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虹
1課堂教學語言分析
1.1 課堂教學語言的基本特征
歸結已有的關于教學語言的理論研究,課堂教學語言主要有九個基本特征1:
1.科學性
包含兩個方面,首先教師對知識要有科學性的掌握;其次傳授的過程中也要能做出科學的闡釋。
2.準確性
包含兩個方面,首先要求對教學內容的把握準確;其次要求語言規范,必要時要使用專業化的術語,語法正確,用詞恰當,不用模棱兩可的語言。
3.邏輯性
掌握知識的內在規律,并且能一環扣一環、條理清晰地表現出分析、歸納、演繹、判斷、計算等過程。
4.啟發性
掌握啟發式教學語言的特點,學會有效提問,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循循善誘的教學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啟發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
5.教育性
教師語言本身要健康、文明、進步,把德育滲透到教學語言中,通過肯定、 稱許、表揚等方式鼓勵學生不斷進取。
6.針對性
針對學科本身特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年齡、情緒等環境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恰當調整。
7.生動性
直觀生動,運用一些形象的修辭手法,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抽象、復雜的問題。
8.感染性
幽默的教學語言可以感染、吸引、號召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9.審美性
包括內容美和形式美,即表述內容正確健康,表達方式豐富有美感、有個性。
1.2 課堂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
教學語言的主要任務是傳遞教學信息,啟發學生思考,開拓學生的視野,指導學生訓練,為了方便學生理解知識,實現有效教學。從楊欣所著《教學語言藝術》中可以提煉出課堂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
1.教學語言的根本要求是要有鮮明的思想性,要能夠反映社會主義先進思想和高尚情操,與時俱進,積極向上,使學生積極樹立遠大的理想。
2.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是要有準確的知識性,因為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傳授知識,準確的知識性不僅要求教師對知識的掌握要準確,也要求教師的表述要準確,邏輯不清、語法混亂、用詞不當等問題都將影響知識的準確傳遞。
3.教學語言要有嚴格的語言規范,語音、語法、用詞等都以普通話為準,發音要標準,且不用方言詞或古語詞等。
4.教學語言要有積極的啟發性,要耐人尋味、循循善誘,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而不是一味的灌輸。
5.教學語言要有縝密的邏輯性,要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幫助學生梳理、整合知識,讓知識變得系統而有條理。
6.教學語言還要有生動的形象性,教師可以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增加語言的趣味性,或者用語音、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控制語言的節奏性,用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靈。
1.3 課堂教學語言的口語表達要求
教學語言主要分為口頭語言、書面語言、體態語言,還有時間語言、空間語言、行為語言和物質語言,我們在這里主要研究口頭語言。由于課堂教學是正式地直接面對一個集體進行的即興且靈活的口頭表述,所以,對于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表達(即教學語言中的口語)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根據鮑宗武、雷金南發表的《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問題行為分析與對策》可以總結出課堂教學語言在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四類主要問題:
1.日常口語化,包括缺乏科學性、準確性的表述,或者是語言表達隨意、句式松散、表達不完整等問題。
2.繁冗多余,包括語氣詞太多或有口頭禪等問題。
3.目標指向不明,包括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或指向性不明確等問題。
4.表達謬誤,包括用詞、語音、語法的錯誤,重復表達,語癖,插曲(拉開話題)等問題。
由此可知,課堂教學中口語表達要避免俗而不雅、陳而不新、少而不精、多而不當、快而無節奏、慢而無要領、亂而無序、誤而不糾、淡而無味等問題。所以,對教學語言中口語表達最根本的要求是:
1.能科學準確的表意,盡量減少知識傳授過程中因轉述而引起的偏差。
2.能用最簡潔明了的言語表達其指向,防止個人語言習慣影響表達效果。
3.具有一些藝術性、趣味性、豐富性,以保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積極導向。
1.4 中學化學課堂教學語言研究
當然上述教學語言的要求都是有“彈性”的,它受學科自身教學特點、教學內容和目標,以及教師、學生的年齡特點,師生關系等因素影響2??傮w來說,教學語言受多種現場教學因素的影響,對它的要求也復雜多變:例如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由于有固定的一套化學語言代碼,它要求教學語言具有規范性,要求教師能夠熟練而正確地運用好化學概念和化學術語,但如果死板教條地套用化學代碼,又顯得無趣乏味,所以要求在規范性的前提下,增加一些靈活性。所以我們研究化學課堂教學語言,當然還要與化學學科特點結合,分析語言的特點。
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教學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教育專家也有過許多理論研究基礎。從文慶城先生主編的《現代化學教學論》中可以總結出,化學課堂不同于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的特點有五個,基于這些特點,也有相應的語言表達要求。
(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課堂教學中需要實驗教學來輔助。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基本概念,將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化,并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化學實驗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如今化學課程改革強調化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所以,對實驗教學中的語言要求是,一方面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實驗探究,并描述實驗結果對生活產生的具體影響,用語言傳遞出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向;另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啟發性的教育,用邏輯性的不斷提問啟發學生思考,若實驗中學生存在問題,要能夠做出科學、準確的解答。
(二)在原子、分子等微觀層面研究物質
化學研究物質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的組成、結構和性質,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將微觀層面看不見、摸不著的組成、結構、變化等通過宏觀現象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是化學教學過程中的難點。
所以,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學生難以理解的微觀問題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或者設計與之情況類似的宏觀現象幫助他們理解。
(三)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
由于科學起源于人類對生活世界的認識,所以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中學化學課程改革的趨勢是把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加強化學與社會生產的聯系,讓學生以社會生活、生產為背景學習化學知識,讓學生了解化學在現代生活、生產中的重要價值,也培養他們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也就是說,科學來源于生活世界,但最終還要回到生活世界。
所以,化學知識要盡量與當今生產生活相聯系,語言表述中要靈活地給學生營造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情境,激發他們探究、解決問題的興趣。
(四)知識點繁多,但有規律
化學物質種類繁多,且不斷發現新物質,而每種物質都有復雜的組成、結構、性質、制法、用途等,所以化學的知識點很繁多,但是規律性較好,集中體現在化學周期律和化學周期表中。
所以,化學課堂教學語言要能夠有邏輯性和規律性,講述中要層層深入、環環相扣,避免雜亂無章,幫助學生將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整理。
(五)有獨特的化學用語
化學有獨特的詞匯系統,簡稱化學用語,包括化學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原子結構示意圖等,它們簡化了化學的表達、交流,是學習化學的基礎。
所以,化學課堂教學中涉及到化學術語的部分不可以用非專業術語的同義詞代替,這是培養學生化學專業素養的重要方面。
如今對于化學課堂教學語言的研究大多僅限于這樣宏觀的性質描述3,而真正利用這些原理在實際課堂中對教學語言有效性的研究非常少,本研究就是試著從這個角度進行分析、探究。
參考文獻:
[1]參見:王顯槐,王曉霞.教學語言的基本原則[A].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22:1-9.//劉曉偉.教學語言的造境功能[A].中國教學學刊,2011,07:37-39.//王昕,莫軍苗.論教師教學語言的特點[A].柳州師專學報,2008,23(3)82-83.
[2]參見:莊文中.教師教學語言的功能、語言環境和基本要求[Z].語言文字應用,1994,3:54-58.
[3]參見:梁永健.化學課堂教學的語言魅力[Z].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4:100-103.//索立.化學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Z].課堂與教學,2012,2:92-93.// 梁宏苓.借助語言魅力營造磁性化學課堂[Z].新課堂?下旬,2012:77.
1課堂教學語言分析
1.1 課堂教學語言的基本特征
歸結已有的關于教學語言的理論研究,課堂教學語言主要有九個基本特征1:
1.科學性
包含兩個方面,首先教師對知識要有科學性的掌握;其次傳授的過程中也要能做出科學的闡釋。
2.準確性
包含兩個方面,首先要求對教學內容的把握準確;其次要求語言規范,必要時要使用專業化的術語,語法正確,用詞恰當,不用模棱兩可的語言。
3.邏輯性
掌握知識的內在規律,并且能一環扣一環、條理清晰地表現出分析、歸納、演繹、判斷、計算等過程。
4.啟發性
掌握啟發式教學語言的特點,學會有效提問,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循循善誘的教學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啟發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
5.教育性
教師語言本身要健康、文明、進步,把德育滲透到教學語言中,通過肯定、 稱許、表揚等方式鼓勵學生不斷進取。
6.針對性
針對學科本身特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年齡、情緒等環境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恰當調整。
7.生動性
直觀生動,運用一些形象的修辭手法,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抽象、復雜的問題。
8.感染性
幽默的教學語言可以感染、吸引、號召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9.審美性
包括內容美和形式美,即表述內容正確健康,表達方式豐富有美感、有個性。
1.2 課堂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
教學語言的主要任務是傳遞教學信息,啟發學生思考,開拓學生的視野,指導學生訓練,為了方便學生理解知識,實現有效教學。從楊欣所著《教學語言藝術》中可以提煉出課堂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
1.教學語言的根本要求是要有鮮明的思想性,要能夠反映社會主義先進思想和高尚情操,與時俱進,積極向上,使學生積極樹立遠大的理想。
2.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是要有準確的知識性,因為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傳授知識,準確的知識性不僅要求教師對知識的掌握要準確,也要求教師的表述要準確,邏輯不清、語法混亂、用詞不當等問題都將影響知識的準確傳遞。
3.教學語言要有嚴格的語言規范,語音、語法、用詞等都以普通話為準,發音要標準,且不用方言詞或古語詞等。
4.教學語言要有積極的啟發性,要耐人尋味、循循善誘,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而不是一味的灌輸。
5.教學語言要有縝密的邏輯性,要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幫助學生梳理、整合知識,讓知識變得系統而有條理。
6.教學語言還要有生動的形象性,教師可以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增加語言的趣味性,或者用語音、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控制語言的節奏性,用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靈。
1.3 課堂教學語言的口語表達要求
教學語言主要分為口頭語言、書面語言、體態語言,還有時間語言、空間語言、行為語言和物質語言,我們在這里主要研究口頭語言。由于課堂教學是正式地直接面對一個集體進行的即興且靈活的口頭表述,所以,對于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表達(即教學語言中的口語)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根據鮑宗武、雷金南發表的《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問題行為分析與對策》可以總結出課堂教學語言在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四類主要問題:
1.日??谡Z化,包括缺乏科學性、準確性的表述,或者是語言表達隨意、句式松散、表達不完整等問題。
2.繁冗多余,包括語氣詞太多或有口頭禪等問題。
3.目標指向不明,包括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或指向性不明確等問題。
4.表達謬誤,包括用詞、語音、語法的錯誤,重復表達,語癖,插曲(拉開話題)等問題。
由此可知,課堂教學中口語表達要避免俗而不雅、陳而不新、少而不精、多而不當、快而無節奏、慢而無要領、亂而無序、誤而不糾、淡而無味等問題。所以,對教學語言中口語表達最根本的要求是:
1.能科學準確的表意,盡量減少知識傳授過程中因轉述而引起的偏差。
2.能用最簡潔明了的言語表達其指向,防止個人語言習慣影響表達效果。
3.具有一些藝術性、趣味性、豐富性,以保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積極導向。
1.4 中學化學課堂教學語言研究
當然上述教學語言的要求都是有“彈性”的,它受學科自身教學特點、教學內容和目標,以及教師、學生的年齡特點,師生關系等因素影響2??傮w來說,教學語言受多種現場教學因素的影響,對它的要求也復雜多變:例如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由于有固定的一套化學語言代碼,它要求教學語言具有規范性,要求教師能夠熟練而正確地運用好化學概念和化學術語,但如果死板教條地套用化學代碼,又顯得無趣乏味,所以要求在規范性的前提下,增加一些靈活性。所以我們研究化學課堂教學語言,當然還要與化學學科特點結合,分析語言的特點。
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教學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教育專家也有過許多理論研究基礎。從文慶城先生主編的《現代化學教學論》中可以總結出,化學課堂不同于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的特點有五個,基于這些特點,也有相應的語言表達要求。
(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課堂教學中需要實驗教學來輔助。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基本概念,將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化,并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化學實驗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如今化學課程改革強調化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所以,對實驗教學中的語言要求是,一方面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實驗探究,并描述實驗結果對生活產生的具體影響,用語言傳遞出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向;另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啟發性的教育,用邏輯性的不斷提問啟發學生思考,若實驗中學生存在問題,要能夠做出科學、準確的解答。
(二)在原子、分子等微觀層面研究物質
化學研究物質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的組成、結構和性質,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將微觀層面看不見、摸不著的組成、結構、變化等通過宏觀現象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是化學教學過程中的難點。
所以,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學生難以理解的微觀問題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或者設計與之情況類似的宏觀現象幫助他們理解。
(三)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
由于科學起源于人類對生活世界的認識,所以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中學化學課程改革的趨勢是把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加強化學與社會生產的聯系,讓學生以社會生活、生產為背景學習化學知識,讓學生了解化學在現代生活、生產中的重要價值,也培養他們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也就是說,科學來源于生活世界,但最終還要回到生活世界。
所以,化學知識要盡量與當今生產生活相聯系,語言表述中要靈活地給學生營造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情境,激發他們探究、解決問題的興趣。
(四)知識點繁多,但有規律
化學物質種類繁多,且不斷發現新物質,而每種物質都有復雜的組成、結構、性質、制法、用途等,所以化學的知識點很繁多,但是規律性較好,集中體現在化學周期律和化學周期表中。
所以,化學課堂教學語言要能夠有邏輯性和規律性,講述中要層層深入、環環相扣,避免雜亂無章,幫助學生將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整理。
(五)有獨特的化學用語
化學有獨特的詞匯系統,簡稱化學用語,包括化學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原子結構示意圖等,它們簡化了化學的表達、交流,是學習化學的基礎。
所以,化學課堂教學中涉及到化學術語的部分不可以用非專業術語的同義詞代替,這是培養學生化學專業素養的重要方面。
如今對于化學課堂教學語言的研究大多僅限于這樣宏觀的性質描述3,而真正利用這些原理在實際課堂中對教學語言有效性的研究非常少,本研究就是試著從這個角度進行分析、探究。
參考文獻:
[1]參見:王顯槐,王曉霞.教學語言的基本原則[A].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22:1-9.//劉曉偉.教學語言的造境功能[A].中國教學學刊,2011,07:37-39.//王昕,莫軍苗.論教師教學語言的特點[A].柳州師專學報,2008,23(3)82-83.
[2]參見:莊文中.教師教學語言的功能、語言環境和基本要求[Z].語言文字應用,1994,3:54-58.
[3]參見:梁永健.化學課堂教學的語言魅力[Z].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4:100-103.//索立.化學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Z].課堂與教學,2012,2:92-93.// 梁宏苓.借助語言魅力營造磁性化學課堂[Z].新課堂?下旬,20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