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華南
摘要: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改革開放,這段時期國內紅色主題公園規劃建設受當時政治文化等因素影響,基本都以保留革命年代風貌為主,政治色彩明顯。1978年改革開放后,隨著思想領域的解放,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段時期紅色旅游得到快速發展,游覽紅色主題公園逐漸成為市民生活休閑方式之一。作為紅色旅游的重要載體,紅色革命主題公園的建設一直以來受到規劃師建筑師的關注,但由于規劃設計理念的落后,思路的單一和對場地地域文化的淺嘗輒止,使很多紅色文化主題公園的建設,缺乏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造成千園一目的現象。
關鍵詞:井岡山;紅色旅游;開發
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紅色旅游的熱情有所提高。結合中央提出的振興老區革命、發展鄉村旅游的政策,各地方政府積極發展紅色旅游,一大批紅色旅游景點走向人民群眾的視線,在形成形成規模性的紅色旅游產業的同時,也促進了這些偏遠的革命山區的經濟發展。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貢獻,正如中共中央政委李長春同志所指出:紅色旅游是弘揚了我國民族精神,加強了青年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工程。
1、紅色主題公園的特點
中國紅色主題公園建設有很長一段歷史,國務院政府下的旅游局等部門,每年都會有專項款用于給與延安、遵義、井岡山等革命地區,用于文物修繕保護。并要求地方政府落實保護文物,革命紅色資源的維護開發建設。與傳統公園和各種主題公園不同,紅色主題公園具有不同的特色。紅色主題公園往往以歷史革命遺物為設計藍本,游覽紅色主題公園本很就像在接受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在接受一次歷史文化課程。在情境中感受到歷史的凝重,很好的將教育和休閑游覽功能相結合。紅色主題公園用于愛國主義教育現在很普遍,而不僅僅是在家里。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把他列入兒童成長的一門課程,還有一些國家制定措施保證這樣的愛國主義課程的實施。比如德國等歐洲國家,會有游覽二戰紀念公園,通過參觀思悔,反思法西斯給人類帶來的沉痛災難,和平的來之不易。在中國比如延安、井岡山,學生會被組織參觀保育院、張思德雕像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紅色主題公園案例分析
2.1、井岡山市上位規劃分析
通過對井岡山市總體規劃解讀,依照國務院發布的支持贛南等原蘇區振興發展的意見,茅坪鄉的總體定位為紅色革命文化傳承區。將圍繞文化遺址保護、文物修復保護等結合區域社會、經濟建設開展工作。國務院下發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支持贛南和原中央蘇區發展紅色旅游業,投資資金對革命戰役遺址和歷史文物舊居舊址進行保護修繕。建設包括蘇區革命舊址,展覽廳、歷史博物館、陵園等,意見提出把蘇區紅色旅游納入區域全域旅游之中,將休閑觀光、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相結合。發揮其紅色教育功能,推動文化經濟發展。
2.2、區域紅色旅游點的分布
《2016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綱要》明確劃定區域重點培育10個“紅色景點”和16個紅色旅游區,助力紅色旅游快速發展。綱要提出了以江西瑞金為中心的,贛西南紅色革命旅游區。在全國紅色旅游發展綱要頒布后,江西省出臺了支持紅色旅游發展的十三五規劃,借助全域旅游、和鄉村旅游,提出建立生態紅色旅游區,江西省發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優先理念和紅色記憶革命搖籃的教育功能。江西省紅色旅游綱要,提出了以茅坪鄉為節點的多條旅游線路,比如南昌——井岡山——瑞金——茅坪線路。線路主題打造重走紅軍路,通過豐富的文化習俗活動,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具體包含了吃紅軍飯,穿紅軍草鞋,走紅軍鋼鐵索橋等等。以茅坪鄉為地理核心,120公里范圍內井岡山革命紅色旅游區,90公里范圍內的瑞金紅色旅游區,將實現優勢互補和客源共享。井岡山革命紅色旅游區,中國工農紅軍在這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開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這里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著名的遺址例如全國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和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舊址。
2.3、自然條件分析
延安市南北部氣溫和降水差異性明顯,市北部為干旱半干旱區,氣候干旱少雨,市南部雨水屬半濕潤區,相對降雨較多。四季分明,春季2到5月氣溫變化大,晝夜溫差變化較大,有霜凍、沙塵等惡劣天氣。降水集中在6到8月,多為短時雷雨降水,水量大且集中,偶爾伴有冰雹。9-11月進入秋季天氣變得涼爽,溫度較低,會有霧天早霜。綜合來講延安市年降雨量較少,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氣溫常年基本涼爽,年平均氣溫在10攝氏度左右。延安地區幅員遼闊,動植物資源豐富。大約有木本植物540余種,如梅花、茉莉花、桃花、野杜鵑、月季花、迎春花、臘梅、馬尾松、槐樹、野山楂、梧桐、榆樹、雪松等等。草本植物370余種,農作物360余種,飼養畜禽28種,野生動物106種,其中有著名的華北豹品種,動物種類繁多,數不勝數。水域還有鰱魚、鯽魚、草魚、黑魚等等。陜北地區同樣是重要鳥類棲息和遷徙地,家畜類動物有牛、野雞、陜北山羊。野生中藥材300多種。
結束語
文章從紅色旅游發展講起,引出紅色旅游的重要載體—紅色文化主題公園。通過對景觀、紀念性景觀、公園以及主題公園和紅色文化的概念梳理。得到了紅色主題公園的基本概念,然后文章對一般類公園和紅色主題公園進行對比,總結歸納出了兩類公園的異同點性,掌握紅色主題景觀的特點。同時將民俗文化、地域文化通過現代景觀設計手法,通過雕塑景觀、小品景觀體現出來。同時紅色主題公園景觀設計應該將歷史的傳統的背景、當代社會發展狀態、當代人文精神、進行合理重構和銜接。將各類文化符號通過當代設計手法貫穿于設計當中。
參考文獻:
[1] 杜麗,王寧,吳承照.景區旅游規劃線路聯動效應空間格局研究——以井岡山風景名勝區為例[J].住宅科技,2019,39(06):34-39.
[2] 黃斌.井岡山市打好產業扶貧組合拳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J].老區建設,2019(11):63-65.
[3] 汪瓊.井岡山神山村的美麗蝶變[J].老區建設,2019(0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