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漆灝
摘要:在閱讀《說文解字》原著之后,通過語義歸類來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語義體系,將“女部”字細分為五個義類,由此反映出我國古代中的姓氏、婚姻、稱謂、對女性的美丑、對女性的壓迫等內容,從而管窺蘊含在其漢字中的女性文化內涵。
關鍵詞:女部字《說文解字》 女性文化
中圖分類號:H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 (2019) 14-0077-02
《說文解字》(以下簡稱為“《說文》”)問世以來,學者的研究就未停歇過,研究成果頗豐,涉及《說文》的各個方而,最為常見的莫過于將《說文》里的某個偏旁部首集中起來深入探究之作,或是《說文》中的語言哲學和書法篆刻藝術研究之作。但是,在眾多的探究作品中,對《說文》女性文化進行研究的作品并不多。
一、《說文》女部字所反映的文化內涵
文字的起源,年代極其悠久,它是記載人們語言的符號,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同時,也是文化的載體。“漢字經過根據字義構造字形從而反映與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的關系。例如,一個字應該要用什么樣的字形來表現,它不單純反映了前人的設想和設計,同樣也反映了特定的歷史文明背景和那時的生產力水平程度”[1]。
1,“女”部字的起源
“女”字的起源按時間順序來深究,必定追溯到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 女媧。“媧”字在《說文·女部》中被解釋為:“古之神圣女,化萬物者也”。這其中的“化”字更帶有“生育,化育”之意。其中的女媧造人傳說可以反映出早期人類的社會生活狀況。這種隱含有母系氏族社會影子的女媧造人傳說并非純粹的編造杜撰,更像是一種對于早期血統時代的母系氏族社會占人口生產消費主導地位的一種肯定。
2.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
早期母系氏族的女子地位至高無上,獨攬大權。但隨著社會的變更,父權取代母權,女性的統治地位被剝奪,處于被統治、被奴役的一方。在此可以從三個方而來對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進行解析。
首先,在母系氏族中,女性地位至高無上的原因在于:此時的人類正處于建構時期,需要女性成員生兒育女,傳宗接代,而部落中的男性成員要去狩獵求食,男性成員既無法關照部落里的其余成員,在外又時常遭遇猛獸的襲擊而受傷或斃命,照顧部落成員與養育后代的重要責任就自然而然落到了女性成員身上。即摩爾根說過: “他們對婚姻一無所知,能夠群居自由地生活,他們不僅僅是蒙昧人,并且只擁有極其淺薄的知識和極其微薄道德的觀念[2]。”
其次,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和出身也決定著女性的社會地位。
再次,對女性的觀念也直接決定著女性地位的高低。在《紅樓夢》第三回“托內兄如海薦西賓/接外孫賈母惜孤女”中林黛玉初進府,賈母因問黛玉都念過何書,黛玉答復:“剛念了《四書》。”[3]黛玉又問姐妹們讀過何書,賈母卻回答道:“讀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幾個字而已。”隨后,寶玉來后又問黛玉都看過何書,黛玉此時改口答復:“未曾讀書,只是上了一年學,認得幾個字而已。”此處可以折射出那個時代對女性讀書的態度。
二、《說文》收錄的女部字總結
為了更好地、科學地揭示女部字的內涵,本文從內容上把它分為稱謂、女性褒義詞和女性貶義詞。
1.稱謂
稱謂這類統計一共有22個。波伏娃指出男性作為主宰的父權文化體制壓制著女性,使女性的地位變得低下,而不是因為女性所處的低下位置而應該受到支配。
妻:“妻子,人婦,是有著和丈夫一樣身份的人。從女從中,從又。又,操持事物,妻的職也。七稽切”。
奴:“奴婢,皆之皋人也。從女,從又。”奴和婢都是古代戴罪之人。
2.描繪女性的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麗、溫柔且有品行的女子是男子們欽慕的對象。對女性的稱贊一共有26個字。其中包括“娃、姝”等。
姝:“姝,好也。從女,朱聲,昌朱切。”(女子)美好意。
娃:“娃,圜深目兌。或日: ‘吳楚之間謂號日娃。從女,圭聲。于佳切。”指女子眼睛圓而又深的樣子。
3.對女性的貶義
有描繪女性外貌的美的字,就有描繪女性外貌丑陋的字,正如有端正就有輕浮,有謙虛就有傲慢,如“佞、妓”等。
佞:“佞,巧高材也。從女,信省。乃定切。”表巧慧諂媚。
姦:“姦,私也。從三女。從心,旱聲。古顏切。”私通意。
三、當下女部字中所體現的文化意義
錢鐘書在《管錐編》中說:“一代于心性之結習成見,風氣扇被,當時義理之書熟而相忘、忽而不著者,往往流露于文詞言語。”[4]從1791年開始,法國女姓領導人 奧林普·德·古日就在《女權宣言》中主張男女平等: “婦女生來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權利,社會的差異只能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之上。”[6]還有近代女子解放教育運動和女權運動的興起,在大學開女禁都能體現出當代女性的自我意識、自我認同感的增強,在文學方而也能看出女性文學的興起,這都表明一點:男女逐漸平等。
小學教學中我們便知第三人稱代詞“她”泛指女性,“他”泛指男性。“她”和“他”盡管都為第三人稱代詞,但“他”的出現卻比“她”早許多。“他”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并獲得穩固地位,而“她”則是在五四運動期間才出現的。對于“她”字源起,有人就當時的社會事實表達了自身觀點,認為“劉半農為適應白話文興起的需要,竟敢創造‘她字,并堅定地將‘她字推而廣之,在現代作家中,唯此一人。”[6]除了劉半農創“她”這種說法,還有其他學者如賀祥指出:“‘她字古已有之,是姐的古文,南朝梁陳之間顧野王撰的字書《玉篇》和清代《康熙字典》均收有此字。”[7]劉兆吉則提出:“‘她用于指稱第三人稱女性的開創,并不是‘造字之功而是假借的用字之法,在某種意義上能夠說是一個新詞,但作為書寫符號的‘她早已有之,并不是劉半農平白造出來的。”[8]在絕大多數的時候,人們都把“他”作為首選,對于“他或她”的這種用法,用呂叔湘先生的話說就是,“他”是老字號,“她”是分店。[9]
參考文獻:
[1]徐慧,從漢字發展看古代婚姻習俗[J]科教文匯,2008(3):16-17
[2]路易斯·亨利·摩爾根,古代社會[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
[3]曹雪芹,紅樓夢[M],北京:成都時代出版社,2014
[4]王國維,觀堂集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5]張巖冰,女權主義文論[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6]羅米莊,教我如何不想她——趣談“她”字詩[J].老年教育(老年大學),2011(6):6-7.
[7]賀祥,“她”字并非劉半農所造[J].咬文嚼字,1997(5):1.
[8]劉兆吉,“她”字略考[J].語文園地,1985(11):23.
[9]呂叔湘,未晚齋語文漫談[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