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平
摘要: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路徑,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國夢”的實現形成了巨大的推動力。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應該積極優化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借助大學生志愿服務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使之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關鍵詞:大學生 志愿服務 思想政治 教育功能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 (2019) 14-0026-02
志愿服務能夠加強社會管理,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大學生志愿服務不僅能夠推動大學生成才成長,還能夠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早在2015年,教育部門就將大學生志愿服務納入了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有效推動了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發展。當前階段,我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大學生志愿服務理念不斷深入人心,高校方而需善用大學生志愿服務這股東風,優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意義
1.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實提供了思路
志愿服務為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供了機會和平臺,大學生懷抱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落實志愿工作,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引導社會積極發展,在凝聚社會正能量的同時促成互幫互助的良好社會風氣形成。近年來,我國社會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的思想認識不斷變化,高校內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分注重理論,說教式的教學模式不僅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很難保證教育的實效性。以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調動了大學生的參與熱情,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大學生志愿服務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向學生傳授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點,學生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體驗、實踐,更利于學生融會貫通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點,進而促成自身健康成長。
2.能夠很好地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能夠幫助大學生陶冶情操、提升個人境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大學生誠實守信、友善敬業等優秀品格。志愿服務的核心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極高的重合性。因此,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能夠為培養社會主義社會優質接班人提供實踐育人的基地,大學生借助志愿活動傳遞自身的善意、改造社會環境、幫扶社會弱勢群體,有利于推動社會整體朝著良性方向發展。與此同時,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能更好地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在潛移默化之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認同感。
3.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能夠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助推力
大學生作為我國優秀知識生產力的代表,在促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中肩負著巨大的使命。與此同時,大學生正處于朝氣蓬勃、充滿理想的年紀,本身也有著較強的實現自我、為社會貢獻力量的期望。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能夠很好地調動大學生的服務熱情,能夠更好地營造溫暖、友愛的社會氛圍,進而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創造良好條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面臨的挑戰
1.引導不到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難以發揮
由于學校方而沒有對大學生志愿服務進行正確的引導,導致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一直被擱置于高校工作的邊緣化位置,學生不重視志愿服務,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普遍不高。很多學生也不能正確認識到志愿服務的重要性,不愿意主動了解或接受志愿服務,還有些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動機不單純,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并沒有對其他學生產生示范和引領作用,還有些學生甚至因此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產生心理排斥。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因此難以順利展開,這無疑會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現。
2.部分學生對志愿服務參與與否舉棋不定
就業壓力困擾著學生,部分大學生因擔心耽誤學業對是否參與志愿服務持有猶豫心態。社會志愿活動的參與能夠為學生提供學以致用的機會,學生在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能夠彼此交流互相提升,社會責任感、社會適應能力、綜合能力等均得到了有效的發展,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更好地適應未來就業崗位。正因如此,學校方而應該加大志愿活動的引導力,要幫助學生強化自我認同感,提高自信心,將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視為提升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
三、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策略
1.引領大學生正確認識志愿服務活動
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具備自愿性、無償性和公益性三大特征,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促進我國社會發展的良好途徑。當前階段,很多大學生未能正確認識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導致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不積極問題較為嚴重。學校方而應該善用各種途徑推動大學生志愿活動的宣傳,如組建大學生志愿團隊,利用校報、宣傳欄進行大學生志愿活動宣傳,借助自媒體滲透大學生志愿服務作用等,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服務氛圍,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
2.多元化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形式
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載體,正因如此,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必須具備豐富的形式、豐富的內容,要能夠幫助學生聯系學校與社會,實踐自身在學校里獲得的各種理論知識。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還要能為學生表現自我提供機會,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更好地定位自身,進而選擇更適宜于自身發展的道路。例如,高校方而可以積極開展基于愛國主義的紅色導游志愿活動,讓大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知識生產力優勢,向觀光的游客答疑解惑,在提高游客愛國主義情懷的同時,強化大學生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
3.積極構建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
當前,高校大學生志愿活動組織多由校內各級團組織和青年志愿者協會組織、管理,各級團組織主導著大學生志愿服務管理工作。然而,各級團組織團工作比較繁雜,加之團組織內部人員數量有限,因而很難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深入鉆研大學生志愿服務優化工作,這無疑會影響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正因如此,高校方而應該積極構建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全權負責高校內部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相關事宜,要努力推動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化、社團化、常規化。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志愿服務組織建設,還可以建立校、院、年級、班級志愿者組織,時刻鞭策大學生,使之能夠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激勵。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有長遠規劃,學校方而應該組織教育專人深入研究大學生志愿服務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工作,要積極構建內容多樣、積極向上的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利用管理形成良好的服務秩序,既要使大學生志愿者有統一的價值目標,也要使之能夠有各自的發展空間,更好地調整自身發展,拔高自身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當前階段社會各界普遍比較重視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這為高校順利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強化大學生人格塑造、提高大學生道德能力水平等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高校方而應該將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要善用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推動大學生綜合素質發展,使之能夠成為有價值、有責任、有擔當的優質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胡凱,楊欣,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2).
[2]白曉雪,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