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楊淑怡 張治祥
摘要:目的:觀察養心顆粒治療女性更年期心臟神經官能癥的臨床療效,并探討其作用機制。方法:將84位更年期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進行隨機分組。治療組用養心顆粒治療,對照組用谷維素進行治療。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治療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結論:養心顆粒與谷維素對治療更年期心臟神經官能癥均有臨床意義,但養心顆粒療效更顯著。
關鍵詞:養心顆粒;更年期;心臟神經官能癥
心臟神經官能癥(cardiac neurosis,CN)主要是由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失調引發的,以心血管疾病為主要癥狀,同時合并其他神經官能癥表現的綜合征。女性進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減退,激素水平下降,進而影響到其他的生理功能,導致神經功能失調,因此心臟神經官能癥常常出現于更年期女性[1]。經實踐證實,中醫在治CN上取得的療效甚是顯著。現筆者采用養心顆粒治療CN,結果表明其臨床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收集到病例84例,對象來源于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我院心內科門診、住院部確診為CN的更年期女性患者。隨機分組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兩組人員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可以進行比較。
1.2入選標準 診斷為CN的更年期婦女:以《實用內科學》[2]CN診斷標準為依據:患者具有心慌、氣短、胸悶等明顯的心血管疾病相關癥狀。同時還有頭暈、焦慮、失眠等典型的心臟神經官能癥表現。經檢查(肌鈣蛋白、心肌酶、動態心電圖、TSH、心臟多普勒超聲等)排除甲狀腺功能亢進、冠心病、心肌炎、風濕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心臟器質性病變。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口服谷維素25mg,每日三次。治療組給予養心顆粒(組成有:黃芪30g、生地30g、黨參15g、麥冬15g、當歸15g、川芎15g、桑寄生15g、酸棗仁15g、丹皮10g、生牡蠣30g、黃連6g),由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制劑研究中心制作成免煎顆粒,每袋10g,每次1袋,每天2次,開水沖泡后溫服。兩組療程為8周。
3 觀察指標
依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中“心悸”的病證特點,結合CN的臨床特征,總結出以下九個典型癥狀:心悸、氣短、失眠、胸悶、胸痛、潮熱、疲乏、頭暈、情緒抑郁。按照重、中、輕、無的順序依次記分為6、4、2、0分進行積分,分別計算治療前后的癥狀總分累計情況。
4 療效評價過程
療效評價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制定。臨床痊愈:患者所有癥狀完全或基本消失,癥狀評分下降≧95%,心電圖恢復正常;顯效:所有癥狀改善明顯,癥狀評分下降≧70%,心電圖有所改善;有效:所有癥狀稍有好轉,癥狀評分下降≧30%;無效:所欲癥狀未見明顯改善,甚至出現惡化,治療后癥狀評分下降<30%。
4.1統計學方法:數據分析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2結果:對照組和治療組治療更年期CN均有滿意療效,但是在治愈率方面治療組高于對照組,且總有效率更高(見表1)。
5 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心血管系統主要受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共同作用[4]。絕經期前后的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分泌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最終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心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就是其表現之一[5];研究表明,精神壓力和心理異常也是心臟神經官能癥的重要原因之一[6],女性在更年期時承擔著超重的社會壓力、艱巨的家庭負擔、頻發的負性生活事件(如職業變更、親人亡故等),使得更年期婦女更容易焦慮、抑郁[7]。當外環境(如社會環境、生活及工作壓力等)或內環境(如心理壓力、情緒波動等)出現變化時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衡,這些都會導致CN的發生。
雖然在中醫中沒有更年期CN這個病名,但根據CN的臨床表現可將其你歸類到“胸痹”、“郁證”、“心悸”等中醫病癥中。女性在更年期時臟腑功能大幅度衰退,年老體衰,脾胃功能減弱致氣血不足,精血虧虛致肝腎虧損、陰陽失衡,而氣血陰陽虧虛可致心失所養,從而出現以心悸為主癥,并伴有如頭暈、失眠、潮熱、煩躁等一系列兼證的病癥。筆者采用養心顆粒治療更年期CN,結果表明養心顆粒能顯著地改善其臨床癥狀。方中黃芪、生地為君藥,二者配伍,既不過于寒也不過于熱,在補益心腎、益氣養陰以治其“本”的同時還兼顧化瘀清熱以治其“標”。黨參、川芎、當歸、麥冬、桑寄生為臣藥,其中黨參助黃芪益氣,當歸、川芎、麥冬助生地滋陰、補血、活血,桑寄生配伍生地,補益心腎。酸棗仁、生牡蠣、丹皮、黃連為佐藥,有化瘀清熱、養心安神之功。因此,養心顆粒具有滋腎陰、清心火、安心神,補血活血的功效。全方配伍嚴謹,標本兼顧,整體調理患者心腎虧損、氣陰兩虛的狀態,使人體恢復陰陽平衡,從而“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參考文獻:
[1]葛均波、徐永健 內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2]陳灝珠 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495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30-31
[4]葉任高,陸再英 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6
[5]蘇雪梅,董笑平 雌激素水平對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0,15(6):317-373
[6]Omori I M,Watanabe Norio,Nakagawa,et al.Fluvoxamine Versus other anti-depressive agents for depression[J].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0,17(3):6114.
[7]鄭瑀,許琳潔,更年期抑郁婦女心理特征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16,22(16):3199-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