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萍
摘 要:剖析了職業院校會計專業辦公自動化課程教學中面臨的瓶頸,主要探討了辦公自動化課程多元化教學方法改革的方法與措施,對進一步提高辦公自動化課程的教學提出相應建議和改革措施。
關鍵詞:多元化;課程;改革;措施
一、 引 言
辦公自動化課程,旨在培養掌握現代化辦公能力。隨著網絡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成熟,信息技術在辦公方面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其應用越來越廣泛。無論是從重要性還是廣泛性來說,如何使學生通過辦公自動化課程的學習,具備使用信息技術工具的能力,更好地利用辦公自動化,提高辦事效率,是辦公自動化課程教學重點解決的問題。
二、辦公自動化課程面臨瓶頸
大多數職業院校都開設了辦公自動化相關的課程,雖然辦公自動化課程的重要性得已認可,但是目前的種種現象表明,職業院校傳統的教學已陷入了瓶頸之中,如下現象普遍存在:
1. 學生方面
會計專業的學生雖然在入校第一年開設了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和辦公軟件的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作為文科性質的學生,對數據、程序、系統等概念大多缺乏一定的敏感度和興趣,再加上學生的興趣愛好、理解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有些學生質疑這門課程開設的必要性,根據問卷調查證明,學生認為辦公自動化軟件的使用對將來的工作和生活很重要,但辦公自動化課程可以自學完成則不是他們想要的。
2 教師方面
目前多數教師都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老師講,學生聽。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且不結合實際工作中的案例學習。同時由于上課內容繁雜,零散,即使老師講得再多再細,都讓學生感到乏味,學習積極性不高。
3 學校方面
對于辦公自動化的相關知識與學生所學的知識體系聯系不大,也沒表現出積極配合的態度和意愿。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往往對于辦公自動化課程安排的隨意性。
一般職業院校教學主管部門只是提供了計算機機房來滿足學生的上機需求,而缺乏必要的如打印機、復印件、掃描儀、投影儀以及局域網平臺等硬件設備以供學生了解學習。而且從教材上分析,辦公自動化課程不但需要學生對辦公軟件能靈活運用,還需要學生掌握辦公設備的操作使用。因此軟、硬件設備合理配置的實驗室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三、多元化教學方法改革
1. 建立以場景式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案例教學方式
場景式案例教學方式,即以傳統的案例教學為基礎,構造一些現實的場景,將知識點有機的串聯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參與進教學中,在完成案例任務的同時,能考慮到和案例相關的其它問題,從多個角度培養學生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根據本校會計專業的學科性質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本文提出了以下八個辦公場景化的案例需求:基礎知識篇、日常事務處理篇、會議安排篇、文書與客戶篇、人力資源篇、行政財務管理篇、企業后勤與文化篇、綜合應用篇。
(2)優化知識點。挑選可以組成案例的知識點,按照知識點內容、知識點重要度、知識點難度、相關知識點等條目對知識點進行優化。
(3)合理編排優化知識點在案例中出現的順序。整理這些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單支結構將這些知識點串聯起來,構成這個案例必須的知識點。
(4)設置場景化任務描述。場景化任務描述信息包括案例發生的外圍描述,案例需要完成的任務和當中要解決的問題,案例所需數據、案例的先決條件和產生的額外相關因素。
(5)分析和該場景化案例相關的其它重要知識點,并將它們盡可能關聯起來。這樣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2. 任務驅動——分組協同的競賽式學習
在項目教學過程中,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在傳統的實踐教學中,往往將任務布置后就交由學生獨立完成,這種方法不利于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加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教師可以模擬工作場景中的任務和問題即課程內容,設定一系列的任務以競賽式的方式下達后,學生通過分組的形式參與到各種任務中,由組長來引導本組成員找出教學內容中與任務的技能標準相關銜接的技能點。讓學生在任務中去理解知識,任務完成期間鼓勵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小組輪流在課堂中講解本組所完成的任務,可以互相觀摩交流。各組提交的任務結果共同進行評判,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榮譽感。同時,“任務驅動”是為誘發學生學習興趣,把知識融入任務,學生就會在強烈的動機驅動下,通過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的學習。
3. 建立上機實驗室,增強動手能力
課程建設中,上課模式可為:理論+實踐。理論部分主要是由教師講授為主,實踐部分就需要學校提供上機實驗室。為符合專業要求,實驗室的辦公設備包括如下:電腦、打印機、復印機、掃描儀、傳真機等,對實驗室的每一項辦公設備列出各項操作任務。采用分組輪流操作的方式進行任務操作學習,學生通過任務的完成熟練掌握常用辦公設備的操作和簡單的維護工作,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和學習興趣。
4. 完善形成性考核評價機制,提高綜合能力
考核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鞏固知識,還要對學生平時學習行為進行評價,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可采用“5+3+2”的考核模式,即“期末成績 50%+上機實驗30% + 平時成績 20% =總成績”。期末成績由期末考試成績構成;上機實驗由平時在上機實驗室里的操作實踐構成;平時成績內容包括考勤、課堂回答問題、課堂分組競賽、階段小測驗組成。這樣一個相對完善的考核制度更能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肯定學生的進步,同時,營造一個相對客觀、公平的學習環境。
5.積極建設網絡課程,激發學生的自學積極性
根據課程特點構建辦公自動化網絡平臺,既有課程學習資源,又有師生交流平臺,網絡課程包括教學大綱、教學安排、學習方法等,還有以小知識點開展的模擬案例和真實案例等,這樣既方便學生課后學習,又方便教師與學生溝通,以及對學生的輔導。學生自主學習,實現開放式教學。
四、 總 結
總之,作為職業院校的會計專業,開設辦公自動化課程其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相關技能技巧,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并訓練他們能從管理者的角度進行思考和跟進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應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在達到教學要求和保證培養目標實現的同時,采用場景式教學方式、分組競賽、開設上機實驗、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以及建設網絡課程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課程知識。實踐證明,上述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娜、李丹《案例驅動制的辦公自動化課程改革探討》
[2]謝艷芳《辦公自動化課程實訓案例的設計與研究》
[3]劉鑫《文秘專業《辦公自動化》課程教學設計》
[4]周新秋《高校辦公自動化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