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蓮 陶琳
摘要:一定時期以來,文化生態觀的理念深入發展,文化生態觀的設計系統主要是基于城市、生態,在城市所具備的自然條件與建設條件下,以城市和諧社會、經濟穩步增長、環境持續發展為目標,科學的對城市的建設體系進行設計。本文主要對基于文化生態觀的設計系統與設計實踐進行研究,主要解決當前的人口、經濟、環境等方面的問題,保障城市的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文化生態觀;設計系統;設計實踐
一、基于文化生態觀的設計系統組成要素
1.文化生態觀背景下的空間環境
文化生態觀背景下的空間環境發展堅持保護自然、協調發展的原則,注重對自然環境及其演進過程的保護,對生物多樣性及其生物環境進行科學保護、科學開發,堅持區域生態系統的發展方向,對土地進行合理開發、有效運用,針對植被覆蓋率等相關的土地結構堅持“保護、利用、協調、發展”的原則,保障文化生態觀背景下的空間環境得到可持續發展。
2.文化生態觀背景下的社會發展
在文化生態觀背景下,國家的法律法規不斷得以完善,社會綜合管理效率不斷提高,形成了和諧的社會氛圍。同時,社會的保障體系與服務體系得以完善,各部門的綜合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我國社會人口結構得到優化,人們生理與心理健康發展,社會交通發展也更為便捷。
3.文化生態觀背景下的經濟發展
文化生態觀背景下的經濟發展區別于傳統的重增長、輕質量的發展模式,文化生態觀背景下的經濟發展更加注重資源再生與資源的綜合利用,更加追求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在文化生態觀的影響下,積極倡導乘坐生態化的交通方式,倡導生態旅游,在節能、節水、無污染的目標指引下充分研發太陽能技術、沼氣技術以及污水資源化技術,環保型的建材與建筑得以廣泛普及,形成高質量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基于文化生態觀的設計實踐形式
1.全方位做好文化生態觀的城市設計
建立文化生態觀的設計系統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全方位做好文化生態觀的城市設計,文化生態觀的城市設計重點對沿江、河湖、城市公園、城市廣場進行融合化設計,使其生態環境與城市文化、現代理念融為一體,提高文化生態觀背景下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應。在規劃設計中,要以生態示范產業園為依托,建設一批具有高科技、循環經濟特征的生態型工業體系,并努力發展文化、教育、醫療、物流、旅游等相關產業。
2.針對自然生態環境堅持提升與完善的發展原則
文化生態觀的設計系統必須基于對自然生態環境進行充分利用,堅持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原則。由于原有自然生態環境是人工生態無法比擬的,所以我們必須通過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最大限度地保護。只有充分的對自然生態環境進行保護與利用,才能真正建成文化生態觀的設計系統。
3.對城市交通進行科學性、長遠性規劃
城市交通作為城市的動脈,直接影響著城市發展的發展速度。當前,我國城市人口不斷增多、私家車數量激增,致使城市交通擁擠,并引發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建立文化生態觀的設計系統必須對城市交通進行科學性、長遠性規劃,堅持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大方向,落實公共交通優先的意識,在城市發展規劃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設立專項經費,切實保障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發展中的主要地位。與此同時,加強對新技術的研發,加大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投入,為文化生態觀的設計系統發展奠定基礎。
4.對城市產業進行科學、合理規劃
建立文化生態觀的設計系統必須對城市產業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加強對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產業的扶持力度,尊重生態環境的發展規律,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重點對城市的工業規模進行針對性改造,使城市規劃達到產業超前、技術優越、環境優美的狀態,為人們營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學習環境。
結語
通過上述研究可得,基于文化生態觀的設計系統與設計實踐是針對城市生態環境與建筑規劃進行全盤考量、綜合考慮的,不僅符合于城市發展趨勢,還滿足于現代居民生活的實際,基于文化生態觀的設計系統與設計實踐是在當前城市發展實際出發,在文化生態觀的背景下對城市進行建設規劃,實現對自然環境生態圈保護的最大化,保障城市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君,宋財儒.生態文明背景下中國古典園林的生態啟示[J].建筑設計管理,2019,36(02):83-86.
[2]趙佳鈺. 城市公園設計中的生態觀與文化觀的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17.
[3]森文. 基于文化生態觀的設計系統與設計實踐研究[D].湖南大學,2017.
[4]張紅梅. 傳統文化生態視野下的小學漢字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3.
[5]李艷華. 環境生態設計中的文化生態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
基金項目:
沈陽師范大學2018年大學生科研基金項目(項目名稱:基于文化生態觀的設計系統與設計實踐研究,項目編號:W(B)201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