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煥

【摘 要】目的:分析子宮內膜間質瘤患者臨床診斷中病理組織形態學和免疫組化的應用價值。方法:抽取院內自2018年1月~2012年2月止診治的20例ESS病人和20例HCL病人為回顧分析對象。兩組患者均于我院接受病理組織學檢查和免疫組化分析,對比兩組的檢驗與分析結果。結果:20例ESS患者中共計15例患者屬于低度惡性腫瘤,另外5例患者則為高度惡性腫瘤,低度惡性腫瘤中6例腫瘤呈現息肉狀,同時進入至宮腔內,9例腫瘤呈現獨立結節位于肌層中或者漿膜下,4例高度惡性腫瘤患者腫瘤表現出息肉狀并深入宮腔內部,另外1例高度惡性腫瘤患者的病理特點與低度惡性腫瘤較為接近;ESS組患者的腫瘤細胞CD10陽性率顯著高于HCL組患者,而SMA陽性率、MAS陽性率、Desmin陽性率則顯著低于HCL組患者,兩組患者的免疫組化結果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ESS患者的組織形態學特點具有特殊性,通過聯合采取免疫組化分析有助于提升ESS患者的臨床診斷與鑒別價值。
【關鍵詞】子宮內膜間質肉瘤;免疫組化;診斷;病理組織形態學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1
子宮內膜間質肉瘤(ESS)是臨床中發病率較高的一類婦科子宮腫瘤疾病,好發于子宮內,少部分患者為子宮外發病。ESS疾病缺乏特異性的臨床癥狀表現,同時該腫瘤疾病呈現顯著高分化特點,其病理形態表現多樣,進一步增加了臨床診斷難度[1]。現階段臨床中關于ESS疾病的病理診斷以及鑒別診斷尚無統一結論,本次研究將重點探討病理組織形態學和免疫組化對于ESS患者的診斷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院內自2018年1月起,到2012年2月止診治的20例ESS病人和20例子宮細胞平滑肌瘤(HCL)為回顧分析對象,分別納入ESS組和HCL組。ESS組:包括患者20例;年齡范圍27~67歲,年齡均值(42.2±0.3)歲。HCL組:包括患者20例;年齡范圍28~66歲,年齡均值(42.4±0.2)歲。兩組研究對象上述線性資料組間比較均衡度高(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我院接受病理組織學檢查,同時進行免疫組化分析,應用免疫組化SP法,檢驗試劑來自于院內實驗室,嚴格依據試劑的說明書開展相關操作。標本以甲醛進行固定,并以石蠟進行包埋。檢驗中切片厚度設置為5um,進行HE染色之后在光鏡輔助下進行觀察。CD10的主要表現是細胞膜以及胞質反應,其他抗體反應均表現為細胞質,且均屬于棕黃色。輔助高倍顯微鏡以及免疫組化法實施觀察,對兩組患者的檢驗結果進行對比和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涉及數據均利用SPSS17.0分析,均數的±標準差以()描述,行t檢驗,采用率則以%描述,行檢驗,以P<0.05表示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病理組織形態學結果對比 20例ESS患者中共計15例患者屬于低度惡性腫瘤,另外5例患者則為高度惡性腫瘤。15例低度惡性腫瘤患者中6例患者其腫瘤呈現息肉狀,同時進入至宮腔內,另外9例患者其腫瘤呈現獨立結節位于肌層中或者漿膜下,具有膨脹式發展特點,同周邊組織之間的邊界較為模糊,直徑約為2.7~7.1cm,且質地較為細膩,顏色多為灰色或灰白色,并無出血傾向。其核分裂相均屬于1~4個10HPF。5例高度惡性腫瘤患者當中4例腫瘤表現出息肉狀并深入宮腔內部,1例患者的病理特點與低度惡性腫瘤較為接近,其切面呈現灰黃色,質地細膩但出現大量的出血性壞死,同時核分裂相超過9個/10HPF。同期HCL患者腫瘤直徑約為2.4~10.2cm,屬于實性腫瘤,呈現灰白色,質地處于中等水平。
2.2 兩組患者的免疫組化分析結果對比 ESS組患者的腫瘤細胞CD10陽性率顯著高于HCL組患者,而SMA陽性率、MAS陽性率、Desmin陽性率則顯著低于HCL組患者,兩組患者的免疫組化結果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ESS在臨床中較為少見,此類患者的臨床及病理診斷難度相對較高。HCL、子宮腺肉瘤以及子宮同源性癌肉瘤等均和ESS具有相似性,尤其是HCL和ESS兩種疾病的鑒別難度較高[2-3]。本次研究中針對ESS患者和HCL患者的病理組織形態學特點以及免疫組化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顯示HCL腫瘤患者直徑處于2.4~10.2cm之間。其中HCL患者其腫瘤組織呈現為灰白色,質地呈現為中等水平。同時ESS腫瘤細胞的CD10陽性率高于HCL患者,而SMA、MAS、Desmin陽性率則低于HCL患者,兩組患者各抗體的表達均具有顯著差異,這也提示通過聯合采取免疫組化分析以及病理組織形態學檢查有助于進一步提高ESS患者的診斷鑒別效果。
綜上所述,ESS患者的組織形態學特點具有特殊性,通過聯合采取免疫組化分析有助于提升ESS患者的臨床診斷與鑒別價值。
參考文獻
曹芳,尹玲玲,魏淑飛,等.黏液性子宮內膜間質肉瘤1例[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8,25(8):597-598.
殷林林,舒麗莎.警惕子宮外子宮內膜間質肉瘤[J].臨床誤診誤治,2018,31(6):43-45.
張慧慧,江浩,周詠春,等.低級別子宮內膜間質肉瘤的治療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18,26(5):80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