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秋實 張玉錕
摘 要:隨著我國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后張法預應力施工技術已經取得了廣泛的應用。只有進行不斷的探究,進行不斷的總結,才能夠促使該技術發揮最大化的效用。本文進一步分析了房屋建筑結構構件后張法施工技術,以供同仁參考借鑒。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構件;后張法預應力;施工技術
1 后張法預應力的工藝原理及優勢
在施工過程中,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不需要提前預留以下幾道工序: 孔道,灌漿以及芽筋等,而是提前將預先裝好的無粘結鋼筋準備好,將其同非預應力鋼筋一起根據相關的設計來進行鋪放,在鋪放完成之后,再澆筑混凝土。當混凝土的強度達到了規定標準時,再利用無粘結筋的一些特性,充分借助兩端錨具,來進行張拉錨固,以便取得對結構產生預應力的這一效果。
后張法相對于先張法獨到的優勢使其應用于很多領域中,對于技術難點較多的工程,如橋梁工程、市政工程、給排水工程、地下結構工程等土建工程的預應力構件是施工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后張法預應力施工技術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其技術與混凝土結構的預應力設計值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對于施工環境較為惡劣的地區,應當對后張法預應力構件是施工過程進行嚴格的質量監控,保證在施工過程中其材料性能、結構性能、結構強度都達到了設計要求,能夠充分體現出預應力構件是優勢。
2 房屋建筑結構構件后張法施工技術
2.1 后張法預應力施工順序
后張法預應力構件生產的主要步驟為:支梁底模-扎梁鋼筋-焊接定點-支架波紋管-預留排氣孔-安裝配件-安裝力筋-灌注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的養護-張拉預應力筋-孔道灌漿-切塊-錨具封閉。按照其相應的施工順序施工使得工程建設的效益最大化,質量更加有保證。
2.2 建筑結構中鋼絞線下料的步驟與分析
在我國傳統建筑結構中的大跨度梁的施工所使用的鋼筋束相對較長,所以必須要在施工場地對預應力筋進行加工;把鋼筋束運送到現場之后,工作人員應該先將預應力鋼筋束打開,然后進行冷拉、編束、下料等工序。開盤后先進性冷拉,為了降低鋼絞線下料的過程中預應力的損失;因此,預拉值所采用鋼絞線抗拉強度至少應為85%。預拉速度應當平穩緩慢,當設計達到要求之后,需要先保持5min~10min,然后放松,下料之前需把鋼絞線兩側切口,然后使用細鐵絲筋進行綁扎,防止它在運送過程中松散脫落,制作它是為了使得接下來的工作更加便捷,降低工作量。
2.3 建筑結構混凝土構件并預留孔道方法與作用
實際施工中,預應力使用的管道主要有以下三種:波紋管、鋼管和橡膠管,對于后張方法,通常會采用預埋波紋管的方式。預應力施工建設中使用的波紋管得材料實際是鍍鋅金屬管,也可以依照施工方的要求對其進行加工,制成折線或者曲線等各類不同的孔道。按照管道設計曲線確定每個管道的相關數據,然后按照要求將管道綁扎在定位的網片上面,并將鋼筋卡子焊接在上,箍筋下面墊好墊塊,每個卡子之間的距離應小于等于600mm,波紋管連接接頭應該使用型號較大的波紋管,搭接長度需要大于200mm;波紋管在安裝時,需要盡可能避免反復的彎曲,以防管壁裂開,同時鋼筋焊接時應控制和波紋管的距離;安裝完后,必須對波紋管外側進行檢測,確保無裂紋損傷。
2.4 張拉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施工中,張拉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工序,在施工中要有專業的監理人員對施工程序進行監理,并且做好施工記錄,這樣對施工質量才能起到保障。在張拉施工前,監理工程師要提高詳細的說明、圖紙、張拉應力筋以及延伸量的靜力計算,然后進行審核,在審核合格以后才能進行施工。施工方要選擇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對施工進行指導,所有的操作人員都要有專業資質,張拉設備也要進行校驗,預應力筋的張拉順序也要符合設計的要求,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張拉的質量。在施工設計中如果沒有對張拉進行具體的要求,也可以采取分批、分階段的方式進行施工。混凝土的強度要達到設計的要求,這樣才能保證施工質量,在圖紙中沒有具體要求時,混凝土的強度不能低于設計等級的75%。在張拉完成以后,要對延伸量和預計延伸量進行對比,對出現偏差的情況要對原因進行查明,然后進行重新的張拉。在錨固完成,檢驗合格以后要對多余的預應力筋進行切割,并且用混凝土對端進行保護。
2.5 混凝土澆筑、養護及拆模、模板支設的分析
當鋼筋綁定完成之后,首先應該進行工程驗收,若檢驗符合相應地規范后可以按照模板安裝,模板完成安裝后,需要首先進行驗收,若驗收合格,可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工作。當梁的高度較寬時,必須要做好分層分段澆筑的工作,在澆筑過程當中,不可中斷,需要連續進行;下料厚度每層必須控制在50mm 左右;可以使用附著式的振動機振搗,然后利用抽入式進行配合振搗,一定要將混凝土振搗嚴實,混凝土的澆筑必須安排專門人員進行值班,做好事實混凝土澆筑質量的檢測,保障混凝土振搗孔道無變形等缺陷,同時還應當注意做好張拉盒、排氣孔、管道的保護工作。在振搗過程中需要特別留意,不能夠直接接觸到波紋管;對于某些重點部位,如張拉端、梁柱節點處,必須采用小型的振動棒振搗,直到混凝土終凝才算完成。對于混凝土的日常養護可以采用蒸汽養護或自然養護,時間也必須嚴格按照要求來執行。當其強度達到要求后方拆除模板。
2.6 張拉預應力鋼筋并錨固分析
張拉預應力是預應力建筑施工的關鍵工序之一。施工人員拉的品質直接影響到混凝土梁構件安全指數,所以,要求施工技術人員必須做好完全的準備,控制好施工順序,確保張拉工作順利地進行。(1)混凝土強度滿足要求后,需要先在孔中穿進預應力鋼筋,若預應力筋材質使用碳素鋼時,需要運用編束的工序,保障碳素鋼絲在相應構件兩端孔口的相對位置一致。(2)選擇與他匹配的高壓油泵和千斤頂,和預應力鋼筋類型相適應,高壓油泵和千斤頂必須按照規范定期校驗。(3)運用準確地張拉的方法,通常選取5%的超張拉。(4)精確地計算預應力鋼筋拉力。根據實際預應力鋼筋使用類型來確定張拉力大小,然后排除混凝土徐變和收縮,管道的摩擦阻力、鋼筋松弛、接縫壓縮和錨具變形所產生預應力的損失,即可算出預應力鋼筋張拉力值的大小。(5)張拉施工。建筑人員進行施工的時候,必須嚴格遵循張拉方法和張拉工藝,同時還應當注意下面幾點:①錨具中心、控制管道中心、千斤頂的中心要在同一直線上;②把控好預應力筋張拉時的速度;③在整個張拉過程有可能會出現的斷絲等現象,但這種現象不能夠超出預應力筋數的5%,并且不能出現在相同一側。當這種情況超過相應地規范要求后,必須對筋質量進行檢測。
2.7 封端施工、管道灌漿的方案與分析
孔道灌漿是指預應力張拉后,利用灌漿把水泥漿壓到預應力筋的孔道中。(1)孔道灌漿。孔道灌漿大多使用水泥漿,而水泥的種類必須和灌注構件時候的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種類相同,水泥漿的水灰比通常為0.40~0.45 之間,其強度也必須符合設計要求。(2)封端施工。先要截斷錨具外側過長的預應力鋼筋,接著對封端鋼筋進行綁扎,再制作封端的模板,檢驗合格后就可灌注封端混凝土。封端混凝土使用材料必須和構件混凝土材料一致,強度應滿足設計需求。
3 結束語
后張法是當下預應力箱梁施工最先進有效的一項技術,在施工中要對預應力的值進行計算,同時,對材料的性能、預應力施加方法、張拉設備的選擇和校正、施工質量以及養護制度等方面都要進行分析,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工序要進行控制,這樣才能保證整個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孫金更.預應力混凝土后張梁張拉施工質量問題及控制措施[J].鐵道建筑,2015(6).
[2] 張巧仕.淺談后張法預應力箱梁施工技術[J].技術與市場,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