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福華
摘 要:人們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這不僅包含了人們對教師職業(yè)的崇敬評價,也賦予了教師更為重要的職責。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愛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更是熱愛祖國、熱愛教育事業(yè)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履行《教師法》的基本要求。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啟發(fā)了我,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條基本原則——以愛攻其心,用愛轉化后進生。
關鍵詞:師愛;后進生;靈丹妙藥
一、一視同仁,尊重后進生
一般來講,教師對于成績好、勤奮上進的學生是容易“施愛”的。但是學生的情況是千差萬別的,他們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興趣愛好,因此在教師面前同學們的表現(xiàn)也不同,外向的熱情活潑易接近老師,內向的沉默寡語對老師敬而遠之。做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就應當努力對班級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呵護,在和諧、團結、友愛、奮進的班級良好學習氛圍里接受班主任的仁愛教育,體會做人的平等。
美國教育家艾瑪遜指出:“教育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多年的教育實踐證實了這句名言的效應。一般來說,后進生常常因為厭學、不守紀律等而使成績下降。而他們也因此而感到自卑沒有自信。轉化后進生就得轉化他們的思想、行為,這需要一定的過程。教師,不但要做大量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而且要像醫(yī)生護理傷病員那樣護理才行。比如學生不肯執(zhí)行老師的決定,如果老師堅持要學生執(zhí)行,往往會造成僵局。如遇學生厭學、不守紀律,教師應根據該生的思想情緒和個性特點,耐心等待教育時機,見機行事,絕不能急以求成。只有師生之間拉近了距離,教育才會生效。如我班學生張某,上課時總是沒精打采,經常不完成作業(yè),科任教師對他進行教育,他不但不領情,還頂撞老師說:“關你什么事”。因此學習成績不斷下降。為此,我?guī)状螌ζ浼以L,得知他家境比較困難,且父親長期臥床不起,一家的開銷只有靠母親在外打工支撐。當我找他談心時,他滿不在乎地說“考上重點也沒用,家里沒錢送。”因此使其失去了學習的信心。我知道實情后,沒有怪他,而是在生活上更關心他,他沒有飯錢時就幫他沖卡,生病時就送他進醫(yī)院……一天,我買了幾本中考資料給他,勉勵他今后好好學習。此后,只要他有點進步,我就給予適當?shù)谋頁P。后來,他終于鼓起了學習的勇氣,那年中考,他考上了靈山二中。一次我與他談心時,他說:“老師,沒有你的關愛,我的學習成績是不會提高的,我現(xiàn)在也不可能考上理想的高中。”
二、無私奉獻,關心后進生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無限的師愛,可以開啟每個學生的心靈。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們應該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灑向每個學生,把關愛傾注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和學生產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讓一切學生的心靈都感受到師愛的溫暖,用無限的師愛,開啟每個學生的心靈。陶行知先生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在課堂上應是“導師”;平時,應是摯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使我懂得,和同齡人相比,后進生在人格上存在明顯差異: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與現(xiàn)實,人際關系不和諧,缺乏自尊和自信,情緒多變并且難以自制,意志薄弱,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積極的心態(tài)等。要想轉變他們,就應在生活上和學習上關愛他們。如我班學生小李,早在七年級時就被一些老師認為是“瞧不起的學生”。到了八年級,我當班主任時,有些老師提醒我:小李這學生是沒有“克星”的。沒錯,他果真不好惹,思想、行為、學習情況一團糟。我找到他的母親,他母親總是搖頭,說他是不可救藥的。我想,做母親的怎能這樣看待孩子呢?
一天下午放學后,我突然聽到教室里有哭聲,便匆匆走進教室,發(fā)現(xiàn)小李在哭。身上還有傷,我一邊給他包扎傷口,一邊詢問他的哭因。原來,他幾個星期前借了一個同伴的20元,要他明天還,如果明天不還,就要動武。當時,我給他20元,并告訴他不用還,今后好好學習就是了。此時,我發(fā)現(xiàn)他的一雙淚眼一直望著我。我又說,趁早把錢還給人家吧。他沒有辜負我的一片好心。他經過近一個學期的努力,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成了一位人見人愛的好學生。
三、把握分寸,教育后進生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教育過程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心理相互印照的過程。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事實表明,教師要在后進生身上找出優(yōu)點確實有點難。當教師的應如何面對呢?應站在教書育人的高度去觀察后進生。學生不守紀律,或者做錯了事,教師發(fā)怒,粗暴對待,實在是無能的具體表現(xiàn)。而應該細心觀察,善于捕捉和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適度的表揚。表揚宜當眾進行,要實事求是,情真意切。這樣,后進生會品嘗到成功和喜悅,同時會增強自信心和上進心。法國教育家盧梭曾經說過:“贊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為了達到最好效果,教師還要為其在學生中樹立新的形象。要利用班會、團會……等活動,對后進生的進步給予肯定,也可以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使他們感受到榮譽感,從而樹立努力學習的決心。我記得去年我班有一位調皮搗蛋的小商,學習、紀律很差,但他很愛班集體。我發(fā)現(xiàn)后,經常讓他替班里做事,并及時對他的工作給予肯定和表揚。第二學期競選班干,同學們都選他當生活委員。從那以后,他從不違反紀律,學習也很用功,中考考上了新洲中學。
從這件事后,我更關注后進生了,只要他們有一點兒進步,我都會及時表揚。
要知道,教師經常與學生接觸,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簡單的動作,都會在學生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把握分寸,轉化后進生。
四、家校配合,共同督促
對于后進生單獨依靠學校和教師是不夠的。有部分家長自身就對孩子失去信心,認為他們不會再提高,能夠上完中學就不錯。這種思想對后進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成為后進生轉化的思想障礙。因此,學校應多與家長聯(lián)系,要求家長配合,首先恢復他們的信心。
對于后進生來說,要想進步自然要付出的更多。在校期間由老師督促,回家之后也要做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這些的督促與完成就要靠家長的支持了。只有學校與家長能夠配合起來,共同的努力,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就不難進行了。
多年的教育實踐證明:師愛,是轉化后進生的靈丹妙藥。后進生受到教師尊重、關心、教育后,會樹立信心,學習成績會逐步提高。這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周勇.論德育教育的敘事方式[J],《思想、理論、教育》,2004年1。
[2]曹長德著:《當代班級管理引論》,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版。
[3]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作者單位: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三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