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莉 夏月梅
摘要:在微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充分運用微媒體新技術的優勢,通過合理利用“微思政”教育平臺,構建線上交流溝通平臺,因勢利導,創造豐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微產品,知行合一,實現思政教育線上線下聯動機制等措施,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 “微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 (2019) 14-0025-02
大學正值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方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著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這個根本問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們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政治生命線,是民族和國家的精神支柱。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隨著微媒體時代的到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樹立微媒體思維,充分發揮微媒體優勢,增強“微思政”工作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一、 “微思政”的提出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學生信息獲取渠道日趨多元,微信、微博、手機APP等微媒體以其海量的信息資源、方便快捷的個性化服務、自主選擇信息權以及形式新穎的方式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青睞,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和思維,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在肯定微媒體帶來便利的同時,不能忽視微媒體環境的寬松性以及信息傳播的自由性導致一些低俗、非主流的意識形態、不負責任的言論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負而的影響。為此,高校思政教育逐漸從課堂陣地轉移到互聯網,并逐步形成了微思政模式。
一、 “微思政”的主要特點
1.即時性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對滯后,但在微時代,發布信息極其簡單,信息傳播速度快,信息傳播具有即時性。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發布信息,任何終端都可以隨時隨地接收。微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突破了時空的界限,可以通過互聯網第一時間獲取信息并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時性。
2.互動性
與傳統媒體單向傳輸相比,微媒體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備互動性。信息的互動性使得受眾群體實現被動到主動的改變,大家可以隨時進行互動分享交流。跟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相比,微思政的實時互動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討論,積極表達思想觀點和利益訴求,增強了教育內容的吸引力。
3.多樣性
與傳統思政教育方式較為單一的理論講授教育模式相比,微思政在傳播方式方而更為多樣新穎。微媒體將文字、圖片、聲音等充分整合,以視頻、音頻、交流互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傳播。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借助微媒體這些豐富多彩的形式來吸引學生關注,潛移默化地增強思政教育的成效。
三、高職院校微思政的實施路徑
1.利用“微思政”教育平臺,構建線上交流溝通平臺
隨著手機客戶端技術的不斷發展,充分利用手機帶來的積極作用對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合理利用微思政教育平臺,構建線上交流溝通平臺是高職院校開展“微思政”工作的重要陣地。
目前,高職院校都有官網、公眾微信公眾號、微博等,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發布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學生對相關教育平臺的關注,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鑒于大學生信息獲取暢通,對熱點事件極為關注,但辨別是非能力不是很高的特點,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開放相關的“微思政”教育平臺的留言功能,利用網絡的實時互動性,就熱點事件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討論經,通過學生的觀點和看法了解學生需求,及時對學生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價值引領,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網上提問、論壇發帖等要及時回應,對于不恰當言論要及時引導,正確、積極的輿論引導對于提升思政工作成效是十分有利的。
2.因勢利導,創造豐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微產品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在推出思想政治教育微產品時,要因勢利導,豐富微產品的種類和內容,提高微產品的質量,不斷增強微產品的吸引力。
豐富微產品種類。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獲取渠道及信息獲取量大大增加,“微思政”可以借助微媒體的優勢,不斷豐富思政教育微產品種類,增強“微思政”的影響力,將主流價值觀滲透到微產品中。種類豐富的微產品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與傳統思想政治育課堂講授、課后說教等較為單一枯燥的形式相比,微產品可以依托網絡技術,通過將文字、圖片、聲音以及在線互動等不斷融合,運用音頻、視頻、動畫等創造出形式多樣的微產品,如微課、微電影、微視頻等,以更受學生歡迎、更為活潑、新穎的方式增強微思政的吸引力。
優化微產品內容。大學生群體精力充沛,求知欲強,對新生事物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對各類網絡媒體平臺的便捷性更是愛不釋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順勢而為,因勢利導,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優化思政教育微產品內容。微產品內容設置方而,高校要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因地制宜設置內容,針對不同年級學生以及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和特點,學校官微等網絡平臺定期推送題材健康積極向上、貼合學生實際的內容,圍繞理想信念、學生成長成才、心理健康、提升學歷、就業創業、職業道德等各類接地氣話題,選用學生較為常見的網絡語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減少晦澀難懂的專業性詞匯,實現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影響。隨著微時代文化的大眾化,文化傳播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品質有所降低。為此,在豐富微產品種類、優化微產品內容的同時,要不斷提高微產品質量,以高質量的思政教育產品影響學生,以隱形教育、潤物無聲的特點潛移默化影響學生,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3.知行合一,實現思政教育線上線下聯動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絕不是單純的理論水平的提高,而是要在實踐中錘煉思想品格。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在開展“微思政”工作的過程中,更要知行合一,實現思政教育線上線下聯動機制。在開展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動時,可以先通過線上宣傳,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進行相關內容的講解討論,然后線下組織一些對應主題的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亦可實現現場教學,從而確保學生能夠將線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知行合一,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總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者要充分運用微媒體新技術的優勢,通過合理利用“微思政”教育平臺,構建線上交流溝通平臺,因勢利導,創造豐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微產品,知行合一,實現思政教育線上線下聯動機制等措施,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余曉芳“微時代”視閾下的公安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9).
[2]周琳“微時代”高校“微思政”模式構建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
[3]宋亞文,等,高校“微思政”實踐路徑探索研究——以“微TED”為例[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