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文丹
摘要:目的:研討護理管理在腔鏡器械清洗與消毒滅菌過程中的應用與效果。方法:搜集我院消毒供應室加強護理管理前(2017年6月-2017年12月)、管理后(2018年1月-2018年6月)的腔鏡器械清洗與消毒滅菌資料,并從清洗與消毒滅菌合格率、包裝合格率等方面評估護理管理效果。結果:與管理前對比,管理后腔鏡器械的清洗與消毒滅菌合格率提高至94.5%,包裝合格率提高至98.0%,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強化消毒供應室的護理管理工作,能夠提高腔鏡器械的清洗與消毒滅菌合格率,減少包裝不合格的情況,值得推薦。
關鍵詞:護理管理;腔鏡器械;清洗;消毒滅菌
腔鏡器械的清洗與消毒滅菌工作統一由消毒供應室負責,若消毒供應室的護理管理工作不到位,腔鏡器械未得到妥善的清洗與消毒滅菌,極易增加院內感染的幾率,使患者的身體康復受到不利的影響[1]。為避免該類情況的發生,2018年1月,我院消毒供應室開始采取積極措施強化對腔鏡器械的管理,效果較滿意。現作如下表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消毒供應室2017年6月-2017年12月使用的腔鏡器械中抽選200件,其中宮腔鏡有52件,腹腔鏡有116件,膽道鏡有3 2件;另抽選2018年1月-2018年6月使用的200件腔鏡器械作為實驗內容,其中宮腔鏡、腹腔鏡與膽道鏡各有54件、115件和31件。
1.2 方法
2017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消毒供應室按常規標準對腔鏡器械的清洗、消毒與滅菌等工作進行管理。2018年1月開始強化護理管理,具體如下:①強化人員綜合素養。在工作人員中開展定期專業培訓工作,為其提供手術室跟臺學習的機會,以加強人員對各種腔鏡器械的使用特點、操作流程的了解,從而更好地清洗處理器械。②合理設計相關流程。腔鏡器械在使用后,由手術室人員給予預處理,消毒供應室人員在交接時,需嚴格檢查、確認腔鏡器械的使用情況,再根據規范流程執行清洗、消毒與滅菌等工作。同時在消毒供應室推行彈性排班,根據手術時間合理安排人員,以確保腔鏡器械的回收與清洗到位。③合理制定清洗流程。由經驗豐富的人員負責腔鏡器械的拆卸,在配備有防漏網的水池中進行清洗;采用軟毛刷清潔器械管腔與彎曲處的污漬,完成后仔細擦干并置于密封籃筐(內含1:250酶溶液)中浸泡,片刻后去除鏡頭部分,剩下部分通過超聲清洗機清洗;將腔鏡器械分別置于清水、軟水中清潔,不易清洗部位使用水槍進行沖洗;再將器械置于75℃烘干機內烘干,管腔內殘留水分由氣槍吹干,鏡頭由軟布擦干,使用75%酒精擦拭器械的電線、電纜等。④合理制定包裝流程。包裝前,嚴格檢查腔鏡器械是否合格,確認器械合格且完整后組裝,再將其妥善固定于專用器械盒內,貼上標識打包,外附文字說明[2]。⑤合理制定滅菌流程。通過低溫等離子法、高壓法對相應腔鏡器械進行滅菌,確認器械的滅菌參數,并給予生物監測與化學監測,完成上述操作后再詳細登記器械信息,向各科室提供器械使用。
1.3 評估項目
此次實驗主要記錄護理管理前后腔鏡器械的包裝合格率、清洗與消毒滅菌合格率。
1.4 統計數據分析
實驗數據使用SPSS17.0軟件分析,經卡方和t檢驗,由率(%)和(均數±標準差)的方式描述,P<0.05,說明實驗數據間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與管理前對比,管理后腔鏡器械的清洗與消毒滅菌合格率提高至94.5%,包裝合格率提高至98.0%,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腔鏡器械在醫院臨床上有較高的使用頻率,消毒供應室是負責該類器械清潔的主要場所,若腔鏡器械的清潔與消毒不夠徹底,往往會加大術后感染的風險,使患者預后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重視加強對腔鏡器械的清洗與消毒滅菌工作,對于預防上述情況的發生至關重要。
2018年1月,我院消毒供應室開始著手制定一系列護理管理措施展開管理,包括強化人員綜合素養、合理設計相關流程,以及合理制定清洗、包裝及滅菌流程等內容,以加強工作人員對腔鏡器械處理流程的把握,嚴格執行各項清潔與消毒工作。實驗結果顯示,腔鏡器械在強化護理管理后的清洗與消毒滅菌合格率提高至94.5%,并且包裝合格率管理前僅為93.5%,管理后也有明顯提升,達到98.0%;與李春芳等[3]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強化消毒供應室的護理管理工作,能夠提高腔鏡器械的清洗與消毒滅菌合格率,減少包裝不合格的情況,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陳寧寧. 腔鏡器械清洗消毒滅菌的相關護理管理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14(10):249-250.
[2]潘小榮. 腔鏡器械清洗消毒滅菌的相關護理管理的應用價值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5(66):179-180.
[3]李春芳,潘曉婷. 腔鏡器械清洗消毒滅菌的相關護理管理應用效果[J]. 醫學信息,2016,29(2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