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摘 要:從宏觀視角來講,業財融合模式的基本定義是指將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相融合,以此提高財務管理與業務運營效果。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業財融合管理客體是企業組織財務活動及其所體現出來的財務關系,所謂的財務活動又稱為資金運動,包括融資活動、投資活動與分配活動等,財務資金的實質是再生產過程中運動著的價值,財務關系則是指企業與相關利益方的經濟利益關系。本文將分層淺談“互聯網+”時代的業財融合模式,并提出個人見解。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業財融合 ?企業組織
為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則必須構建業財融合模式,以此推進企業財務精細化管理。本文將簡單論述實現業財融合的必要性,并從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業務融合系統;堅持高度融合理念,細化企業財務活動;創新財務預算模式,組建財務分析融合系統等三個方面分層探討“互聯網+”時代的業財融合方案。
一、實現業財融合的必要性
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財會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當代財務管理工作的標準要求。相比而言,傳統模式下的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是相分離的,財務管理人員很難在第一時間內對業務進行精確核算與監控,導致業務績效管理低下。運用“互聯網+”技術優勢,構建業財融合模式有助于彌補這一缺陷,有效加強對業務活動的預測,同時,進一步提高財務管控效果,輔助企業獲取更多的財會效益。
二、“互聯網+”時代的業財融合方案
(一)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業務融合系統
優化“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業財融合方案,提升業財管理效果,財務管理人員首先要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業務融合系統,將企業融資、投資、資金分配、日常資產管理和財務關系分析等工作均納入該系統中。與傳統財務工作模式相比,業務融合系統可以更為有效地配置財務資源,輔助財務工作人員作出正確的財務決策,做好財務監督工作,預防財務風險。需要注意的是,融資特指企業通過各種方式籌集資金的活動過程。一般來講,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為了實現盈利目標,需要做好各項業務,而實現經營業務的前提條件是資金充足。在融資環節,當代企業兩種渠道,第一種是吸收本組織所有者的投資,第二種是向外舉債,進而籌集債務資金。基于“互聯網+”時代發展需求,財務管理人員應該運用互聯網技術平臺分別組建企業權益資金管理系統和債務資金管理系統,以此滿足融資發展需要。投資是指企業組織將所籌集的資金投入生產經營項目的活動過程。從期限來看,投資有長期與短期之分;從資產形態來分析,投資活動分為金融資產投資、流動資產投資和固定資產投資;從投資方向來看,企業投資活動有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之分。在“互聯網+”時代下的投資系統構建過程中,財務管理人員應重視做好不同投資類型的融合工作,這樣有助于對整個投資活動進行統一性管理,節約時間成本,提高投資管理效率。
(二)堅持高度融合理念,細化企業財務活動
從總體視角來分析,企業財務活動主要包括融資、投資、資金分配與日常資產管理。在融資與投資活動中,財務管理人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協助本企業制定正確的融資方案與投資決策,規避財務風險,獲取最大收益。在資金分配工作中,財務管理人員應正視該項工作的基本含義,也就是將企業財務收益分別以利息、企業所得稅和股利等形式在投資者與國家之間進行分配,即依法向國家繳納所得稅,然后,按照標準順序為投資者分配收益。在日常資產管理工作中,企業管理人員應根據本組織的生產經營目標與實際情況,對現金管理、采購管理、債權債務結算和固定資源使用管理模式進行創新與融合,從而維護資產的安全完整性,提高資產使用效率,促進企業的持續運營與發展。另外,要正確運行財務信息系統以加強財務信息監管力度,突破信息屏障,促進財務信息共享,這樣方能有效提升財務管理效率。
(三)創新財務預算模式,組建財務分析融合系統
提升“互聯網+”時代的業務融合效果,必須全面創新財務預算模式,組建良好的財務分析融合系統,加強資金日常收支管理,從而有效提高財務監督與控制效果,確保財務預算的精確度。目前,企業資金收入業務主要是企業通過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等方式取得貨幣資金的業務,而資金支出業務所涉及的范圍較為廣泛,主要包括各項資產購入、絕大多數費用的開支、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以及向國家所繳納的各種稅款等。因而,創建“互聯網+”時代下的財務預算模式,必須分層構建企業資金收入子系統和支出子系統,并積極促進兩種子系統的有機融合,細化資金收入與資金支出分析工作,努力降低資金成本,這樣方能為企業經營業務提供充足的資金,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此外,財務管理人員應結合“互聯網+”時代特征,構建完善的資金控制制度,實現資金收支與記賬崗位的分離,確保資金收支有合理合法的憑據,細化資金核準手續,科學控制資金收支,做好資金的定期盤點,以此提高資金使用價值,為本企業創造更多效益。另一方面,財務管理人員應注意正確使用財務分析融合系統做好財務數據解讀與分析工作,盡量挖掘有價值的信息,并通過分析信息來輔助本企業制定正確的財務決策。
(四)做好合同融合工作,提高合同管理質量
合同通常由業務發起,領導審核,財務付款,內審審核,辦公室歸檔,從發起、審批、執行、記錄、保管涉及到各個部門,大數據環境下可以建立一個互聯系統各個部門可以在系統各取所需,相互監管,從而有效提高合同管理效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構建“互聯網+”時代的業財融合模式,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效益與業務經營水平,財務管理人員應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構建完善的業務融合系統,將企業融資、投資、資金分配、日常資產管理和財務關系分析等工作均納入該系統中;堅持高度融合理念,不斷細化企業財務活動,以此促進企業的持續運營與發展;大力創新財務預算模式,組建良好的財務分析融合系統,全面提升財務資金收支管理水平與資金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金寒.業財融合、自動化與精益運營―新形勢下企業面向“智能財務”轉型“財務流程再造新模式”初探[J].中國總會計師,2018.
[2]湯谷良,夏怡斐.企業“業財融合”的理論框架與實操要領[J].財務研究,2018.
[3]施霜燕.淺談企業財務會計中的內部控制建設問題與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9.