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梅
摘 要:小學低年級說話寫話訓練教學尤其重要,寫好了可以為以后的中高年級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文針對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進行說話寫話訓練提出訓練的方法、策略,希望可以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起到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說話寫話;訓練方法
小學低年級說話寫話訓練教學尤其重要,寫好了對以后的中高年級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開展說話寫話訓練呢?本文主要結合自己多年語文教學經驗,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說話寫話三步走:說、寫、創
小學低年級說話寫話訓練,應該按照從說到寫,從述到作,從仿到創的順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一)從說到寫
發展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方面,二者有著不同的作用,但又密切聯系,互相影響。從語言發展的角度來看,口語是書面語的先行者和書面語的基礎。口語的發展可以促進書面語的發展。書面語言的發展又使口頭語言不斷精煉和豐富。所以,小學低年級說話寫話訓練必須從提高兒童的口頭表達能力開始,以說作為寫的先導。先要求學生把話說清楚,再要求把句子寫完整、把文章寫通順,從整個小學階段來說,一、二年級注重“說”訓練,但是說和寫不應該截然分開,而應當交叉訓練,也可以結合起來訓練。
(二)從述到作
“作”是要求學生自己去觀察生活,收集素材,確定中心,選擇材料,通過獨立思考來進行表述。所以,“作”是創造性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述”可以訓練學生熟練地掌握詞語,熟悉一般句、段的結構,學會用詞造句,安排材料,組織段落和掌握基本的記敘方法,便于教師由扶到放,為過渡到“作”打好基礎。在“述”的訓練中,教師要注意由簡到繁,一步步加強創造性的因素,對于思維積極、語言豐富、善于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學生,要給予鼓勵,不要束縛他們的思想,損傷他們的創造才能。
(三)從仿到創
學生可以根據范文的某種寫作風格進行模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模型文本進行文字訓練。從而,使學生從多方面熟悉和掌握范文的表達方式,較快地提高遣詞造句,敘事,描寫等作文基本功。在學生仿寫時,教師必須從作文實際內容出發,指導學生靈活地掌握寫作技巧,切記機械模仿,生搬硬套,否則會使學生的思想受到束縛,文章呆板單調。只要小學低年級學生說話寫話有了一定的基礎,就應該要求學生向創作過渡。課文中的“習作例文”,對學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生活范圍更加廣闊,寫作要求也更高,過分強調模仿,就會對學生的寫作思路起束縛作用。
二、消除心理障礙,激發說話熱情
農村孩子有說話怕羞、膽怯的特點。入學前,他們是不斷地聽取,記住大人說的話來學習說話。入學后一下子也難以改變這個最初的說話的方法。并且,他們最初的表達方式是很不完善的,懂的詞匯也不多,針對這種情況,學生一入學,就要進行入學教育和訓練,使學生盡快熟悉學校的環境,適應集體生活。同時,把班級辦成團結友愛的集體,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可敬,同學的可親,從而消除恐懼感。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說話訓練:開始,先讓學生各自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對不敢回答的學生,我并沒有罰他們,而是尊重他們的自尊心,說些鼓勵的話語;對于敢說而回答不正確的學生,我也沒有直接地批評他們,而是充分地肯定他們敢于在大眾面前說話的膽量。平時還有意識地多讓那些自尊心較強、特別膽小或特別害羞的學生來回答問題,抓住他們在回答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每一個閃光點,進行表揚和鼓勵,逐步改變他們膽怯的心理,從而培養他們敢說話的信心。
三、培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小學低年級說話寫話要有內容,就要留心周圍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也就是要觀察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一個人如果不注意觀察,在大腦皮層上留下的事物表象只能是個輪廓,甚至根本沒有印象,也就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到說話寫話時難免頭腦空空,沒有內容可說可寫。只有重視觀察,仔細的觀察可以對事物產生完整、具體和生動的印象。腦中的積累越多,說話寫話的材料越充實,“沒有內容可寫”難題就會逐步得到解決。
觀察生活是正確認識生活的前提。但光有觀察不行,因為說話寫話不是照相式的反應,而必須通過頭腦加工。這就是說,必須運用人對事物的分析能力,把單憑感官獲得的表面的、零碎的印象,經過思維一步步地發掘、充實和整理,才能認識它內在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把觀察到的一大堆材料,通過頭腦加工,確定中心,選擇材料,組織材料,說話寫話。
至于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養,低年級主要是在指導看圖說話與寫話中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的能力。圖畫是生活的具體形象的反映。看圖說話,寫話就是觀察和分析生活的一種訓練方法。從一年級開始看照片,從看照片到看連續的地圖,從看照片到說幾句話,再到說一個連貫的詞,逐漸過渡到將圖片內容編成故事來敘述。指導學生看圖說話,寫話時,要注意選圖、看圖、說圖和寫圖四個方面。
(一)選圖。無論教科書中的圖畫還是老師選擇的圖畫,都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力求畫面清晰、色彩鮮艷、故事強烈。一般來說,學生在一年級看到的圖片應該只有很少的字符和一個簡單的情節。 (二)看圖。要先引導學生全面觀察,大體了解圖的主要內容,然后引導學生仔細地觀察。觀察要有層次,如由遠及近、由上到下、由人到物等等。為了幫助學生觀察和思考可以提出一系列帶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弄清楚畫中的時間、人物、環境、情節等等。
(三)說圖。著重指導學生把看到的內容,有條理地說清楚。它必須開始和結束,它必須是有序的,它必須是完整的。重點突出。應該及時鼓勵有豐富想象力和母語的學生。
(四)寫圖。要在大多數學生都會說的基礎上再訓練寫圖。可先幫助學生編擬段落提綱,也可以提供一些詞語讓學生選用。
(作者單位:上林縣塘紅鄉龍祥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