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錦
【摘 要】目的:分析討論在腹部全麻手術中使用護理預測干預的具體效果和實際價值。方法:選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腹部手術患者56例,根據入院先后將其均分為兩組,每組28例,1組為對照組,實施圍手術期常規護理;2組為觀察組,實施圍手術期常規護理+護理預測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率。結果:觀察組發生全麻蘇醒期躁動患者3例,全麻蘇醒期躁動率為10.71%;對照組發生全麻蘇醒期躁動患者9例,全麻蘇醒期躁動率為32.14%,兩組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13.640,P<0.05)。結論:在腹部全麻手術中使用護理預測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壓、心率,減少全麻蘇醒期躁動發生率,在臨床上具有一定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護理預測干預;全麻;蘇醒期躁動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1
全麻是手術中一種常用麻醉方式,由于患者進入深度麻醉,在蘇醒期易出現躁動[1]。蘇醒期躁動主要表現為心率突然加快、血壓升高,并且患者出現不合理肢體動作。通常狀態下,當患者出現全麻蘇醒期躁動時,會導致其出現交感神經興奮,而且如果未進行及時控制,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心腦血管疾病,致使手術風險和麻醉風險增加,同時不利于預后[2]。為消除蘇醒期躁動帶來的影響,臨床上會采用一定干預措施。我院在腹部全麻手術中使用護理預測干預,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56例腹部全麻手術患者,將上述患者納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術和護理,根據入院先后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8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患者人數比例為17/11,年齡29-53歲,平均年齡(41.7±3.1)歲;觀察組男女患者人數比例為18/10,年齡27-54歲,平均年齡(41.5±3.2)歲,兩組患者在基礎信息上無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項研究,并在同意書上簽字。該實驗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圍手術期常規護理。主要包括了解患者個人信息、做好術前準備、協助完成手術等。
1.2.2 觀察組 實施圍手術期常規護理+護理預測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術前綜合評估。定期組織進行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使護理人員詳細了解全麻蘇醒期躁動發生原因以及對應干預措施等。指導護理人員在了解患者信息的基礎上,為其制定針對性麻醉蘇醒方案。術前對患者展開心理評估,介紹手術方法、麻醉方法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使患者有所準備。如果出現一定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心理壓力。(2)術后干預。指導患者術后保持平臥,避免因體位不當壓迫神經、血管,保持呼吸道通暢。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時分析患者血氣,發現異常時立刻報告醫師,及時處理。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率。
1.4 統計學方法 將SPSS18.0統計軟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使用檢驗,并用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并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發生全麻蘇醒期躁動患者3例,全麻蘇醒期躁動率為10.71%(3/28);對照組發生全麻蘇醒期躁動患者9例,全麻蘇醒期躁動率為32.14%(9/28),兩組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13.640,P<0.05)。
3 討論
在腹部手術中,全麻是常見麻醉方式,不僅麻醉時間符合臨床手術標準,而且在麻醉深度上較為理想,因此在臨床腹部手術中得到大范圍應用。由于全麻麻醉深度較大,在患者蘇醒階段多數患者會出現心率過快以及血壓大浮動波動等癥狀,偶爾還會有患者出現蘇醒期躁動[3]。當患者發生蘇醒期躁動,會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蘇醒期躁動一直是臨床所面臨的重點難題,尤其對于高血壓、心臟功能不健全患者而言,一旦在全麻手術后出現蘇醒期躁動,極容易造成心腦血管疾病,對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影響[4]。因此,臨床會對全麻手術后患者進行全面干預,減少蘇醒期躁動的發生。
據相關文獻資料研究顯示[5],全麻蘇醒期護理十分常見,隨著護理模式不斷更新換代,護理預測干預成為首選方案。該護理方式強調術前充分了解患者個人信息,而且全面評估患者心理狀態、承受能力等,結合評估結果為患者制定針對性麻醉蘇醒方案,進而減少麻醉蘇醒期躁動發生。而且在護理預測干預中,還強調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注意血壓、心率等變化,確保患者能夠正常呼吸,對異常臨床表現進行控制能減少蘇醒期躁動對患者的刺激,降低蘇醒期躁動發生率。本文研究表明:在腹部全麻手術中使用護理預測干預能夠使患者在術前對麻醉不良反應有一定了解,并做好心理準備,并且通過術后積極措施,有助于患者安全蘇醒。但由于本次研究時間過短,納入樣本數量較少,想要進一步印證護理預測干預對全麻守護后蘇醒期躁動發生率的影響,還需深入研究。綜上所述,在腹部全麻手術中使用護理預測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壓、心率,減少全麻蘇醒期躁動發生率,在臨床上具有一定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胡同慧.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6):1327-1329.
馬雪.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降低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臨床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102-104.
杜婷,何蘇怡,吳海星等.舒適護理在小兒七氟醚全麻蘇醒期躁動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0):1916-1918.
黃靖雯.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在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33):159-160.
劉雄英,麥少興,鄧亮亮等.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在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中的實際應用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