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雍鶴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注重過程、以體驗式教學為主要方式等特點。對心理健康課程進行形成性評價可以即時反饋信息來促進教學、改善學習。完整的形成性評價方案應當以改善課程教學為目標,內容一般包含6個一級指標和若干二級指標,具體使用觀察法、問卷法、信息化法及檔案袋法等進行評價。未來應當進一步發掘形成性評價的理論基礎、統一評價內容、提高可操作性。
關鍵詞:心理健康課程;形成性評價;內容指標
為進一步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共教育部黨組于2018年印發了《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其中明確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對新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由此可見,建設心理健康課程已成了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工作之一。為了科學的建設心理健康課程,如何進行有效的課程評價尤其是形成性評價即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課程的形成性評價概述
心理健康課程的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即是指根據課程評價目標和指標體系,在教學中系統地收集有關教學信息進行分析,以此考察課程與教學對完善學生人格、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所發揮的作用,為改進課程教學提供依據。
在心理健康課程中實施形成性評價主要基于課程特點。作為一門注重學生自我探索和建構,強調體驗式教學,力圖以活動來促進個體發展的課程,心理健康課程不同于傳統的學科課程,具有以下特點:(1)目標方面:更加強調技能的掌握和知情意的協調發展,偏重于非認知性的體驗。(2)內容方面:內容以學科知識為基礎,同時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和社會變化進行選擇,主要是直接經驗的獲得,強調經驗性。(3)實施方面:以多種類型的體驗活動(游戲、個案分析、參觀等)為主來組織課堂,實施具有個體性和情境性。(4)效果方面:注重學生在活動中提升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評價維度具有內隱性[1]。基于以上特點,只有在心理健康課程中實施形成性評價,才能更有效的發揮評價的作用,進而促進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
二、心理健康課程的形成性評價方案
心理健康課程的形成性評價方案應當基于評價的目的,科學設計包含評價內容、評價方法等在內的評價體系;從對過程的評價入手,關注其中的重點環節;重視從多個評價主體出發收集意見;重視多種評價方法相結合。因此,心理健康課程的形成性評價方案的設計主要從目標、內容、策略方法等方面入手。
2.1評價目的
評價目的是選用評價方法的宗旨。如前所述,形成性評價是為了改進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具體而言,這種改進包括以下幾點:(1)完善課程設計。(2)改進教學實施環節。(3)促進學生學習[2],以上三點即是評價的目的。
2.2評價內容與指標
評價內容與指標是評價方案的核心,也是學界研究的重點。已有研究以理論分析為主。有研究者認為應當以教學效果為評價的主要內容,以諸如課后學生心理素質的測評,學生活動產品的分析為內容;還有研究者提出心理健康課程本質是一種活動,應當以其中的體驗活動的效果為主要評價內容,尤其看重個體在其中的能力與心理素質的提升。更為整合的觀點認為,課程評價不能混淆于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應當從教學的整個環節來進行評價。據此,研究者們提出應當從以下方面對心理健康課程進行評定:教學目標的合理性,章節主題的適宜性,活動環節的參與性,學生主體的反應,教師的表現,教學效果 [3]。根據評價的目的,可以總結出心理健康課程的課程評價內容和指標點,包括6個一級指標點(A)與19個二級指標點(B)(見表1)。
2.3評價策略
由以上內容及指標點可見,為實現對心理健康課程的形成性評價,需要采用多種評價策略相結合的方式。目前,形成性評價策略方法類的研究較少,少量成果大多介紹談論某種方法的利弊,比如信息化法、檔案袋法等,未來需要進一步的拓展和研究,總體而言,應當根據不同的評價對象來設置不同的評價策略,具體包括問卷法、簽到、訪談法、檔案袋法、信息化和測驗法等[4]。
三、評價與展望
根據對以往的研究的整合,能夠大致得出形成性評價方案。但是,現有研究仍然存在以下問題有待克服:(1)評價內容缺乏理論支撐。如前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形成性評價應當基于團體輔導的基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視角和教學理念;同時,還應當符合學生的學習進程,如此才可以真正做到全面反映教學促進改進,做到課程、教學與評價的統一。現有研究無法提供相關的證據。(2)評價內容不統一。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長期缺乏統一標準,各學校、各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甚至稱謂都不相一致,相關研究也大都基于本校的實踐經驗得出結論,這也造成了成果的難以推廣。(3)評價內容的實際操作難度大。形成性評價的實施一直受限于大量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的問題[5]。因此,未來應當根據實際,發掘形成性評價的理論基礎、統一評價內容、提高可操作性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李玲玲,郭蘭,吳穎,等.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方法研究綜述[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4): 162-164.
[2] 方雙虎.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 中國教育學刊,2007,(08): 53-56.
[3] 馬前廣.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現狀及對策思考[J]. 思想理論教育,2013,(19): 72-75.
[4] 丁邦平. 從“形成性評價”到“學習性評價”:課堂評價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J]. 課程.教材.教法,2008,(09): 20-25.
[5] 黃紅兵. 在線大學英語寫作形成性評價模型構建研究[J]. 現代教育技術,2015,(01): 79-86.
課題名稱:上海市民辦高校黨建與思政項目“民辦高校心理健康課程的形成性評價模型及內容研究——以上海建橋學院為例”,(項目編號:P201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