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軍 李 冬 楊建芳 王晨
摘 要:制造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當中占有很大比重,制造企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的國民經濟有著很大的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制造企業面臨著市場機遇的同時,也將面臨著新形勢下的嚴峻挑戰。生產計劃是制造企業管理的重要議題,是企業進行生產之前首先要考慮到的問題,如何制定生產計劃,確保獲取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同時,還能做到有效合理利用資源是當下我國各制造企業面臨的問題。一個合適的生產計劃,對于提高我國制造企業在經濟市場上的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制造企業生產計劃管理為切入點,結合當下經濟發展形勢,提出了關于新經濟背景下,企業生產計劃管理問題的研究。
關鍵詞:企業;計劃管理
企業能否在市場經濟當中脫穎而出,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取得長足發展,這些都關系到企業的經營決策問題。而在企業經營決策過程當中,生產計劃極為重要。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制造企業的生產計劃管理問題。面臨著新時期新形勢,制造企業必須要改變傳統的生產計劃管理方式,加快改革創新步伐,適應當下經濟形勢發展.這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1現階段,制造企業市場發展環境
1.1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提升
企業產品研發能力在我國科技水平飛速提升的背景下不斷進步。新產品的生產速度也隨著產品研發能力的提升進一步加快,導致產品使用時間縮短,加快了產品更新速度。與此同時,由于產品更新時間縮短,進而加快了產品內容和類型變化速度。由于每種產品流人市場至流出市場時間逐漸縮短,使得企業對產品生產和研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而增加了企業負擔。因為每個處于激烈市場競爭中的企業都希望該企業生產的產品能夠得到廣發消費者的認可,并且可以符合消費者的需求,進而提升市場競爭力度。但是因為每個企業都希望如此,最終增加了市場競爭壓力,縮短了每一種產品市場銷售和生產時間。隨著產品的快速更新,如何加快新產品的生產并拓寬市場份額已經成為企業獲得市場的主要因素。短期、快速地生產新的產品在幫助企業贏得更多市場份額的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度。
1.2產品類型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在消費需求方面,因為每位消費者的需求不同,因此市場對產品類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制造企業在研發的過程中,需要在一定時間內研發出新的產品類型,以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現階段,市場中的任意一種商品均存在多種類型。因為每個企業在研發以及生產的過程中,都希望將更好的產品推出,最終提高了整個市場的競爭力度,市場產品類型逐漸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產品數量進一步提升。基刊二述發展趨勢,企業需要進一步研發新型的產品組合,通過對不同領域產品以及相同領域產品的不斷研發,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2新時期下制造企業生產計劃管理重點
2.1注重生產進度計劃
生產進度是產品進行生產所需要的時間,依據生產計劃,要控制好產品的出廠時間。生產進度的控制,主要根據市場發展變化制定,在進行一定的市場調查后,選擇最合適的出廠時間,將會極大的提升企業所獲的經濟效益同時,按照生產計劃規定,注意生產進度也關系到未來生產計劃的制定。
2.2生產節奏控制適當
生產節奏的控制主要來自于供應商的零件以及原料供應問題,合作企業之間的時間配合,二者之間準時進行供貨交接,對制造企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這個時候,就需要二者間保持同步的生產節奏,避免出現偏差,影響到生產計劃控制。
2.3注重提前期管理
企業生產過程中,提前期的管理十分重要,它是生產計劃管理的一個關鍵點。由于當下社會經濟形勢發展,如何把握控制提前交貨期限,關系到企業把握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所以,有效的提前供應,對制造企業生產計劃管理及生產組織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2.4庫存控制以及成品管理
制造企業的庫存是為了滿足市場供需出現的空白期,并且在這個空白期期間,將會獲得巨大的利潤。但同時,庫存無疑是一種資源浪費,設計生產產品的滯銷。如何控制庫存,關系到制造企業生產計劃管理的精準性。至于成品管理,是減少庫存的一個關鍵.將成品更快的推向市場.將大大減少庫存
3制定生產計劃的方法
3.1技術方法
制定總生產計劃的技術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中非正式計算方法直觀,應用簡便,非常適合于一般企業的運用;數學方法需做大量工作,非常復雜,但比較精確;模擬模型方法則比較直觀。
3.1.1非正式計算方法
首先應該了解生產計劃設計的幾個成本,它們包括:①基本的生產成本。在計劃期內生產某一種產品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之和。②與生產率相關的成本。如培訓和解雇人員的成本。③推遲交貨的成本。企業因推遲交貨而形成的影響企業信譽銷售收入的成本。④庫存成本。即由于庫存對資金的占用而產生的機會成本。
3.1.2數學方法
①線性規劃方法。線性規劃的條件是:各個變量之間呈現一種線性關系,目標是單個的,而不是多個的。該方法把每個時期的需求量作為目標,將獲得產品的各種手段作為供給的來源,運用矩陣模型來進行規劃。在矩陣的每一行中分別表示對庫存量、工作時間和外包等因素的約束條件,根據這些約束條件可以得到最有效的方案,這種方案可以使得生產計劃的成本最小。②線性決策規則方法。它設定一系列成本近似函數,得到兩個線性等式,其中一個規定了產出水平,另一個規定了各個時期的勞動力水平,通過求解,尋求正常工資、招聘和解聘、加班工作和庫存變更之間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這種規則往往用于對生產計劃的檢驗,而不是生產計劃的制定,合適的技術和生產計劃必須能通過這兩個等式的檢驗。當然,這種方法也存在著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現為:應用二次成本曲線時須先假定這種模型是特定的;在企業的生產和經營中很難取得如此大量的成本數據;提出的解決方案往往無法實施,或者實施的成本非常高。
3.2非技術方法
外部的因素往往是企業無法控制的,企業在制定生產計劃時,關注對內部因素的控制,把內部因素看成是調節企業生產的變量。生產計劃的非技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①聘用熟練工人。然而這種方法存在缺陷,當訂單數量減少時,工人的工作效率會下降,因為他們意識到訂單完成時可能會面臨失業。
②彈性分配時間和人數。通過彈性工作時間和彈性工作人數的方法保證穩定的勞動力水平。彈性工作時間可以使產量同訂貨量匹配起來,彈性工作人數則可避免生產中的大起大落。
③外包給其他企業。這可以不納入企業的生產計劃,工廠將產品的某些部分用外包的方式交給其他廠家生產,外包數量的大小和市場需求的變動有關。但是,外包關系穩固與否,會影響企業生產的穩定性。
4結語
生產計劃源于對企業需求的預測,對于企業中期目標確定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生產計劃的建立將有助于我們制造類企業解決好現今所存在的生產產品品種和類別、企業的人員總數、庫存總量等諸多問題。在長年供銷合作中,制造企業能夠按時、及時供貨,內部環境中建立長期有效的生產計劃統籌安排,既不浪費工廠現有資源,切實有效地縮短一些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從而達到企業保供節能的目標,使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綜合經營計劃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J]. 姜中良.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8(14)
[2]生產計劃管理模式的變革與實踐[J]. 臧儉. 科技創新與生產力. 2017(04)
[3]基于企業綜合計劃管理模式優化論述[J]. 賈太平. 現代經濟信息. 2016(11)
[4]基于計劃網絡模型的計劃管理模式[J]. 杜寶憲. 航天工業管理. 2015(10)
[5]轉變企業計劃管理模式的思考[J]. 馮治平. 山西統計. 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