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宇濤
【摘 ?要】 近年來,乘創強東風,各農村學校教學設備日臻完善,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領域已逐步滲透,從而使數學教學產生了重大的變化,改變著數學教學的方式和方法,轉變著人們的數學教學觀念,雖然數學教學的本質不會因多媒體的使用而改變,但多媒體輔助教學,對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變產生了重大影響。
【關鍵詞】 農村數學 ?多媒體 ?信息技術
一、多媒體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新穎的事物都感興趣,學生只有對要學習的材料有了濃厚興趣,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才能更大的提高。而傳統授課方法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激發不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若我們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到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把文本、圖形、音頻等多種媒體集于一身,通過聲、光、色、動畫等技術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進而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收到了前所沒有的效果。
二、多媒體滲透到教學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啟發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空間圖形的感知能力。
空間與圖形在數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本學期中,進一步豐富對空間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學習平移、旋轉,對稱的基本性質,欣賞并體驗圖形變換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習運用坐標系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發展空間觀念。在新課改下,在農村教學中若按傳統的教法,又缺乏實體模型,大多數學生很難理解。特別是圖形的旋轉,對于空間圖形的變化,最關鍵是呈現變化的過程,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為教學提供強大的情境,展示知識發生的過程,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多媒體課件采用動態圖像演示,讓靜態知識動態化,讓抽象知識具體化,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特征。例如我在上“用正多邊形鋪地板”時,利用圖形動態的飛出,用各種涂上顏色的圖片來鋪設地板的游戲,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去掌握正多邊形能夠鋪滿地板的方法。又如我在上“圖形的平移、旋轉、對稱”時,采用動畫效果,讓圖形沿著點和線的各種變化演示給學生看,特別在示范“變化中的魚”這一課時,利用動感課件,把“魚”是如何變大縮小的過程演示給學生看,他們在感受整個變換過程中,掌握其性質,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多媒體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利于體現數學價值和數學史料的重要作用。
數學知識除了讓學生體會到實際作用外,還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美,領悟到數學中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利用多媒體結合具體的知識介紹一些相關數學史實,讓這些材料充實教學內容,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發展過程的了解,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如我在上八年級“金黃分割”時,出示了美神維納斯和金字塔的圖像,指出其美的原因,還圖示介紹了泰勒斯利用陽光投射的方法測量金字塔高度的史實,接著演示了如何作線段的黃金分割點和黃金矩形,使學生熱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他們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感受幾何的演繹體系對數學發展和人類文明的價值。讓他們對數學依依不舍,忘返于數學王國之中。
四、多媒體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利于體現教學新理念,創新教學方法。
新課改理念,反映了教育心理學和教學理論研究前沿的成果,尤其是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
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充分發揮信息技術,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結合教材這個載體引導學生進行操作、探究、猜測和思考,有利于學生互相探究交流,發現規律。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多媒體信息技術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不能提供生動、豐富的真實情景,因而將使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意義構建產生一定困難。教師能否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參與問題的發現和解決的過程,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但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等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為教學提供了逼真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去聯想并獲得知識,同時學生也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知識去順應和同化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達到學生積極配合老師,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情境交融,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如我在上“豐富的圖形空間”時,利用動畫課件,用“平面截正方體”給學生演示了結論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傳統教法達不到的效果。
五、吃透教材、明確目標、精心設計、注重實效。
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多、技巧性也很強。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重點,教學目標,選準突破口,選擇媒體和運用媒體的最佳時機,精心設計,注重實效。例:在講授“對應”這一節時,首先由計算機顯示兩種已知的重要對應: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之間的對應;坐標平面內的點和有序實數之間的對應。這樣,既舉例說明了“對應”這個詞的涵義,又不至于使學生感到突然,讓學生明確“對應”討論的是兩個集合的元素與元素之間的關系。接著,舉幾種不同對應作為具體實例,用計算機把兩個集合間元素與元素的對應關系形象、生動、具體地顯示出來。再引導學生分析各個對應的異同點,歸納總結共同特性,使學生的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加深學生對單值對應及一一對應概念的理解。從這個課例看到:由于計算機能迅速地將兩個集合的元素與元素間的對應關系形象地顯示出來,學生從大量的、生動的、直觀的圖象中得到豐富的感性材料,為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正確的歸納、分析、推理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省去了教師畫圖、擦黑板等操作,節約了時間,利用多媒體舉更多的實例,滲透了各學科知識間的聯系及科技知識。此外,由于計算機可以不斷出現新的情景,學生有新鮮感,有不斷需要思考解決的新問題,使思維常處于積極狀態,顯得特別靈活,往往能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總之,在農村教學中將多媒體信息技術滲透到數學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動畫模擬,分層演示,模擬實驗,影視演播,練習設計,促使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從而推動數學教學在農村教育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儒德.信息技術與教育相整合的進程[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7,9(3).
[2] 葉堯城,向鶴梅.數學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