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小莉 黎德 蘇蘭

【摘 要】目的:探討應用心理護理對自然分娩初產婦產后抑郁及對分娩后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選擇在我院進行自然分娩的初產婦6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入院順序進行分組,觀察組、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抑郁情況。結果:觀察組HAMD評分為(13.1±2.8)分,對照組HAMD評分為(19.5±3.7)分,P<0.05。觀察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為(15.8±2.6)h,對照組為(25.7±3.5)h;觀察組有28例子宮恢復正常形態和大小,占93.33%;對照組僅18例,占60%,P<0.05。結論:心理護理可促進自然分娩初產婦減輕產后抑郁,促進康復,值得應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初產婦;產后抑郁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1
產后抑郁為產婦分娩后出現情緒低落、悲傷等障礙性疾病[1],對產婦及嬰兒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本研究對我院自然分娩初產婦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進行自然分娩的初產婦60例為研究對象,患者主要表現為焦慮、緊張、煩躁等。符合自然分娩指征,無其他妊娠合并癥。排除妊娠合并癥、多胎妊娠。將所有產婦按照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0例,年齡22~36歲,平均(27.1±2.3)歲;孕周38~41周,平均(39.5±0.7)周;新生兒體質量2500g~4300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有5例,高中及中專有7例,大專及以上有18例;對照組30例,年齡23~35歲,平均(26.8±2.4)歲;孕周38~42周,平均(39.7±0.6)周;新生兒體質量2500g~4200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有4例,高中及中專有10例,大專及以上有16例;兩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給予患者飲食護理、健康教育等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具體如下:①產前心理護理:產前護理人員熱情接待產婦,主動和產婦溝通,了解產婦的身體狀態,同時在溝通中了解產婦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為產婦講解關于自然分娩的相關知識,使產婦能夠正確、積極面對自然分娩,減少對疼痛的恐懼;同時加強對分娩知識進行宣傳、為產婦講解孕期生理、心理的變化情況,為其合理安排飲食;囑產婦家屬給予足夠的關心和照顧,鼓勵并支持產婦,定期陪同產婦參加健康知識講座,增加對分娩的認識,減輕焦慮、抑郁心理。②產時心理護理:由于自然分娩疼痛難忍,初產婦易出現緊張、恐懼等心理[2],護理人員應多對產婦進行鼓勵,加強胎心監測,觀察宮口情況,了解生產進程,并及時對產婦進行解釋,增加產婦安全感。為減少產后抑郁情況發生,在產時對產婦的心理狀態進行全面評估,并制定合理的護理策略,在產房可適當播放舒緩音樂,及時為產婦擦汗,分算產婦注意力,減輕疼痛。允許家屬在產房進行陪伴,增加安全感。③產后心理護理:自然分娩后體力消耗巨大,產婦心理較為脆弱、敏感性強,護理人員應主動和產婦溝通,對產程中的勇敢和堅持給予稱贊,為產婦講解育兒的相關知識,講解母乳喂養的優點,早期進行新生兒撫觸,增加母嬰之間的感情,同時有利于促進產婦快速進入母親角色,達到生理、心理的轉變。囑家屬在照看新生兒的同時,應多給予產婦關心,調節好家屬和產婦之間的關系,對重男輕女的思想進行嚴重批判,并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減輕抑郁。
1.3 觀察指標 采取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對產婦護理前后抑郁情況進行評價。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中分為17項,每項記錄0~4分,分值越高代表抑郁越嚴重。分值在7分以下代表正常,7~17分為輕度抑郁,18~24分之間代表中度抑郁,24分以上代表嚴重抑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P<0.05代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HAMD評分對比 兩組護理前HAMD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下表。
2.2 兩組功能恢復影響 觀察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為(15.8±2.6)h,對照組為(25.7±3.5)h,P<0.05;觀察組有28例子宮恢復正常形態和大小,占93.33%;對照組僅18例,占60%,P<0.05。
3 討論
產后抑郁是產科常見并發癥,產婦在產后出現嚴重心理變化,導致抑郁發生;特別為初產婦,對產婦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出現理解出走、輕生等思想。造成產后抑郁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等,生理因素是指產婦分娩后雌激素水平迅速降低,導致情緒波動較大,加上泌乳等因素也可導致情緒變化[3];心理因素主要為產前、產中對分娩過于擔心和恐懼,產后不能快速適應母親角色,未完全做好心理準備,易出現抑郁情況;家庭因素常見的有經濟壓力大、工作負擔重、重男輕女等,使產婦出現負面心理,長時間負面情緒,導致抑郁發生[4]。因此,加強對初產婦的心理護理,對其減少產后抑郁非常重要。本研究中對產婦采取產前、產程中、產后等心理護理,使產婦有良好的心態面對分娩,減少產后抑郁的發生率,或降低產后抑郁的程度,改善不良心態。本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HAMD評分為(13.1±2.8)分,對照組HAMD評分為(19.5±3.7)分,P<0.05。觀察組功能恢復由于對照組,P<0.05。體現出心理護理的重要性,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降雪琴.心理護理在產后抑郁預防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0):144-145.
岳風鈴.產婦產后抑郁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0):341-342.
吳素紅,何峰云,陶麗玲,等.兩種護理模式對改善孕婦抑郁癥療效的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2):66-67.
吳文清,祈劍云,劉利華,等.產后抑郁癥、焦慮癥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3,4(6):42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