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據被定義為“未來的新石油”,是一個國家擁有數據的規模、活性及解釋運用的能力將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對數據的占有和控制將成為陸權、海權、空權之外的另一種國家核心資產。2015 年,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國家大數據戰略”, 2017年 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在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趨勢和國家政策的大力倡導下, 2017 年 8 月,民航局發布《關于進一步統籌推進機場協同決策(A- CDM)建設的通知》,要求行業各單位進一步統籌推進機場A- CDM建設。在2018 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在《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的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推進與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催生民航運行模式、服務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深刻變革。在此背景下,進一步推動了我國機場A- CDM的建設和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智慧機場;A- CDM 協同決策系統
A- CDM是 g Airport Collaborative Decision Making 的簡稱,是一種多 主體(空管、機場、航空公司、地面代理公司等)基于信息共享實現協同運行的理念。其宗旨是通過統一認知運行態勢和相關約束,加強協調配合與科學決策,實現合作共贏的目標A- CDM理念從形成到在我國普遍推廣經歷了二十幾年的發展歷程:期初,美國于1993 年提出 A- CDM 概念并成功應用于空中交通管理;1998 年,歐洲將A- CDM理念擴展形成 A- CDM 的概念; 2006 年,歐空組織和國際航協聯合發布了 A-CDM 實施手冊;之后,在我國,2011 年空管局建設 CDM ,大型機場開始了A- CDM的探索, 2016 年民航局提出旅客吞吐量3000 萬以上機場建設 A- CDM 要求,2018 年民航局組織制定A- CDM 實施規范推進行業運行數據共享。
由于我國機場運行主體眾多、保障業務交錯、信息鏈條脫節、管理各自為政,且機場運行管理責任重大、管控手段不足,運行壓力不免機場發展受限,方便民航局 進一步統一信息資源管理,提升民航運行信息使用效能開展工作,民航局提出加強航班正常性管理,由機場牽頭建設A- CDM系統,并對接民航局運行大數據庫及五大系統建設工作的推進落實。目前 信息共享和加工利用將運行管理推進到大數據 時代,為智慧化運行、科學化管理提供了技術保障,A- CDM系統目標通過實現運行數據共享,提供運行數據共享平臺,使核心數據和其他運行數據在各參與方之間實現準確及時的交換與共享;同時實現 地面保障進程監控,通過對航班地面保障節點數據的采集,采用圖形化展示等方式實現機場進、離港航班地面保障的全過程監控,地面保障節點數據采集可使用 ACARS 、 ADS-B、多點定位、電子進程單、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實現數據的自動化采集和 地空監測,確保地面運行安全,提升地面保障效率; 在運行數據共享的基礎上,A- CDM系統提供協同決策平臺,機場、航空公司、空管、地服公司根據最新航班運行信息協調溝通,確定航班的計算撤輪擋時間和目標撤輪擋時間,通過對航空器地面運行保障節點的有效管控,優化地面資源配置,完善航班地面過站和離港排序,實現機場地面運行效率的全面提升,提高 航班正常性管理 。
機場協同決策是由機場主導,航空公司、空管、地服公司共同參與的,以信息共享為基礎的協同決策機制。其參與方包括:機場、航空公司、空管、地服公司和民航局運行監控中心。借助 A- CDM系統,將實現行業內的數據融合、運行融合、服務融合。數據是A- CDM的基礎工作,否則后續的運行融合、服務融合都無法真正實現,智慧機場建設更是成為空談。而現階段大部分機場現有的 A- CDM系統中描述機場運行狀態的數據簡單粗放,來源相對單一,缺乏精度與廣度,不能更好地提供精確的分析與預測結果,且與機場其他系統之間相對獨立,缺乏整體聯動,關鍵信息的缺失進一步增加了提升機場準點率的難度,涵蓋的業務對象也局限在機場的指揮中心、地面服務保障單位、航空公司調度中心、空管等部門,而機場的運行是空側、航站樓、陸側有機聯合的整體,應該擴大協同的范圍和數據的廣度。
在歐洲地區,A- CDM 針對出港航班提供了 更多預見性的且可靠的信息,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提供了支持,IT 系統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統提供關于進港和離港航班的時刻、機位或登機口、飛行計劃、使用跑道、離港頻率、飛機位置以及關鍵時間節點的信息。在這個基礎上,還需要一個高度整合的平臺,機場各單位之間還需要更好的信息共享,以保障更可靠、更正點的中轉和出港運行,針對需要的程序,發揮 A- CDM的作用,而這也加大了對A- CDM的需求。接下來歐洲地區的計劃是進一步拓展A- CDM的范圍,覆蓋至航站樓內的運行,包括旅客服務和行李服務,重點關注的是信息的獲取、整合以及呈現。
針對當前國內A- CDM存在的問題,及A- CDM系統的發展趨勢,未來新一代A- CDM平臺將包含兩個方面:引入大數據平臺,實現對運行態勢的感知、分析、預測、響應和協同;打造包含 T- CDM (航站樓運行管理系統)與 GTC (陸側綜合交通協同系統)的空地一體化A- CDM協同管理平臺。首先,繼續平臺建設,引入大數據平臺,為數據多維分析提供支持,其次,進一步數據整合,支持多數據源,采集相關系統的數據,進行數據治理,最后,進行應用整合,整合業務系統,實現基于大數據的運行態勢感知系統。未來A- CDM平臺將以大數據中心為平臺基礎設施 ,以 A - SMGCS 場面活動引導和控制系統、T- CDM 航站樓運行管理系統、 GTC- CDM 陸側綜合交通協同系統和A- CDM機場協同決策系統為平臺應用服務層,通過感知、分析、預測、響應、協同,實現運行態勢感知系統,最后完成平臺感知決策層。利用人工智能對機場運行的核心要素進行統籌優化,研發機場運行優化與仿真驗證平臺,著力提升機場智慧化運行水平。 在融合先進理念的基礎上,結合國內機場實際、不斷創新,踐行民航局未來機場發展理念,實現空側航班運行、陸側旅客服務業務交互融合,全面建成機場總體運營管理平臺,達到國際領先、行業引 領的目標。
作者簡介:
劉宇璐,出生年月:1990 年 5 月,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山東煙臺,當前職務:員工(機坪管制員),當前職稱:空中交通管理助理工程師,學歷:大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