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蘭
摘 要:怎樣將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是如今在提倡“大思政”理念的背景下,每一位高職教師都必須要深思的問題。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現狀,并探討怎樣更好地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學語文課程的條件和路徑。充分發揮各學科的長處,實現全面的“立德樹人”。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大學語文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從原來的知識型人才開始轉向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這就迫使我國教育的發展方向也必須做出轉變。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提出新課程改革標準,傳統的應試教育將被改革,漸漸開始對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重視起來,在此過程中,思政教育重新受到教育部門的高度關注。其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樹立民族意識,進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思政教育應用于大學語文的教學中是現階段我國大學生教育工作研究的重點,同時也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大學語文的學科特點有利于融入思政教育
語文作為我國教育事業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它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基礎性和思想性,在各個階段的教育體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全面實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語文在教學育人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首先,語文作為一門關注語言和文字的學科,它能夠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不僅作為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時也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其次,語文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包含了古今中外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和思想內容,是文化發展的精華積淀,通過對大學語文的學習,學生能夠對生活中的真、假、善、惡、美、丑等進行辨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對自身的行為和思想道德進行規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情操和集體主義精神,進而實現提高其思想道德水準的目的。大學語文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的全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融入思政教育更是學科重點,理應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
二、教育宗旨的一致性是兩科融合的必要條件
在學科領域中,大學語文與思政課在不同區域,但它們育人宗旨卻是一致的。
大學語文旨在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言語溝通以及應用寫作等職業關鍵能力,并且提高學生文化素養、栽培他們的人文品格,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為后續的學習能力奠定基礎,以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提升個人職業能力。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旨在開展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高職院學生踏入社會、適應職場、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夯實良好的思想根基。
從本質上看,思政教育與大學語文都是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承擔著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具有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這一重大的使命。在大學語文教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不僅符合新時期課程思政新理念的要求,而且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積極響應,是對大學語文教學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人文目標的進一步明確與優化。
三、思政教育融于大學語文教學的措施
1、精編教學內容,選擇涵蓋思政教育資源的人文范本
按照整體規劃、有機融入的原則,研究制定出在大學語文教材中有效落實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具體方案和實施圖譜,精編出集思想性、文學性、審美性、工具性為一體的高品質教材,并根據需要實現統編通用。要加大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語文教育全過程的實踐性研究與探究性研究。深入挖掘含思政教育功能、職業教育功能和心理健康培育功能的名篇佳作,為課程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內涵充實、形式多樣、特色各異的人文載體。加強對大學語文教材的思政審查、學科審查,切實把好大學語文教材的政治關、理念關和科學關。強化大學語文教育目標與思政教育目標在課程內容上的有機整合,培養出積極向上、德才兼備的大學生,搭建優秀的教學平臺。
2、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
立德樹人是大學語文與思政課的終極目標,兩者若是能夠在當今的大數據時代互相滲透、融合,一定會對教育產生積極效應。高職院校更應審時度勢,從根本上改變過度追求職業技能教育的實用理念,認真審視大學語文在培育學生人文素養、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效能,明確大學語文的學科定位與功能定位。利用大數據的支撐,建立起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大學語文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無論是教學資源、師資建設,還是課程設置等方面都能為大學語文教育提供充滿生命力的發展空間,從而提升大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效率。
大學語文教師應與時俱進,更新陳舊的教學理念,思政教育不再單單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事,正確認識大學語文在踐行課程思政方面的優勢作用,充分發揮大學語文的隱形思政教育功能,在注重提升學生職業關鍵能力培養的同時,強化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教育培養。巧妙運用多媒體等輔助,創設文質兼美的教學情境,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信念等有機地融入到知識探究、能力提升和人格養成的大學人才培養全過程。
3、以學生為主導,改變教學模式
堅持知識傳授與思想引領、能力教育與素質教育、價值引領與培養學術精神的三統一。從本質上改變一言堂的傳統灌輸模式,將學生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你教我學,落實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的教為輔的現代教育方式,將思政教育有機的滲透到極具人文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全過程中。
四、結語
大學語文在我國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課程,它在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和人格素質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大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階段,只有通過正確的引導才能使其得到完善和發展。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有效節約教育資源,由此可見,這是一種具有創新意義和較高的應用價值的教學改革途徑。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宋海婷 對大學語文教育理念的思考[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01):73-74.
[2]余新華 論大學語文教學在大學生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湘南學院學報,2010(01):98-99.
[3]徐燕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78-79.
[4]陜艷娜 高職院校語文教學與人文教育[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0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