評價模型簡單易行,具有實際推廣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大學生;體質健康;判別分析;綜合評價
雖然近年來國家出臺一些列政策法規改善了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但作為未來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流砥柱,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改善并不明顯;而學校體育教育在增強大學生體質,增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等方面應發揮的作用一直飽受社會爭議。由于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個體差異較大,如何針對不同體質大學生群體,選著體育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組織形式、安排適宜體育課強度與負荷等,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效性?本文通過構建大學生體質健康綜合評價分析模型,將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判別分類,為體育教師針對不同學生體質實施體育教學提供科學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隨機抽取參與國家大學生體質健康達標測試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2018級150名學生(女生90人,男生60人)作為調查對象。
2.指標選取
本文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規定測試內容,選取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50米()、坐位體前屈();800()米和1分鐘仰臥起坐()為女生測試內容,1000米()、引體向上()為男生測試內容。
3.研究方法
(1)聚類分析法:是根據研究對象的特征對研究對象進行分類的多元統計技術,是把性質相近個體歸為一類,使得同一類中的個體具有高度的同質性,不同類之間的個體具有高度的異質性。[2]
(2)判別分析法:是按照一定判別準則,建立一個或多個判別函數,用研究對象資料確定判別函數中的待定系數,并計算判別指標,據此即可確定某一樣本屬于何類。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體質健康的聚類分析
本文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采用快速聚類分析法,最大迭代次數為10,收斂性標準為0.02,聚類數為4,方法采用迭代與分類。最終分別得到男生、女生的聚類結果分析(見表1和表2),其中表中“類別”一覽中,能明顯看到每一樣品所屬類別。
從表1和表2分析,通過聚類分析后,“1”類大學生的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遠以及800米或1000米成績明顯優于其他幾類大學生;處于“2”類別的反映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各項指標,整體水平雖處于良好狀態,但指標數值良莠不齊,各項身體素質發展呈現非均衡性;而處于“4”類別學生的各項指標均在較低水平,整體體質健康狀況較差。從數據的分布來看,各類之間差異顯著。而女生處于“1”類水平的人數為19人,占樣品總數的21.11%,處于“2”類水平的人數為23人,占樣品總數的25.56%,處于“3”類水平的人數為28人,占總人數的31.11%,而處于“4”類水平的人數為20人,占總人數的22.22%。
2.大學生體質健康綜合評價分級模型構建
在對150名大學生體質健康各指標數據進行聚類后,運用統計軟件SPSS17.0對數據進行判別分析,我們可以得到男生體質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個線性判別函數為:
同樣,可以得到女生體質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個線性判別函數為別是:
基于Fisher判別法構建的大學生體質健康綜合評價分級模型,可以對未知某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判別分類,依次計算出判別函數值,然后依據判別得分對研究對象屬于哪一類進行判斷,從而能將未知某大學生群體進行科學合理分類。
3.大學生體質健康綜合評價分級模型的應用研究
從參與2019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達標測試的2018級大學生群體中,隨機抽取某學院男、女各一名大學生進行測試,某男生8項身體素質指標如下:
身高、體重、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1000米跑、引體向上,將以上數據依次帶入男生體質健康綜合評價分級模型,計算過程(略)。通過對計算得出的判別函數值可以看出,>>>,某男同學的體質健康屬于第“2”類,即體質良好者。
同樣,某女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800米跑、一分鐘仰臥起坐3個,將以上數據依次帶入女學生體質健康綜合評價模型,由此得出>>>,該名女大學生體質狀況屬于第“4”類,即不及格者。
三、結論
3.1運用聚類分析對當前大學生體質健康統計分析,發現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屬于優秀和良好類別學生數量所占比重小,大部人集中在及格水平,且不及格人群數量所占比重較大;女生體質健康狀況稍好于男生,優秀和良好類別學生數量所占比重明顯高于男生,不及格比重少于男生。
3.2本文構建的大學生體質健康綜合評價分級模型,能較為科學判定未知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屬于已知分類中的哪一類,將不同體質健康狀況大學生依據指標特征的變量值,給予判別分類,教師能依據學生不同體質特點,在選著教學內容、設定教學目標、布置教學任務等更有針對性。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810439097)
參考文獻
[1]陳培友,馬炳章.體育科研統計應用理論與實務[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3.
[2][3]王曉芬.體育統計與SPSS[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公藝文,1988/4/1,男,漢,山東蒙陰,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作者單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