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遠
摘要:魏碑書體在我國書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就如同寶庫中的一顆明珠,而《張黑女墓志》則是其代表作中最特別的一個,它產生于南北朝文化融合的時期,并受到中原文化的熏染,才使它的楷書技法逐漸走向成熟,改變了原有的自由氣息,變得規范起來,從而具備了一種正規的文化意識。宗碑的人臨寫《張黑女墓志》,主要是取其法,終生去追求該貼的氣息,融合到自己的風格當中。宗帖的人也多習此帖,從中吸取營養,完善自我。
關鍵詞:張黑女? 藝術特點? 創作感悟
一、《張黑女墓志》的簡介
《張黑女墓志》的全稱是《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志》。張玄,字黑女,南陽白水人,因清代康熙年間為避皇帝玄燁名諱,故稱《張黑女墓志》。此碑刻于北魏普泰元年,該碑文記錄的是其生前的功德,有二十行,每行二十字,共三百六十七字。如今收藏于上海博物館,由于不知道原石出土的地方和時間,又少見成品,存世的只有剪裱孤本,所以在書史上撲朔迷離,彌足珍貴,古人今人傾倒在此碑上的不勝枚舉。
二、《張黑女墓志》書法藝術特點
《張黑女墓志》是北魏墓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它廣泛吸收各個書體的長處,融入到自己的書風當中,使其筆法結體都非常的完美,既有碑書古樸的神韻,又有唐楷的法度,書法峻利疏朗,秀潤蘊藉,藝術特色率真平淡,外柔內秀,不激不厲,大致可概括為簡潔、平淡、圓潤和含蓄。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的加深對《張黑女墓志》的書法藝術特點的認識和把握,下面就從臨習和欣賞的角度出發,根據我個人的理解來分析一下其用筆和結構特點:
(一)用筆特點
1、中側并用,方圓兼施
《張黑女墓志》的筆法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用筆,另一個則是方圓。用筆指的是中鋒和側鋒,其中多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中鋒圓渾,側鋒險峻。像長橫、長豎、長撇、長捺及各種點畫采用的是中鋒行筆,而側鋒則多用于短撇、橫勾和方折當中;至于方圓,顧名思義,就是方筆和圓筆,《張黑女墓志》除撇、捺挑起的部分多用方筆,點、折方圓兼用外,其余的筆畫大多用的都是圓筆,方筆和圓筆的完美結合,才使《張黑女墓志》剛柔相濟,同時具備了既駿利又圓渾、既雄悍又清麗的藝術特色。
2、橫平豎直,不僵不滯
統觀南北朝的楷書,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橫平豎直的。例如《鄭文公碑》,其結體雖正,但橫豎多波動;《張猛龍碑》則取縱勢,橫畫向上傾斜,整篇的字左傾右仰,給人以活潑飛動的感覺。而《張黑女墓志》結體取的是隸法,所以橫平豎直,但它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平而不呆板,值而不僵死。小小的橫畫就能看出功夫所在,以其質的變化來求骨力、古樸和氣韻。
3、用筆精到,形神兼備
《張黑女墓志》雖說是被何紹基發掘和推崇的,但也是由于自身精到的書法,才受到書界的重視。從碑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字筆畫雖顯得精巧別致,卻又不缺變化。如豎鉤,出鋒非常的短小,雖然精巧,但卻含蓄有力;豎彎鉤則不方不圓、剛柔相濟;戈鉤阿娜多姿、生動飄逸。可以說,此碑在長短、粗細、輕重、奇正、剛柔、虛實、含露、順逆諸多方面都處理的恰到好處,筆筆精到。荀卿曰:“形具而神生”,正是通過準確的把握這種運氣、結體、節奏等方面的技巧,對每一筆、每一個字的形質進行精心構造,才使其書法達到了形扁勢沉、剛筆出柔、貌拙實巧、遒厚精古的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二)、結構特點
1、布局疏朗,自然飄逸
《張黑女墓志》在布局中既有橫勢的姿態,又有縱勢的姿態,尤其是左右結構的字,中間空白很大,形散而神不散,疏朗交錯、體態多變,增強了參差錯落的感覺。《張黑女墓志》呈現的結體章法的變化非常的自然,端莊而不死板,生動靈活,嬌而不媚。如此疏朗的布局,把其質樸、天真、飄逸的感覺展現的淋漓盡致。
2、開張洞達,寬綽雍容
“大字難于結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而有余 ”,《張黑女墓志》雖然字很小,但字的布白疏密有致,雍容大方。橫向筆畫緊密但不擁擠,豎向筆畫疏朗但不缺乏呼應,撇畫大膽的向左伸展,捺畫變斜成平,向右舒展,點畫流暢連貫似行書筆意,戈勾綿里藏針,婀娜右舒,可稱為寬綽有余的典范之作。
3、化入篆分,無重不妙
《張黑女墓志》雖已是比較成熟的楷書體,但其在用筆與結體上仍存有篆隸遺意。先說用筆,如果認真觀察,細致到每一個字上,我們不難看出,在一些字的橫畫起筆、收筆處仍帶有隸書的蠶頭燕尾之狀,一些字的撇、捺、豎鉤、彎鉤的寫法仍是隸法。字的橫折處有方有圓,有的橫折處直接頓筆成方;有的橫折處使用篆書寫法,轉而成圓;還有的橫折處轉頓結合,先頓后轉,亦方亦圓。接下來,我們再說說結體,《張黑女墓志》的大部分字的結體雖以方正為主,有的甚至為長方形,但仍有許多字在結體上成扁方狀,就像隸書一樣左右開張,橫向取勢,天真自然。正是由于《張黑女墓志》化篆分入楷,因此在風格才呈現出遒厚古樸,質拙之氣,用筆結體與法度森嚴的唐人楷書相比,顯得優雅閑適,所以,我們在臨習時要格外注意不要寫的像唐楷那樣規整嚴謹,一定要把該碑的神韻風骨展現出來。
三、創作心得
針對此碑我個人進行了長期的臨摹和創作研究,創作期間反復進行各類嘗試,有寫大字,也有寫小字,各種形式、紙張的不斷更改,創作內容也在不斷地篩選替換。就自身出發,對《張黑女墓志》創作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1、該貼以小字為美。不管是臨習還是創作,都要尊重原帖。在筆法上要做到精到,不急不躁。在結體上一定要把其正斜、縱橫、動靜、險穩等各個姿態完美展現。可以試著夸張字的某一特征,如加粗筆畫或減細筆畫,可以達到不同的創作效果。運筆上不能太快,要筆筆送到,講究沉著痛快。
2、用筆結體要追求變化。相同的筆畫一定要在起筆或收筆處加以變化,避免出現雷同。在處理字的形態方面,不要過于追求均勻,要收放自如,特別是以橫式為主的字,要注意其縱勢造型,避免將其寫的過于平正死板,要把其飄逸靈活的姿態體現出來。
3、風格要把握得體。不管是在臨習上還是創作上,其章法布局一定要體現《張黑女墓志》的活潑、輕巧、秀麗,靈動,避免出現密集,沉重的效果。這就要求在書寫的過程中要有提按變化,行距大于字距,內緊外拓,與隸書的章法有異曲同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