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娜
摘 要:古詩詞歌曲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在它發展進程中,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古詩詞歌曲極好的借鑒和吸收我國傳統音樂的很多方面,如:咬字,氣息,表現手法等;古詩詞歌曲的美展現在歌曲的演唱方式和風格上?!缎踊ㄌ煊啊返男闪鲿硟灻?,沒有很寬的音域,學習這首歌,會對我們演唱者在歌唱氣息的控制、咬字吐字技巧各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探討了古詩詞歌曲的發展起源、旋律、演唱和情感的處理。
關鍵詞:古詩詞歌曲;《杏花天影》;咬字;氣息;情感表達
一、古詩詞歌曲的發展起源
追溯歷史,詩歌與音樂的相互結合是從周代就已經開始的音樂文化,而先秦是古詩詞歌曲的開端,與此同時,中國第一部詩集“詩經”也出現了。它奠定了中國詩歌的優良傳統,促進了中國詩歌藝術的形成和發展。
二、古詩詞歌曲的藝術特征
古詩詞歌曲的特點是歌詞是古代詩歌和后代創造的古代詩歌。古詩詞文辭特征是含蓄凝練、音韻和諧、言簡義豐的,從字面意義上就可以看出就是古詩詞和音樂的相互結合。古代詩人將形容詞、名詞等各詞都進行巧妙運用,讓其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古詩詞很注重語言的押韻和控制語言的字數,聲律是指聲調的搭配,詩詞朗誦起來之所以可以很好聽,就是因為古詩詞它獨具特色的聲情格律之美。節奏是中國詩歌高度重視的韻律。
古詩詞本身就擁有節奏性,而且遵循音律的劃分。例如五言詩的節奏是“X X丨X X丨X丨”;而七言詩的節奏則為“X X 丨X X 丨X X 丨X ”。古詩詞歌曲的音樂節奏和詩詞意境是密切相連的,會依據詩詞的思想感情加入一些相應緊湊的節奏,也符合音樂節奏和詩詞的朗誦節奏。
三、古詩詞歌曲《杏花天影》的演唱處理分析
通過以上對古詩詞歌曲發展歷程的梳理,我們能夠了解到古詩詞歌曲已經成為聲樂學習和演唱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作者——姜夔
南宋著名詞人姜夔(公元1155—1221)。他作的詩詞風格,清新脫俗,所以被稱為是南宋之冠。他詩詞體的歌曲是現今保存的我國最寶貴、最真實的宋詞體歌曲的代表。姜夔的詩詞獨樹一幟,藝術創作的思維和表達也是別出機杼。
在學習聲樂過程中,因為接觸到了古詩詞歌曲,所以一直在尋找古詩詞歌曲在聲樂演唱技術方面的要求和審美原則。通過我自身對這一首具有豐富感情的經典作品《杏花天影》的歌曲作品分析和探究。
(二)咬字和氣息
在學習這首歌曲時,我先是對歌詞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盡量去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慢慢地嘗試走進作者營造的凄涼、孤獨的情緒中。歌唱時需要利用大量的氣息作為支撐,有了充足氣息的支撐才能很好表現出歌曲的強弱、裝飾音和情感表達部分,使之在演唱時更加的流暢優美。演唱前,我進行了反復的大聲朗誦,盡力做到連接流暢,保持氣息的連綿不絕,讓其有彈性和連貫性。感受詩詞中每個字之間的連接和咬字,要做到字正腔圓并結合氣息,在可以很好的控制氣息后,再帶入旋律演唱,這樣我才將語言和音樂相互融合在一起。
歌曲第一段“綠絲低拂鴛鴦浦”,“綠絲”、低拂”四字都跳了七度。這四個字對歌唱者的要求非常苛刻。在f2音上的“拂”字,音高位置較高,而且元音發在u母音上,在一定氣息的平穩支撐和元音通道一致性的狀態下,把這兩個七度的音程大跳進行很好的處理。第二段運用了從歌曲最高音f2向下三度、四度的跳進,因為在f2音上用i母音演唱長音,所以要讓自己的氣息像氣球一樣進入慢撒氣的狀態去演唱“金陵路”三個字,始終利用橫膈膜的支撐來完成這一句。最后一句“向甚處”是個問句,旋律上運用向上四度的跳進,要特別注意在“處”的u母音咬字上不能太過于死板,在演唱前,首先要做減慢處理,然后利用充沛的時間調整好好氣息,慢慢的把“處”字唱出,再做減弱處理,此時要做到氣息和咬字的相互配合,保持高質量的氣息支撐和控制再加上咬字腔體統一,這樣才能慢慢的把歌曲的意境,內涵詮釋出來。
(三)情感表達
姜夔的自度曲不管是在作詞還是譜曲中,都很創新很有思想。讓思想情感表現的很是充分?!缎踊ㄌ煊啊愤@首歌曲,利用古代雅樂羽調式,從中流露著憂郁感傷的思緒。“綠絲、桃葉、春風、潮水、芳草、日暮”等文詞都為我們展示出作者遐想的場景,“愁、和苦”二字又流露著寂寞凄涼的氛圍,表達出作者與其在異地的愛人之間難于忘卻的眷戀。在思緒和情感上讓自己引入到歌曲“冷、清、愁”的氣氛里,再去進行歌曲演繹。
古人的情感表達方式是含蓄內斂的,我們要明白詩里的內涵,就要在做了解作者作詞的背景的功課.我在演唱之前,都會去大量的朗誦歌詞,慢慢地體會和掌握詩詞的聲律,這樣才使得讓我能很好地駕馭歌曲的韻味。在演唱中,歌曲第二段歌詞中“苦”是很能流露出作者內心情感的一個文字,然后用了“潮水”模擬人的凄涼,就更進一步流露出了作者心中痛苦沒人知曉的寂寞。演唱中歌唱者要和觀眾保持心神相通,讓觀眾可以很好的體會到我們歌唱者的情感流露。
四、結語
通過以上兩方面的探究,我只是針對我自己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學習到的一些關于古詩詞歌曲方面的知識和認識,主要從古詩詞的發展起源和古詩詞歌曲的一些藝術特征以及我在演唱古詩詞歌曲時對歌詞咬字、氣息和情感表達方面的體會和感受。作為新一代歌者,我們必須詮釋這些古老的詩歌和歌曲,繼承,發揚和展示我們獨特的民族音樂文化。
[參考文獻]
[1] 李秀博.如何完美表達古詩詞歌曲[J].文教資料,2007,31.
[2] 張繼紅.我國古代詩歌教育傳統管窺[J].華章,2012,29.
[3] 高百寧.從姜白石歌曲看中國古代音樂的藝術特征[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