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安然 董旭


摘要:本文通過對《阿麗塔:戰斗天使》影片的分析,試圖解釋賽博朋克類型片電影中的情節驅動力的來源。電影中的諸多情節塑造的相當成功的背后,是人性欲望原罪與雙故事互相疊加產生的效果。
關鍵詞:賽博朋克 欲望量化 當代神話
2019年二月上映的《阿麗塔:戰斗天使》,這一科幻題材的賽博朋克影像,以超乎尋常的頂尖技術手段將觀眾們帶入到電影的視覺漩渦中。這部作品講述了未來世界中,人類家園經歷戰亂支離破碎,科技發展到人類可以任意使用機械當作身體。阿麗塔作為戰亂中失憶的幸存戰士被醫生救治后,恢復記憶要完成使命的故事。電影因其強的CG技術,讓觀眾無不進入凝視的狀態,形成了躲在幻視與表象背后的強烈視差。
一、欲望在電影中的量化
在《阿麗塔:戰斗天使中》中,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斯探討了,未來世界中人類與機器身體之間的對話。作為碳基生命,人類始終沒能逃脫人性中的欲望:世界大戰摧毀了大部分地球,僅存的大陸變成了魚龍混雜的廢鐵城,這里的所有人都想到漂浮在空中的撒冷城。在廢鐵城,人類所有的欲望原本的呈現了出來,這便是人類欲望的原罪體現。在康德欲望公式中:欲望=要求-需求,廢鐵城的人類幾乎都是難民,需求無非就是生存下去,當然,他們的要求也很簡單,就是恢復戰前往日的生活狀態。此時要求與需求之間便有了距離,用要求減需求后,得到的欲望并不容易量化,因此在情節發展導演安排了撒冷城這個漂浮在空中,人類最后一塊戰前就存在的圣地,而去往撒冷城便是欲望量化的具體體現。如圖一。
二、當代世俗神話
“機械復制時代”的電影藝術,與上古神話與農業文明、工業文明時期,人們口碑相傳的民間神話故事有相當大的區別。如果說,主流商業電影在現代工業文明或后工業文明時代,仍發揮著某種昔日神話與民間故事的社會功能,那么,產生它并接受它的社會已經發生了極其深刻的變化。[ 戴錦華,電影批評[M],2015第二版,80-81]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阿麗塔:戰斗天使》中有科幻片、動作片、災難片;我們說這樣的一部片子屬于好萊塢創造的一個新順序類型的:災難-科幻-動作-冒險。這種類型片與其他賽比朋克電影很相似,如銀翼殺手系列、黑客帝國三部曲、《頭號玩家》為代表。我們從這類新的神話中總結出來新的規律:當代“神話”與傳統神話之間的區別在于,當代“神話”通常擁有兩個故事,不是一個單純的故事,其中第一個故事通常是英雄主義般的,在災難中幸存的主角經過自我內心的斗爭重整旗鼓,與黑暗勢力或惡勢力搏斗,英雄歷盡千難萬險,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而第二個故事,更多的是在后工業文明的影響下,主人公自我的拯救與拯救世界。兩個故事互為因果,互相疊加。此類電影通常觀眾有雙重的震撼和安撫,其一是在社會層面上的神話故事,戰勝外在的勢力威脅,重新梳理社會秩序;第二實在個人層面上,一個在災難中重建世界觀的主角的個人成長,以及如何治愈創傷重獲新生。如圖二。
三、結論
《阿麗塔:戰斗天使》這部影片在人性欲望與當代“神話”的譜寫中,給予了觀眾多方面的觸動,這正是造成此類型片的強烈視差的關鍵因素,觀眾不在單純的看一個故事,而是在欲望的指示下觀看兩則故事:社會與個人的雙重發展,致使觀眾接受了個大量的信息,成功的塑造了整部影片。
參考文獻:
[1]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陳嘉映,王慶節譯,北京:三聯書店,2006
[2] Judith Halberstam and Ira Livingston Posthuman Bodies.,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5:10
[3]唐娜、哈拉維,類人猿、賽博格和女人:自然的 重塑 [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6
[4]何夢云,可見的賽博格《銀翼殺手》:“后人類身體” 的電影造型 [D],華東師范大學,2015 [5]戴錦華,電影批評(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6]吳瓊,雅克·拉康-閱讀你的癥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7]陳靜,賽博格:人與機器的隱喻[B],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第二屆中英馬克思主義美學雙邊論壇,2012.
[8]楊宸,神話式賽博格與人工智能的“破鏡”—95 版《攻殼機動隊》的兩種后人類“讀法”[J], 藝術評論,2017,(11):56-65
[9]孫紹誼.當代西方后人類主義思潮與電影[J],文藝研究,2011,(9):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