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有經濟不同,民營經濟是在競爭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它有內生的動力按照市場需求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追求高質量發展。
民營經濟必須面向市場才能生存和發展,因此它的發展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內在一致性。民營企業為了在市場上求得生存和發展,為了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對技術創新及把創新成果市場化,具有強烈的意愿,已經成為我國企業創新的重要主體,并將繼續對企業創新做出新的貢獻。在推動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民營經濟是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也是建設資金的重要來源。產權是民營經濟安身立命的基礎,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條件,只要發展民營經濟,就必然會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和完善。
發展民營經濟對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也具有重大意義。40余年來,中國對外開放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就,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已經深度融合在一起。開放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走到世界前列的必經之路。民營經濟已經在我國經濟總量中占據過半比重,進一步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有助于更好彰顯我國經濟的市場屬性。發展壯大民營經濟,調整產業政策,有助于消解對我國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的片面解讀。把發展民營經濟放在突出位置,有助于我國更好融入世界貿易組織正在醞釀的新一輪改革。以民營經濟為平臺,可以更好地參與全球分工,更好地建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資金鏈,更好地推進企業之間、地方政府之間和城市之間的交往,更好地促進國家之間的合作,更好地整合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而使我國經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發展壯大民營經濟,還有助于國際社會透過民營經濟來認識中國和中國的發展經驗,從而促進相互理解,消除某些不必要的擔憂。
總之,發展壯大民營經濟,能為我們在新的外部環境下擴大開放贏得主動,并把開放進一步引向深入。我國的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改革開放就會不斷向縱深推進,我們離全面實現現代化、最終走到世界發展前列的目標就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